03.02 “我肯定做不到”,孩子總自我否定?家長可嘗試“羅森塔爾效應”

孩子在練習拉琴,但是孩子拉了好幾遍都沒能拉出一首完整動聽的曲子。眼看孩子就要放棄了,我趕緊說:"沒事的,你再多練習一會兒,如果多練習的話,你肯定能比現在拉得要好。"

聽到了我的鼓勵,孩子又拿起了琴。然而,拉了兩遍,孩子還是拉的不好。我耐住性子對孩子說:"你再試一次!"

孩子放下琴,搖了搖頭說:"哎,不行,我肯定做不到!"

我說:"你再堅持一下!"

沒想到,孩子還是一臉沮喪地說:"哎,媽媽,我是真的不行了,看來我天生就不是拉琴的料了。"

聽到孩子的話,我不禁有些擔心,因為不管孩子在做什麼事情,若是遇到一點電不順心的事情,孩子很容易就開始自我否定,覺得自己未來什麼事情都做不成。

不知道父母在遇到這樣的情況時,會選擇一種什麼類型的解決方式。有些急性子的父母可能就直接責怪孩子了,認為孩子"沒出息""沒用",然而,父母越是怪罪孩子,孩子越容易陷入自我否定的狀態。

這個時候,父母可以嘗試"羅森塔爾效應",幫助孩子從消極的心態中走出來,培養孩子一副積極自信的心態。

“我肯定做不到”,孩子總自我否定?家長可嘗試“羅森塔爾效應”

"羅森塔爾效應"的來源與意義

"羅森塔爾效應"起源於一個美好的古希臘神話故事:

皮格馬利翁是希臘神話中的塞浦路斯國王,善於雕刻。他用神奇的技藝雕刻了一座美麗的象牙少女像。

在夜以繼日的工作中,皮格馬利翁把全部的精力、熱情和愛戀都賦予了這座雕像。他像對待自己的妻子那樣撫愛她、裝扮她,並向神乞求讓她成為自己的妻子。愛神被他打動,賜予雕像生命,並讓他們結為夫妻。

這個簡單的神話故事告知我們,美好的期望可以產生令人意想不到的奇蹟。

在這個神話故事的基礎上,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做了一個著名的心理學實驗:

羅森塔爾去到了一所學校,在學校裡,他提出要對學生做一個"未來發展趨勢"的測驗。然後,他從全校裡挑選了一些學生,並告知校長和老師:"這些學生是整個學校裡最聰明的、未來最有發展前途的人!"

“我肯定做不到”,孩子總自我否定?家長可嘗試“羅森塔爾效應”

羅森塔爾還認真地叮囑了校長和老師,告知他們一定要保密,否則將會影響到最終的實驗結果。

結果,期末考試成績出來之後,被點到的學生的成績是整個學校裡成績最好的,甚至比其他同學的成績要好很多。不僅如此,研究發現,這些孩子的品格方面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這便是"羅森塔爾效應",它是指熱切的期望與讚美能夠產生奇蹟,即期望者通過一種強烈的心理暗示,使被期望者的行為達到他的預期要求。

或許一些父母看到這樣一個實驗結果可能有些不敢置信。但是事實確實如此,鼓勵和讚美能夠改變孩子的狀態,包括品質方面。

著名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曾經說過:"人性最深刻的渴望就是獲得他人的讚賞。"每一個人都希望能夠得到別人的認可,更不要說一個孩子呢。

"羅森塔爾效應"給孩子帶來不一樣的改變

羅森塔爾做的這個實驗,給父母帶來了大大的啟發。若是父母真的有認真的應用這一個育兒原理,那麼父母將會發現孩子從外在到內在,都發生了不一樣的變化。

“我肯定做不到”,孩子總自我否定?家長可嘗試“羅森塔爾效應”

具體來說,"羅森塔爾效應"能夠給孩子帶來以下好處:

1、 決定孩子未來的走向,孩子做事變得積極自信

心理學家布魯姆認為:"造成學生學習差異的主要原因並不在於遺傳與智力,而在於家庭和學校的環境條件。世界上任何一個能夠學會的東西,幾乎所有人都會學會,只要向他們提供適當的學習條件。"

"羅森塔爾效應"的核心內容就是,恰當的鼓勵和讚美可以收穫意想不到的效果。其實,父母給予孩子的讚美是很有力量的,這是在肯定孩子。

這些美好的話語為孩子打造了一個美好的前景,孩子可以從父母的描繪中看到自己的未來,而這個未來是正面的、是美好的。正是因為如此,孩子做起事情來會變得積極自信,更有動力。

2、 更能專注於自身,並且看到自己的進步

因為小孩子的心智還不是特別的成熟,所以當他們遇到一些困難時,他們很

容易產生畏難情緒,很容易就直接放棄了。這個時候,若是父母多些耐心和多些包容之心,孩子就很容易堅持下去。

成功是需要堅持的,很顯然鼓勵和讚美會讓孩子產生幹勁和動力。孩子能夠將注意力重新放回自身。專注於自身,孩子將會更加容易看到自己的進步,而進步又會反過來激勵孩子下一步的努力。

古人云:"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表面上看這句話很簡單也很樸素,但是很多時候就是因為孩子沒有走出第一步,孩子就看不到成功。

“我肯定做不到”,孩子總自我否定?家長可嘗試“羅森塔爾效應”

3、 正面的心理暗示,良好的情緒管理能力

父母都能感受到,當孩子在說"我肯定做不到"時的沮喪、難過情緒,若此

時父母再去數落和責怪孩子,那麼孩子的情緒肯定會更加失控。

然而,正面的心理暗示可以不僅可以幫助孩子及時地從負面情緒走出來,還可以幫助孩子做好情緒管理能力。

不僅如此,父母的鼓勵和讚美就相當於為孩子提供了一個不同的環境,在這樣輕鬆上進的環境中,孩子會成長地更加健康。

恰當地運用"羅森塔爾效應",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讚美和表揚確實可以讓孩子變得積極、自信、樂觀,但是過多的、誇大的誇獎只會給孩子帶來負面的影響,所以,父母在運用"羅森塔爾效應"時,一定要注意和謹慎。

那麼,究竟父母應該如何運用"羅森塔爾效應"呢?這裡有幾個建議:

1、 善於挖掘孩子身上的閃光點,讓孩子與自己比較

著名心理學作家武志紅曾說,父母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位考官,可多少父母想過,你們到底在扮演什麼樣的考官呢?是鼓勵認可孩子的好考官,還是苛刻挑剔永遠不會認可孩子的壞考官?

上學的時候,我們就最怕從父母的嘴巴里聽到"別人家的孩子"這句話,同樣道理,我們的孩子也不願意聽到自己被自己最愛、最親密的人嫌棄,總是在不斷地與別人比較。

“我肯定做不到”,孩子總自我否定?家長可嘗試“羅森塔爾效應”

與別人比較,會讓孩子產生很多壓力,倒不如多多挖掘孩子身上的優點,讓孩子和自己比較。每天都比過去的自己進步一些,日積月累孩子就會變得不一樣。

2、 減少功利的思考,用最真實的語言鼓勵孩子

有些父母經常誇獎和鼓勵孩子,但是效果不好。這是為什麼呢?原來就是因

為父母不會"誇獎",錯誤的誇獎會給孩子錯誤的指示。

而且,有些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總是會不自覺地帶入一些比較功利的想法。比如說,學這個有什麼用啊?你為什麼一定要學這個啊?當然還有很多問題,孩子每一件做的事情,都會被父母賦予一層意義。

結果,孩子也帶著功利的想法去思考問題。孩子就不會去思考這件事情對自己真正的意義在哪裡,對什麼事情都變得斤斤計較,最終也變成一個不快樂卻功利的人。

3、給予孩子恰當的期望,表揚孩子的"精神狀態"

美國暢銷育兒書《孩子,把你的手給我》中裡寫道:"稱讚,就像青黴素一樣,絕不能隨意用,時間、劑量都要謹慎小心,否則可能引起不良反應。"

可見,隨意的誇獎只會給孩子帶來不好的影響。有些父母實在是不會鼓勵和讚美孩子,當孩子做的好、或者需要鼓勵時,只會說"你真棒""寶貝你要加油呀""你這麼聰明我相信你可以的"。

首先,對於孩子父母一定要有恰當的認識,給予孩子恰當的期望,並且父母要把自己的期望告知孩子。

“我肯定做不到”,孩子總自我否定?家長可嘗試“羅森塔爾效應”

很重要的一點是,父母最好鼓勵和讚美孩子的精神狀態,比如說"繼續保持努力""要堅持下去呀"等等話語,讓孩子得到精神上的鼓勵。

每一個孩子都是脆弱的,當他們堅持不下去時,父母一定要適時地給予孩子一些鼓勵和讚美。這樣一來,孩子堅持下去也就不算難事了。

我是奶果媽媽育兒師,也是5歲寶寶的媽媽,在育養和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夠有助於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孩子能更好地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個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