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難怪兒子年年"奪冠"!這位父親的方法絕了,連班主任都拍手叫好

對於孩子的學習,最重要的就是陪伴積累。

葉聖陶先生指出:學習要靠平時的積累,不但作家、文學家如此,練習作文的小學生也是這樣。豐富積累,學會運用,才是全面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的捷徑。

這位農民的兒子每次考試都是第一,看來學歷的都很是一般,但這是這位父親多年的經驗,兒子年年考第一,就連班主任都拍手叫好,我從中也學會了幾點東西,現在分享給大家:

難怪兒子年年

首先就是做孩子的學生,讓孩子快樂的學習。

這位父親告訴我,因為自己家境貧寒,沒錢上學,所以基本是一個文盲。因此自己沒辦法教孩子,只能想一個辦法來教育孩子。一番苦想之後之後,他就想到了一個絕佳的辦法:每天晚上,孩子放學以後,把今天所學的知識講給自己聽,做孩子的學生,自己也學習。孩子不會講的,標記起來,第二天讓孩子交給老師,並由老師指導,反饋給自己。這樣做,可以激發孩子的表現欲,讓孩子在學校愛上學習。

難怪兒子年年

其次就是陪伴孩子,關心孩子遇到的難題,及時解決。

每天在回家的同時,要求孩子給自己分享學校的趣事,難事,多傾聽孩子的聲音,發現了孩子的難題,幫助孩子出主意。現在的孩子缺少最多的就是父母的陪伴和傾聽,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父母都忙於工作,想給孩子提供更好的物質基礎和生活條件,但卻忽略了孩子的精神世界。


難怪兒子年年

而這位父親則利用晚上的時間去陪伴孩子,與孩子溝通,讓孩子分享,從中發現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麼,從而有方向的給予孩子需要的,能最大力度的幫助到孩子。

最後就是以身作則,與孩子共同承擔責任

難怪兒子年年

父母教育孩子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以身作則",這點也是大多數父母做不到的地方。

就好像孩子在做作業的時候,家長在旁邊玩手機,肯定不合適啊,孩子多多少少都會受到影響,而且也沒有形成一個好的學習的氛圍。有些家長就做的特別好,孩子回到家以後,父母在旁邊上看書、看報,孩子在無形中都會受到影響,主動地去寫作業,再這樣一個氛圍中,孩子也更容易的進入學習的狀態。所有的事情父母都要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榜樣,只有這樣孩子才能一步步照做。

難怪兒子年年

孩子就是一張白紙,至於孩子成長成什麼樣子,全靠家長怎麼去指引。家長的一舉一動都會對孩子以後的行為產生影響,孩子的成長也是父母的修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