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2 當孩子抱怨做不到時,父母不同的應對方式,決定了他的思維模式

養娃的過程可以說是“任重道遠”,父母在費盡心思教孩子知識、技能時,最擔心聽到孩子說:“媽媽,不行,我做不到!”、“這件事我不會啊!”。很多家長都不知道怎麼應對,害怕說錯話孩子會就此放棄。


當孩子抱怨做不到時,父母不同的應對方式,決定了他的思維模式


青青的侄子對拼圖很感興趣,一開始玩簡單拼圖時很積極。隨著拼圖的難度增加,侄子就開始出現牴觸心理了,玩拼圖拼不上了就鬧情緒,不時的對爸爸抱怨:“爸爸,不行,我拼不好!”他爸爸拿走了侄子手中的拼圖,一邊拼一邊對孩子說:“你看,哪有你說的那麼難!”

當孩子抱怨做不到時,父母不同的應對方式,決定了他的思維模式


這話說完沒想到侄子更生氣了,直接打亂拼圖放棄了。

他媽媽看到孩子生氣,對孩子說:“媽媽還沒試過拼圖,能不能讓媽媽試一下?”侄子聽到媽媽也不會,居然平靜下來看著媽媽拼圖,中間他媽媽故意拼錯了幾次,侄子開始來勁了,一直和媽媽討論怎麼拼。

當孩子抱怨做不到時,父母不同的應對方式,決定了他的思維模式

最後這個看著很難的拼圖,在2人的共同努力下拼好了。

這個過程中,在爸爸和媽媽不同的應對方式下,侄子的思維模式有很明顯的變化。而後面侄子所表現出來的思維模式,就是近幾年教育界非常流行的“成長型思維”。


“成長型思維”是美國心理學家、斯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卡羅爾·德威克在研究不同的人怎麼面對失敗時提出的,現在美國很多學校還專門設立了培養學生這種思維模式的課程。

當孩子抱怨做不到時,父母不同的應對方式,決定了他的思維模式

人擁有固定型思維和成長型思維兩種模式,而擁有成長型思維的孩子因為做事不輕易放棄,勇於面對挑戰,很容易成為學霸,因此成長型思維也被稱作“學霸型思維”。

當孩子抱怨自己做不到時,很多父母都會示範給孩子看,這種示範對孩子來說反而阻礙了孩子成長型思維的塑造。

就像青青的侄子一樣,他想要的並不是“拼好”的結果,而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和思考“拼好”的這個過程。爸爸的做法忽略了孩子對過程的追求,孩子如果順應了這個做法,很容易形成“固定型思維”。

當孩子抱怨做不到時,父母不同的應對方式,決定了他的思維模式


如何培養孩子的成長型思維呢?

  • 表現的比孩子“笨”一點

很多家長在孩子不會、做不到時,都會急於指導、直接給出答案,很容易讓孩子產生厭煩心理,越來越排斥。當家長表現的笨一點,你會發現孩子會反過來用她學到的東西來教你,幫助你這個“同學”一起學習。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對思考更有積極性,即使面對挫折也不會輕易放棄,很容易形成成長型思維。

當孩子抱怨做不到時,父母不同的應對方式,決定了他的思維模式


  • 讓孩子在遊戲中學會努力

成長型思維和固定型思維最大的區別就是,擁有成長型思維的孩子更願意努力,不會因為一點點干預影響積極性。所以家長要創造更多讓孩子努力的機會,而最好的方式就是遊戲。

當孩子抱怨做不到時,父母不同的應對方式,決定了他的思維模式

孩子對遊戲更感興趣,在遊戲中遇到困難時也不會輕易說放棄,家長可以多給孩子準備一些有關思維的遊戲,讓孩子練習。

青青推薦大家一套《幼兒左右腦潛能開發遊戲》,針對3-6歲孩子的大腦開發關鍵期設計的一套遊戲。

當孩子抱怨做不到時,父母不同的應對方式,決定了他的思維模式


書中擺脫了傳統的學習方式,通過更生動有趣的遊戲性練習,讓孩子在遊戲中鍛鍊邏輯思維能力。更有助於孩子辨別、判斷、專注力等能力的培養。

當孩子抱怨做不到時,父母不同的應對方式,決定了他的思維模式

鮮豔生動的彩繪圖片很容易吸引孩子的興趣,讓孩子越玩越聰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