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大醫一院兩位醫護人員受全國表彰

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印發《關於表彰全國衛生健康系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的決定》,大醫一院雷神山醫療隊A13病區主任、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二科副主任李豔霞,大醫一院雷神山醫療隊A8病區護士長、院急診ICU護士長劉秀梅獲“全國衛生健康系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進個人”稱號,

大連市共有5名醫護人員榮獲殊榮。

大醫一院將切實落實中央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關於全面落實進一步保護關心愛護醫務人員若干措施的通知》精神,始終保持強大的戰鬥力、昂揚的鬥志和旺盛的精力,堅決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

雷神山上的大醫精誠

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李豔霞先進事蹟


雷神山——我們戰鬥與成長的地方

戰“疫”當下之榮譽 | 大醫一院兩位醫護人員受全國表彰

李豔霞,中共黨員、主任醫師、教授、醫學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2016年於哈佛大學醫學院做訪問學者。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分會委員;中國哮喘聯盟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呼吸病學分會青年委員;遼寧省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第九屆委員;雷神山遼寧醫療隊A13病區主任;雷神山遼寧醫療隊專家組組長。主持多項省市級課題。以第一作者及通訊作者發表 SCI及核心期刊論文20餘篇,參編教材1部。編寫著作兩部。從事呼吸科臨床、科研、教學工作16年,對呼吸危重症、肺纖維化、慢阻肺等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多次參加禽流感、甲流等疫情防控救治工作。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附一人發揮優勢,履行使命,奮戰在全市、全省、全國抗擊疫情的最前線。元宵節當夜,百餘名附一戰士,招之即來,來之能戰,在兩個小時內辭別親人,來到抗疫最前線——雷神山。在這裡,我們每天都在戰鬥,每天都在成長。

戰“疫”當下之榮譽 | 大醫一院兩位醫護人員受全國表彰

敢字為先、忠誠履責

在雷神山遼寧醫療隊最早收治患者的是A13病區,我們最早進入汙染區對患者進行近距離診查,進行第一批咽拭子採集工作……在戰鬥中,以行動展示了大醫風采。面對風險較高的咽拭子採集工作,所有醫務人員毫不畏懼、主動請戰:“我年輕,身體好,第一批我來做”,“我有經驗,第一批讓我來”……大家爭先恐後,互不相讓。有了病區主任的表率和示範,隊員態度更積極,工作更認真,取得了良好效果。2月18日,遼寧醫療隊A13病區送出了雷神山醫院首個出院患者,也向全國人民交出上了第一份優秀的答卷。

戰“疫”當下之榮譽 | 大醫一院兩位醫護人員受全國表彰

戰“疫”當下之榮譽 | 大醫一院兩位醫護人員受全國表彰

戰“疫”當下之榮譽 | 大醫一院兩位醫護人員受全國表彰

戰“疫”當下之榮譽 | 大醫一院兩位醫護人員受全國表彰

勇於擔當、幹字當頭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早日開診救治病人是所有隊員的願望。為了儘早收治患者,到達武漢後,病區建設尚未完工,我們在學習培訓之餘,實地瞭解病區流程,熟悉醫院信息化操作系統,為即將打響的戰鬥做好了精心的準備。雷神山醫院具有邊建設、邊驗收、邊準備,準備好一個病區啟用一個病區的特點。醫療隊第一時間對病區進行驗收,犧牲休息時間收拾好病區衛生。這時,他們不再是醫務人員,兼職成為電工、搬運工、水暖工、保潔員。在充分的準備和精心的努力下,醫療隊啟用了雷神山遼寧隊首個病區—A13病區,為武漢人民打開了一扇生命之門。

善於作為、實事求是

遼寧醫療隊是雷神山醫院最大的醫療隊,共有醫護人員1013人,來自全省不同醫院,不同專業。醫療隊專家組把全隊科學化、規範化、同質化診療作為工作重點,在國家標準方案基礎上,根據雷神山醫院患者的具體情況,主持制定了遼寧醫療隊COVID-19感染的診療方案,並實時進行修訂2.0版、3.0版。指南不僅注重科學性、針對性、及時性,還強調了身心治療、心理干預的重要性。醫療隊專家組用大量的休息時間編制的診療方案,在提高治癒率方面取得了突出顯著的作用,也得到了醫療隊的廣泛好評。

以人為本、盡心盡責

面對疫病的威脅,很多患者心理十分緊張,情緒也很不穩定,非常不利於康復。醫療隊在科學診療的同時,引入共情醫學的理念,在治療過程中強調病人的整體性,以多種方式加強與患者之間的交流。雖然口罩遮住了溫和的笑容,防護服限制了關心的舉動,但從帶著“海蠣子”味的武漢方言,到送給患者的小禮物,從寫在防護服上幽默的“外號”,到病房內外粘貼的卡通畫和留言,都時刻在告訴患者:“放心吧,有我們遼寧醫療隊呢!”。患者的一封封表揚信給予我們極大但肯定和鼓勵,我們會與武漢人民、與全國人民同舟共濟,直到最後勝利。

窗外還略有寒意,聽說武漢東湖的櫻花已經悄然綻放。雷神山雖然沒有櫻花,但戰鬥中的附一人,就是這裡最美的花朵。

戰“疫”當下之榮譽 | 大醫一院兩位醫護人員受全國表彰

戰“疫”當下之榮譽 | 大醫一院兩位醫護人員受全國表彰

雷神山上的大醫精誠

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劉秀梅先進事蹟

戰“疫”當下之榮譽 | 大醫一院兩位醫護人員受全國表彰

劉秀梅,女,41歲,中共黨員,研究生學歷,2002年畢業於河北省承德醫學院護理專業,現任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急診ICU護士長。中華護理學會急診專業委員會專家庫成員;遼寧省急危重症專科護士;曾多次榮獲大連市優質護理服務先進個人、大連醫科大學優秀共產黨員、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優秀護士長等榮譽稱號。在踏上護理征程的17年來,她從最初的護士到現在的護士長,在平凡的護理崗位上,用青春書寫著生命的感動,用真誠和愛心譜寫著平凡而光彩的四季人生。

愛崗敬業 樂於奉獻

重症監護室患者病情危重,治療、護理、安全管理等任何一個細小的環節都不能疏忽,劉秀梅作為病區護士長總是第一個到病房,從病房管理到護理質量改進,兢兢業業,盡心盡職。從事護理工作十餘年來,她一直立足於本職崗位,嚴謹求實,對自己高標準,嚴要求,始終把患者的利益放在首位,把解決患者的需求做為努力的方向,在護理崗位上時刻發揮著護士長的先鋒模範作用。哪裡有應急任務,哪裡有突發搶救,她都能始終衝鋒在第一線。以自己的實際行動,點點滴滴影響著身邊的同事,帶動全體護理人員以飽滿的工作熱情,嚴謹的工作作風投身於醫院護理事業中。

管理高效 身先垂範

作為重症醫學科的護士長,她不斷學習與探索先進的管理方法,完善與健全各項工作制度,規範科室各種流程,同時合理使用人員,明確職責,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無論在生活中、還是工作中,秀梅護士長處處以身作則,彰顯著其獨特的人格魅力。她從來不因為自己是護士長而有任何優越感,工作中她十分注重發掘和培養護理管理和業務上的人才,做到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真正稱得上言傳身教。生活上她時刻關注護士需求,又成了一個暖心的大姐姐。她注重團隊精神的培養和提高護士的整體素質,並培養護士的創新意識,在她的悉心指導下,科室護理團隊曾多次榮獲市、省乃至國家級各獎項,給醫院帶來榮譽的同時,也提高了護士的職業認同感,促進了醫院護理質量的提升。在她的領導下ICU已經成為了一個具有高度凝聚力、創新力和戰鬥力的優秀護理團隊。

開拓創新 技術先行

要做好ICU護士姐妹的領頭雁,不加強自身學習是不行的,在繁忙的工作之餘,她努力學習專業知識和熟練掌握操作技能,關注護理專業發展新動態,持續學習、探索,以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和業務水平。作為一個管理者,她不斷推陳出新,勇於改革,始終堅持“以病人為中心”的理念,不斷提高護理質量。為了培養出一支技術精湛、反應迅速的團隊,她制訂了詳細的專科培訓計劃,培養護士的科研思維,參與了多項護理科研的課題研究。她先後開展了多項新技術、新項目,大大降低了護理併發症的發生率,提高了危重病人救治成功率。

勇挑“戰疫”重任,危難關頭顯身手

面對突發“新冠”疫情,作為黨的女兒、一名醫護工作者,更作為擁有多年急危重症護理管理經驗的病房護士長,劉秀梅在本次防疫阻擊戰打響之時,就積極投入到新冠肺炎防控的各項工作當中來。在接到緊急援鄂通知後,她毅然決然踏上了征程。

在我院第三批馳援武漢150個人的護理隊伍中,秀梅護士長作為業務骨幹,受護理部任命,是我院四個病區護理同質化管理的負責人。在雷神山,她帶領我院36名護士及市級兄弟醫院10名護士,共同組建了48張床位的A8病區。病區從驗收到組建,從佈置到接收病人,只用了24個小時。並在一個半小時內收治44名患者,其中一半以上為重症,成為我們的標杆式病區。收治患者首日,秀梅護士長在隔離區全程迎接所有患者,在安置好每一位患者後,直至半夜才離開。

收治的患者中有一名退役老人,三天後即將是這位老人的生日。再和科主任溝通後,秀梅護士長買了鮮花,訂了蛋糕,為老人度過了79歲的生日。老人感動的流下了熱淚,激動地說:“這是我這麼大歲數以來過得最有意義的一次生日,謝謝你們。”通過這種共情式護理,患者感受到了家一樣的溫暖。

工作中從護理排班到各項制度、流程的制定,秀梅護士長都一絲不苟,為大醫一院四個病區的同質化管理樹立了榜樣。她創新採取了責任制和功能制護理相結合的護理模式,讓每位患者得到最全面照顧的同時提高工作效率。只要秀梅護士長在班,她都會進入隔離區去看望每一位患者,同時指導護士工作、查找不足,把工作中總結的經驗毫無保留的分享給其他病區。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裡,作為護士長在這個時刻她想到更多的是責任,她不顧個人安危成為戰鬥在最前沿的將士。雖然厚實的N95口罩及寬大的防護服讓她汗如雨下,但是她絲毫沒有退縮。“無懼挑戰、堅守崗位、身先士卒”,就是她的詮釋,她為我們做出了榜樣,也為我們大醫一院爭取了榮譽!

戰“疫”當下之榮譽 | 大醫一院兩位醫護人員受全國表彰

戰“疫”當下之榮譽 | 大醫一院兩位醫護人員受全國表彰

戰“疫”當下之榮譽 | 大醫一院兩位醫護人員受全國表彰

戰“疫”當下之榮譽 | 大醫一院兩位醫護人員受全國表彰

十幾年來,秀梅護士長把自己的愛心、責任心無私地奉獻給患者,她無論從專業技能、科研能力和科室管理等方面,都堪稱大醫一院護理隊伍中的表率。她深厚的護理功底和清晰的管理思路,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和不斷進取的工作的魅力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大任當前,她沒有去做半路折回的怯弱者,而是以生命之軀迎擊病毒,成了勇往直前的強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