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3 《幸運是我》誰不想“老有所依”呢?是個小鮮肉就再好不過了


《幸運是我》誰不想“老有所依”呢?是個小鮮肉就再好不過了


香港電影漸漸走進瓶頸期,我們對香港電影的記憶也都停留在了舊時期,反正我對於香港電影的印象就是——武俠,不過香港也不缺少溫情題材電影。2016年一部《幸運是我》讓很多觀眾淚目,影片是很典型的一部溫情向劇情片。

這部電影也是導演羅耀輝從編劇轉型導演後的長片處女座,以主角芬姨這樣一個患了阿爾茲海默症的落魄老人為主線,為觀眾講述了一個從內地來香港、無家可歸的青年與之發生的故事,電影本身的劇情並不複雜,但是其創作的背景和指向,都引人深思。


《幸運是我》誰不想“老有所依”呢?是個小鮮肉就再好不過了


男主阿旭和女主芬姨是由陳家樂和惠英紅飾演,惠英紅也憑藉這個角色奪得金像影后。


《幸運是我》誰不想“老有所依”呢?是個小鮮肉就再好不過了


一開始港漂阿旭從廣州來到香港,困難就接踵而至,電影開頭給阿旭手上抱著的骨灰罐一個特寫,奠定了全片人與人牽連不斷的基調。首先,阿旭在工作上面臨失業,之後媽媽去世,爸爸對他避而不見,隨後,阿旭和女友分手,又沒錢交房租,想住在朋友家,也沒能如願,最後露宿街頭。

另一邊芬姨患有阿爾茲海默症,孑然一身,長期獨居。


《幸運是我》誰不想“老有所依”呢?是個小鮮肉就再好不過了


從人物設定上,兩個人從萍水相逢開始,到相知相伴結束……

羅耀輝本質是編劇,《我還成名》、《神鵰俠侶》等作品都是出自他手,相比一些西方的大製作,導演選擇以平民生活為題材,以反蒙太奇的拍攝手法,觀後耐人尋味又引人深思。

畢竟是編劇出身,能夠看得出來導演的小巧思,他在影片中鋪陳了大量的細節:阿旭賣掉的古董椅子、那個總是打不通的電話號碼、冰箱裡滿滿的雞蛋、給弟弟買的玩具……幾乎每一處細節都是為了塑造人物、醞釀感情而設計的。


《幸運是我》誰不想“老有所依”呢?是個小鮮肉就再好不過了


另外,芬姨也和大部分獨居老人一樣:嘮叨、毒舌、挑剔、脾氣倔就是她的特點,但是她也有她溫柔的地方,她會對阿旭戀戀不捨,會因為阿旭的消失,頂著一頭染了一半的頭髮在街上亂跑,也會聽說阿旭要搬走的消息,哭著哀求他不要留下她一個人,芬姨的所有表現都反映出一個被時代拋棄的老人對生活的苦苦哀求……

看電影的時候,感觸最多的就是,老年痴呆真是一種很殘忍的疾病,能讓人失去做人的樂趣,因為沒有記憶就不知道自己從哪裡來,因為力不從心就不會知道自己該去哪裡……


《幸運是我》誰不想“老有所依”呢?是個小鮮肉就再好不過了


曾經的芬姐還是為當紅歌手,學過畫畫,不過在患病之後,就變成了一個脾氣古怪,正在一天天失去記憶,甚至連上街買菜都總是出錯的老年人。不得不說,惠英紅的演技確實不錯,她在片中也有回顧年輕時的鏡頭,一對比就知道她花了特效老年妝,而漂亮的女演員自毀外貌形象就是很加分的一點。


《幸運是我》誰不想“老有所依”呢?是個小鮮肉就再好不過了


在電影中,印象深刻的一幕也是在頒獎典禮上播放提名名單VCR裡的一幕:

芬姐忘記買雞蛋要給錢,回家清理所買的菜,番茄十塊錢四個,大辣椒五塊一個,蔥八毛一根,她就是想不起來雞蛋多少錢,打開冰箱,發現早已塞滿抽屜的雞蛋(就像是沒有安全感一樣總是重複購買,又忘記自己已經買過了),芬姨看到一冰箱的雞蛋,突然意識到自己病的不清,捂著嘴痛哭、懊悔、不甘和恐懼的情緒惠英紅表現的很飽滿。


《幸運是我》誰不想“老有所依”呢?是個小鮮肉就再好不過了


還有芬姨照鏡子,看到看額前的白髮,觀眾隔著大熒幕都能聽到她心中的嘆息,這樣的嘆息貫穿了她的後半生,“孤獨終老”是對一個人最大的懲罰,等遇到之後,每個人都只剩向命運乞討一絲憐憫的份了,所以芬姨在和阿旭聊起搬走的人時,表面上雲淡風輕,其實心裡是掩不住的悲傷和孤獨。


《幸運是我》誰不想“老有所依”呢?是個小鮮肉就再好不過了


芬姨代表的是城市中所有的孤寡老人,他們的收入低、經濟條件差、只能住在一些生活成本低的老舊小區,電影中芬姨住所附近就十分狹窄雜亂,到處都能看到亂寫亂畫、無人管理的跡象,為了多掙一份生活費,她將自己狹窄的住所分出來出租給別人。

此外,電影中除了兩位主角,其他角色都是在平凡工作崗位上的普通人。

這些角色,很容易引起都市奔波中的朝九晚五人群的共鳴,是現實生活再現。


《幸運是我》誰不想“老有所依”呢?是個小鮮肉就再好不過了


而且阿旭演繹的港漂也最能感染一大批觀眾 ,除了香港地區,內地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地就容納了很多追尋事業和夢想的外地人,以北京為例子。

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字表明:外地人佔北京總人口約40%,達到700多萬人,我國24個城市群的總數流動人口基數非常大,能達到11841萬人,大約佔據了全國總人口分離人口的45.38%,這些人的生活和阿旭一樣,每月都會面臨高額的房租,時不時還要擔心自己的工作安不安穩,也在為了男歡女愛而傷情,所以電影《幸運是我》很容易打動觀眾。


《幸運是我》誰不想“老有所依”呢?是個小鮮肉就再好不過了


看這部電影,很容易就會讓人想到許鞍華的《桃姐》和《天水圍的日與夜》,這兩部電影一個是講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一個是講香港庶民的故事。

所以說拋開“武俠片”,香港那些講述底層小人物的電影更能打動人。


《幸運是我》誰不想“老有所依”呢?是個小鮮肉就再好不過了


對於情感的恰到好處,飽含溫情又不刻意煽情,一老一少,兩個孤獨患者互相陪伴,是我們最想看到的結局,也是大家期待的生活,希望自己老有所依,不至於死了都沒人知道,好在芬姐和阿旭是“幸運”的,他們遇到了彼此,兩個人缺失的情感得到了相互補充,阿旭從暴躁的性格,漸漸變得溫柔起來,這就是一個成長與改變的過程。


《幸運是我》誰不想“老有所依”呢?是個小鮮肉就再好不過了


人與人之間的紀念品,從來不是物質上的東西,人與人之間最珍貴的東西,是留在身上,如同河川留給地形的,那些改變……

在香港電影進入徘徊期,甚至被很多人認為“港片已死”的時代,《幸運是我》的藝術生產可以說是對於港片開拓市場的風向標,相信“港片”會時不時的給我們一些驚喜。


《幸運是我》誰不想“老有所依”呢?是個小鮮肉就再好不過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