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分享《讀懂一本書》樊登讀書方法論

閱讀,是人類反脆弱的強大武器

閱讀,是人類反脆弱的強大武器。我們很多朋友都是通過不斷閱讀學習來讓自己成長,面對不確定性帶來的恐懼。但是,我們在閱讀這件事上也遇到了很多的痛點。

1、如何選擇一本適合自己的好書?

2、如何閱讀解構一本書?

3、如何通過講書給別人記住核心觀點?


  • 如何選擇一本適合自己的好書?

今天我就通過樊登老師的這本書和大家一起學習,一起解決我們閱讀過程中的這些問題。我們經常講一句話“選擇不對,努力白費”,其實讀書也是同樣,我國每年的書籍出版物幾十萬冊在當下信息大爆炸的環境,閱讀一本書籍,如果盲目為了閱讀而閱讀,我們會既浪費時間又浪費金錢。那麼,什麼樣的書是有價值的?是值得我們去閱讀的。樊登老師為我們在書中總結了一套選書的標準和流程-TIPS原則

T(Tools)是工具。意思就是說這類書能夠提煉出工具性的內容,能夠有一套解決問題的方法論,方法論是由實踐基礎之上得出來的。I(Ideas)是新的理念。書中帶來新的理念、新的發現、新的想法。比如商業理念方面曾鳴教授的《智能商業》。P(Practicability)是實用性。在日常生活中應用帶來改變。S(Scientificity)是科學性。它不是憑空捏造,不是簡單歸納,經歷了科學驗證過程。

在這套原則的基礎之上去思考自己閱讀的目的,然後來進行選擇書籍。我們有也可以從建設性的維度去選擇。

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新的意義。使我們產生強大的動力。給我們生活帶來改變。

意義、行動、改變這三方面的書是具有建設性的。在買書的時候,還可以參考一些標準來決定是否需要買它:

標準一:看出版機構。因為出版機構會對自己的品牌負責,所有會嚴選內容。

標準二: 看作者背景。作者的學術背景,有沒有紮實的實驗和數據來論證其中的觀點。

標準三:看推薦人。現在大部分書基本都有腰封推薦人,可以參考。

標準四:看推薦書單。很多書單都推薦同一本書,說明值得一閱。

標準五:看書後的參考書目。好書往往會帶出來好書。

標準六:看內容。主要看這本書解決什麼問題。每本書都有一個使命。有沒有提供解決方案,它的論證是否嚴謹。

標準七:看翻譯和圖書印刷質量。看出版人對這本書的重視程度,也決定本書的價值。

綜上所述,我們在選擇一本書是不是適合自己的好書,我們可以帶著問題,看作者是否給閱讀者講方法論和解決方案,有問題,能解決,並且有嚴謹的論證過程,就是一本好書。

分享《讀懂一本書》樊登讀書方法論
  • 如何閱讀解構一本書?

當我們拿到一本好書之後,接下來我們就是要如何在自己理解能力的基礎之上去解構這本書,把這本書讀薄並且抓住核心的內容點。首先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閱讀的理解能力,曾國藩說:讀書相當於攻城掠地。怎樣才能抓住重點並且快速閱讀,最重要的是自己的理解能力有多高,理解能力的池子在於你對多元學科知識領域的理解能力,比如經濟學思維、心理學思維、管理學思維、哲學思維、生物學、歷史等等領域,當我們具備某一領域的思維,在去解構這個領域的某一本,就會變得更加遊刃有餘。拿到一本書,我們要知道這本書的大框架,要一步步分析,這本書解決了什麼問題,對整本書有一個大局觀。

它的使命是什麼?

它是怎麼論證這個使命的?

它提出了一個怎樣的假設?

怎麼驗證這個假設?

推理的過程是什麼?

怎麼獲得這個證據?

最後我們能夠得到一個什麼樣的結論?

這個結論對我們每個人有什麼意義?

尋找書中提出的問題,針對問題書中提供了哪些解決方案?把這些問題解決了,我們對一本書基本也就解構清楚了。一本書往往精華只有那麼多,我們如何找到,評判真正有價值、值得記錄。樊登老師總結了8條標準:

概念被清晰界定。問題很嚴重。某種解釋令你很意外。看出遞進關係的時候。看出轉折關係的時候,留意轉折後的內容。不同側面彰顯書籍內在價值。閱讀時感覺到心靈的衝擊。書中的奇聞軼事,增添書的趣味性。


  • 如何通過講書給別人記住核心觀點?

講書是最高效的沉浸式學習方法,是快速獲取知識的有效工具,著名的學習金字塔告訴我們,通過教授給別人,我們能記住90%的內容。通過講書讓自己沉浸在書中,會讓自己成為講書這件事的主人公,不斷的體會與探索,進行有目的的深度學習。我們可以通過對書進行內容再創作,組織一個講書的講稿或者思維導圖。那我們該如何組織一個講稿呢?總共分為四個步驟:

第一步:為整個講書構建坡道。構建書的坡道,可以用書中最打動人的一個點入手,目的是讓聽者重視,覺得有繼續聽下去的意義。一開就抓住聽眾的注意力,直擊主題,把最有價值的內容放在前面。比如:最棒的故事、案例、顛覆性的認知、觀眾生活場景代入。

第二步:書的論述背景。背景一般是研究現狀或者具體的方法。

第三步:對於正文,選取重要章節,陳述整體結構。很重要的原則就是用實驗數據、案例、故事對每個部分都要給與充分的論證。

第四步:結尾部分。對結尾起到一個總結的作用,要有一定的感召力。

從內容角度來講,我們可以通過這四步來進行組織書本的講稿。除了乾貨的內容之外,我們講書也需要具備五種必備能力:

第一、邏輯思維能力

抓重點,書的主題是什麼?書的論證過程,知道什麼叫做前提、假設、論證、論點、論據。

第二、大局觀(前面已有論述)

第三、語言能力

語言能力必須要通過不斷的刻意練習訓練出來,最重要的三個點就是語言簡練、幽默、有說服力。

第四、同理心

就是我們是否知道講的內容在別人身上會起到什麼樣的作用或者清楚對方心裡關心什麼?感同身受,換位思考。

第五、愛

帶著一種愛去分享,只要有一個人聽了某一個觀點擁有了改變,你的分享就充滿了意義。

這就是我在《讀懂一本書》中找到的閱讀方法論,解決了如何選擇一本書、如何讀透一本書以及如何分享一本書。對我今後的書籍閱讀有了一個質的認知升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