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2 歷史上的亞馬遜森林火災

歷史上的亞馬遜森林火災

發生於2019年旱季、如今已成燎原之勢的亞馬遜森林大火已引發舉世震驚,這既是一場天災,也是一場人禍,嚴重威脅著“地球綠肺”的生態和未來。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許多分析家指出,亞馬遜森林歷史上就是個火災多發的地區。

亞馬遜雨林地處熱帶,絕大多數地方四季不明顯但雨旱季鮮明,每年5-9月為旱季,在旱季、尤其6、7、8三個月,亞馬遜雨林許多地方降水相對稀少,氣候也比較乾燥,容易引發自然山火。

不過地質學和古生物學家實地考察發現,亞馬遜森林火災從一開始就和人類活動息息相關。

美國密歇根大學科羅拉多學院著名熱帶生物學家費艾恩賽德(P. M. Fearnside)通過多年研究巴西、哥倫比議案、委內瑞拉等國亞馬遜地區土壤中沉積層發現,亞馬遜雨林在更新世並沒有今天我們看到的這麼茂盛,而是被廣闊草原包圍的一個個“森林島”,而亞馬遜地區最早的人類活動遺蹟也恰於此時出現,人們很快從自然山火中領悟到“用火燒荒效率更高”,並開始刻意“製造”火災,他在上述三個國家多個發現了古人類活動遺蹟的地方,同時發現了明顯的、燒燬森林所沉積的木炭層。

但亞馬遜森林的氣候是如此得天獨厚,雨季集中的降水,充足的熱量和獨一無二的生物多樣性,讓雨林恢復的速度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遠遠超過人類刀耕火種破壞的速度——直到20世紀的到來。

1964年巴西爆發軍事政變,此後這個國家經歷了漫長的軍政府時代,於此同時,哥倫比亞、委內瑞拉等亞馬遜地區國家爆發了規模不等的內戰或“毒品戰爭”,軍政府和交戰各方為擴大財源,都競相加強了對亞馬遜森林的開發和索取。他們將大量人力投入密林,將森林開墾成田地,種植穀物、經濟類作物,甚至毒品;他們也採用放火燒山的方法摧毀敵對勢力的經濟潛力,或藉此將敵人逼出巢穴一舉圍殲。

歷史上的亞馬遜森林火災

艾恩賽德在1987-1988年實地考察了巴西9個州的亞馬遜森林狀況,吃驚地發現在這短短兩年間,在這9個州里有逾40萬平方公里的亞馬遜森林被“過火”。以1987年為例,根據巴西國家空間研究所(INPE)“內部發行”的遙感資料,當年共“人為過火”亞馬遜森林204608平方公里,其中約12.4萬系採用“刀耕火種法”清理牧場和次生林所致,這種做法在當時被認為是“合法、正常的”,因為這些州勞力不足,“人造火災”可加快清理這些“已開發地塊”的速度和效率,且如果控制得當也不會導致火災擴散到“控制區”以外。當時巴西軍政府為鼓勵開發亞馬遜地區,曾給這些“已開發區”以2-3年“可以燒一次”的特許。

但另外約8萬平方公里則屬於所謂“原生林區”,這裡人跡罕至,即便有人居住也只限於那些很少和外界接觸、並不擁有現代工具的原住民部落,即便當時的軍政府從法律上也嚴禁開發。歷史學家指出,當時一些和軍政府有勾結的地方實力派和不法商人為染指這些“原生林區”,就蓄意在“保護區”周邊製造火災,並通過開闢防火帶等方法故意讓火災延燒入“保護區”,然後再向政府報告“該保護區因失火已喪失保護價值,請予允許開墾”。比利時著名環境學家馬林格諾(Jean-Paul Malingreau)驚訝地發現,巴西西北部亞馬遜森林腹地的朗多尼亞州(Rondonia)1987年竟然有18.7%的“保護區”亞馬遜森林報了“失火”,15.1%的“保護區”森林因為“火災導致喪失保護價值”在第二年被批准砍伐,此後這裡多數變成了養殖肉牛的畜牧場。

1987年是巴西亞馬遜森林迄今最大的一場“火劫難”。

據巴西著名遙感建模專家內格雷伊洛斯(Gustavo Hees de Negreiros)等的研究成果(1996年澳大利亞洛恩第13屆“火與森林氣象學會議”書面發言)顯示,1987年,巴西亞馬遜森林全年出現火點170500個,大約2050萬公頃亞馬遜森林碑燒燬。署名馬里斯.西蒙斯(Marlise Simons)、發表於1988年8月12日《紐約時報》的專題文章指出,美國遙感衛星在1987年首次對亞馬遜森林火災問題進行了衛星遙感監測,發現當年亞馬遜森林巴西部分過火面積達7.7萬平方英里(1平方公里等於0.3861平方英里),面積相當於美國紐約州的1.5倍,其中至少3萬平方英里以上是以前從未開墾過的原始森林,僅7-10月在帕拉(Para)、。朗多尼亞、馬託格羅索(Matto Grosso)、阿克雷(Acre)四個州,就有1.93萬平方英里森林過火。

歷史上的亞馬遜森林火災

西蒙斯和內格雷伊洛斯等不約而同指出,1987年巴西亞馬遜森林大火是受到“體系化縱容”的“人為縱火”:定居者、牧場主和農場主蓄意在受保護的原始森林周邊縱火,並刻意將火災引入“保護區”,然後申報“無保護價值”,予以開發,受賄的行政當局心照不宣地開綠燈放行。西蒙斯辛辣地表示,“火是將原始森林變成農場或牧場的唯一有效工具”。

即便當年尚屬原始的衛星遙感圖片也令人怵目驚心:白晝煙霧和懸浮顆粒瀰漫天際,宛如夜晚;夜晚則天空被火光映照得一片血紅,“彷彿正在發生一場戰爭”。

這是科學家們首次認真討論熱帶雨林的“光化學煙霧”現象:當時科學家認為,這場火災所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佔同期全球人為二氧化碳排放量至少10%。由此環保學家首次提出了“碳排放可能導致溫室效應”的正式警告,並預言“未來每個旱季這種情況都會增加,會出現一個又一個新的‘森林公墓’”。

美國馬里蘭州格林貝爾特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森林物理學家塔克(Compton Tucker,)博士領銜編纂的一份報告估計,1987年巴西火災產生了超過5億噸二氧化碳,4400萬噸一氧化碳,600多萬噸懸浮顆粒,近500萬噸甲烷,250萬噸臭氧,逾100萬噸氮氧化物,等等——這也是針對亞馬遜森林“人為火災”有史以來第一份有切實根據的數據性報告。

當時的研究者之一、巴西南部城市空間研究中心衛星數據協調員塞澤爾(Alberto Setzer,)博士預言,亞馬遜“人造火災”所產生的煙霧可升至12000英尺高空,其中的有害氣體和懸浮顆粒會被引入平流層,並南向吹過南大西洋,逼近南極地帶,從而擴大南極上空的“臭氧空洞”。幾十年過去,塞澤爾博士似乎不幸而言中。

不過1985年巴西軍政府已經終結,新政府更加重視輿情和公關形象,在國內外強大壓力和大量援助雙重作用下,自1988年起巴西森林火災、尤其針對保護區森林的“人造火災”開始大幅下降,雖然20世紀90年代,尤其1997-1998年出現了一些較大火災(最大一次為1998年初的巴西羅賴馬州(Roraima)大火,過火面積13200平方英里),但科學家普遍將之主要歸咎於“厄爾尼諾現象”,而非“人造火災”(當年亞馬遜人與自然研究所IMAZON一份數據認為,20世紀90年代亞馬遜森林大火90%系厄爾尼諾現象所致)。一些環境學家和政治家曾樂觀認為,亞馬遜雨林“人造火災”問題已成為歷史。

歷史上的亞馬遜森林火災

然而隨著時光的流逝,人們突然發現,歷史仍然在不斷重演:8月初一份由巴西國家空間研究所(INPE)提供的資料數據顯示,2019年至今,巴西全國已發生72843起火災,同比增加逾85%,其中僅“最近一週”就發生了9500多起——而且許多線索都表明,隨著公開主張“開發亞馬遜”的博爾索納羅(Jair Bolsonaro)當選巴西總統,銷聲匿跡已久的“人造火災”再次成為亞馬遜雨林火災的最主要成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