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2 南京城外,明朝古鎮,比高淳老街,更純粹,更適意,更有感覺


南京城外,明朝古鎮,比高淳老街,更純粹,更適意,更有感覺


漆橋老街是孤獨的。因為,它離著高淳縣城不過十多公里,縣城裡也有一條老街,其名為“高淳老街”,兩條老街頗為相似,而高淳老街佔盡地利之便,繁華熱鬧的很,逛了高淳老街,誰還有興味來這漆橋老街?試想,若高淳縣城裡,沒有高淳老街,漆橋老街的境況,又該是如何?我想,它也會喧鬧的很。


南京城外,明朝古鎮,比高淳老街,更純粹,更適意,更有感覺


我到過高淳老街,店鋪鱗次櫛比,商品琳琅滿目,人群摩肩接踵,所拍相片皆是人頭,在街角吃了一頓午飯,幾個所謂的特色菜餚,也是景區特色,只可果腹,難言味美。高淳老街,是匆匆來去,記憶裡,算不得愉快,更談不上留戀。

去漆橋,看中的恰是它的孤獨。


南京城外,明朝古鎮,比高淳老街,更純粹,更適意,更有感覺


果不其然,漆橋相比高淳老街,落魄了許多。漆橋老街,主街約五百米長,小巷眾多,呈蜈蚣狀。街道很窄,一丈開外,沿街有些店鋪,賣的是各種小吃食和紀念品。吃食中,臭豆腐有幾家,麻糖也有幾家。店裡,偶爾可見守攤的。一般的,主人都在後屋裡忙其他的事情。可見,商業與他們而言,實在是個副業,非生計的必須。最可見食物,是鴨腳,用長繩子穿著,上百個掛在一起,頗為可觀。我在周莊見過到處再買“萬三蹄髈”,有的燉在鍋裡,有的盛在盤裡,用稻草捆著,周莊是沈萬三的故鄉,賣萬三蹄髈,情有可原。可是漆橋是養鴨之鄉嗎?好像不是。這不可數的鴨腳,為何集中在這裡?不得而知。


南京城外,明朝古鎮,比高淳老街,更純粹,更適意,更有感覺


除去吃食店和紀念品店,在東街頭,有“夏記鐵匠鋪”,鋪主是個七旬老者,他叮叮噹噹當街打鐵,打出各種常用刀具、農具,情景已很是少見,讓人覺著新鮮。鐵匠鋪旁,很適宜的,是一家賣竹製品的店,匾、籮、筐、斗笠、篩子、蒸籠等等,都是農家常用之物,也是傳統手藝。鐵匠鋪和竹製品店,開在漆橋老街,一定是有它的需要,這也證明了漆橋地處農郊,它是個普通的街市,不是“那樣”的旅遊之地。


南京城外,明朝古鎮,比高淳老街,更純粹,更適意,更有感覺


雖然漆橋的管理者,也是皮費心思的想要打造另一個“高淳老街”,在街頭建設了雄偉壯觀的門樓,可它與老街的氛圍是不協調的。老街是樸素的,沒有深宅大院和雕樓畫棟,只是普通的老舊民居,泛著暗光的青石,灰褐色的木門窗,斑駁的粉牆,坑窪不平的麻石,午後在門後躺椅上安詳的酣睡,揹著手蹣跚的平和的背影……


南京城外,明朝古鎮,比高淳老街,更純粹,更適意,更有感覺


有個賣臭豆腐的店裡,飄出“橄欖樹”的音樂,它的宣傳牌上寫著,曾有臺灣客人來此,對店裡臭豆腐讚不絕口,隔數年後,又特意故地重遊。為什麼,要播“橄欖樹”?而不是“外婆的澎湖灣”。我忽然想起三毛,又想起齊豫。


南京城外,明朝古鎮,比高淳老街,更純粹,更適意,更有感覺


漆橋很合適一個人去徜徉,在夕照裡,或者在一個雨天。


南京城外,明朝古鎮,比高淳老街,更純粹,更適意,更有感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