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3 老北京既有早點也有午點!看不懂的進

老北京既有早點也有午點 !看不懂的進!


都知道北京人講究吃,

光早點的品種就多到數不過來,

可您知道嗎?在咱北京既有早點也有“午點”。

老北京既有早點也有午點!看不懂的進


您先別急著跟我抬槓說:“我怎麼從來都沒聽說過…”

是,在咱北京是沒有“午點”這麼一說,

北京人也沒有午後吃點心的習慣,

但將那些舊時京城午後販賣的吃食合稱為“午點”,

這應該沒什麼爭議吧?

老北京既有早點也有午點!看不懂的進


老北京午後販賣的吃食,

主要有切糕、蜜麻花、糖耳朵、

蜜饊子、老豆腐、芸豆餅、油茶等等,

以及羊肉床子(賣牛羊肉的鋪子)賣的肉類小吃,

像是羊肉包子、炸回頭之類的。

今兒,咱就來聊聊它們吧!


糕 點 類


切 糕

看到“切糕”這兩字您先別緊張,

不是那幾萬一塊的切糕。

咱老北京的切糕是帶棗有豆沙的那種。


這吃食,一年四季都有,

夏天涼著吃,冬天熱著吃,

舊時賣切糕的攤位,

冬天冬天還可以應顧客要求澆上熱桂花飴糖。

老北京既有早點也有午點!看不懂的進

(圖片來自下廚房:我就是女王)

黏軟的切糕,有江米和黃米兩種,

不過後者現在已經少見。

有些切糕是四層江米三層豆沙,

也有兩層江米一層豆沙的。

還有用棗泥代替豆沙的、或是一層豆沙一層棗泥,

各家都不太相同。

但不管餡兒料如何,最後都要在大鍋中蒸熟。

老北京既有早點也有午點!看不懂的進

(圖片來自大眾點評:桃子飯糰)

舊時,街頭賣切糕的可稱一景,

賣切糕的大多是回民。

切糕攤或推車賣都是在板子上蒙一塊乾淨的藍布,

上邊放著案板,擺著切糕。

老北京既有早點也有午點!看不懂的進


當然光這麼擺著肯定是不行的,

這過一陣風,還不全髒了,

別急,您瞅那紅白相間的切糕上面可蒙著溼白布呢,

現買現給您切。

老北京既有早點也有午點!看不懂的進


蜜 制 類


蜜 麻 花

因形似人的耳朵,所以蜜麻花也叫“糖耳朵”。

老北京既有早點也有午點!看不懂的進


軟糯焦脆香的蜜麻花,製作它可是一門手藝活,

其中還有兩個最重要的步驟,缺一不可,

一是要慢火炸透,否則不焦不脆,

二是“過蜜”時要充分,一定要浸透,

否則掰開裡面都是白麵,不如改吃炸饅頭片。

老北京既有早點也有午點!看不懂的進


一個好的蜜麻花,

應該是外表色澤亮麗、吃起來甜而不膩,

用手從中間掰開,如藕斷絲連。

老北京既有早點也有午點!看不懂的進

過去,以南來順的蜜麻花最有名


豆 類


老 豆 腐

在老舍先生的《駱駝祥子》裡有這麼一段:

"歇了老大半天,他到橋頭吃了碗老豆腐:

醋,醬油,花椒油,韭菜末,被熱的雪白的豆腐一燙,

發出點頂香美的味兒,香得使祥子要閉住氣;

捧著碗,看著那深綠的韭菜末兒,

他的手不住的哆嗦。吃了一口,豆腐把身裡燙開一條路;

他自己下手又加了兩小勺辣椒油。

一碗吃完,他的汗已溼透了褲腰。

半閉著眼,把碗遞出去:再來一碗!"

老北京既有早點也有午點!看不懂的進

老豆腐和它的親兄弟豆腐腦,

這個印象裡早上才會出現的吃食,

其實在過去,有很多都是下午才出攤開始販賣的。

老北京既有早點也有午點!看不懂的進


舊時,鮮魚口下四條北口的城牆下有個賣老豆腐的老頭,

每天下午四五點鐘出攤,來吃的都是周圍的街坊,

自帶乾糧,就著碗熱乎乎的老豆腐,可別提多香了。

老北京既有早點也有午點!看不懂的進


過去每次寫老豆腐的時候,都有人在後臺留言問小編,

“這老豆腐和豆腐腦有什麼分別啊?”

其實很多文章都把二者混淆了。

老北京既有早點也有午點!看不懂的進


您猜猜哪邊兒是豆腐腦?

在梁實秋《雅舍談吃》曾說起豆腐腦與老豆腐的區別:

"北平的豆腐腦,異於川湘的豆花,

是哆哩哆嗦的軟嫩豆腐,

上面澆一勺滷,再加蒜泥。

老豆腐則是另一種東西,是把豆腐煮出了蜂窠,

加芝麻醬韭菜末、辣椒等作料,

熱乎乎的連吃帶喝亦頗有味。"

老北京既有早點也有午點!看不懂的進

雖然它們都是以黃豆為原料,

都需磨成漿、濾去豆渣,

但老豆腐點的是鹽滷,

這樣點出來的豆腐較堅韌,所以叫老豆腐,

而豆腐腦點的是石膏,所以軟爛細嫩,叫豆腐腦。

老北京既有早點也有午點!看不懂的進

芸 豆 餅

芸豆餅選用的是紅芸豆,

不去皮連皮一起吃,

如果芸豆去皮,那製作出來的吃食就不能叫芸豆餅了,

您啊,該管人家叫芸豆糕了。


過去在北京的大街小巷裡常能見到

賣芸豆餅的小販推著一輛獨輪車,

車上裝著熱騰騰的芸豆,上邊蓋著白色棉被。

芸豆餅現買現做,

只見小販用白瓷小碗裝滿煮好的芸豆,

倒入方巾布帕中,撒上少許花椒鹽,

雙手將方巾收攏擰成一個團,然後用雙手擊掌使勁兒一拍,

一個邊厚心薄的圓形芸豆餅就出爐了。

老北京既有早點也有午點!看不懂的進


肉 類 小 吃


在過去的北京,每隔三個衚衕就會有一家羊肉床子,

而今兒個說的這羊肉包子和炸回頭就是它的附產品,

當然在其他地方也能買到它們。

老北京既有早點也有午點!看不懂的進


羊 肉 包 子

要說這羊肉包子,分季節換餡兒,

秋、冬買的是羊肉白菜餡兒的,

春天是羊肉韭菜的,

等到了夏天,又變成羊肉西葫蘆餡兒的了,

但唯一不變的是每天下午三、四點鐘左右開賣。

老北京既有早點也有午點!看不懂的進


炸 回 頭

炸回頭,

雖然叫“回頭”,但形狀卻似一對兒對著的餃子。

製作時,對頭一捏,放入油鍋炸制,吃起來口感外焦裡脆。

老北京既有早點也有午點!看不懂的進


炸回頭的餡兒分葷素兩種,

葷的以牛羊肉為主,

素的是以胡蘿蔔、木耳、雞蛋等等為主,

也有豆沙餡兒的,不過這種不常見。

過去一到春天,還會有人家拿剛長出來的韭菜來做餡兒。

老北京既有早點也有午點!看不懂的進


相傳在清朝光緒年間,

有一家燒餅鋪,因為店主不善經營,所以買賣一般。

有一年中秋節,鋪子裡生意蕭條,都晌午了還不見食客上門。

店主待著沒事兒,心想:既然沒人來吃,

那就自己做點兒“差樣兒”的吃吧。

於是買了些牛肉餡,拌好之後用燒餅面擀成薄皮,

包成元寶狀,圖個吉利,然後過油炸,準備自家食用。

老北京既有早點也有午點!看不懂的進


沒想到忽然從外面進來一個人買燒餅,

這個人見店主正在製作一種造型新奇的食品,於是就買了幾個。

原來這位是個館驛的差人,是替官員出來買吃的。

官員一嘗,覺得味道甚好,而且外形像個元寶,很是吉利。

於是打發差人回去又訂購了一盒,讓店主送到館驛,

請眾人品嚐這一新問世的食品,大家品嚐之後齊聲叫好。

從此這種食品名聲大振,官民競相購買,燒餅鋪的生意也日趨興隆。

因為第一位食客去而復返,所以店主給這種食品取名“炸回頭”。

老北京既有早點也有午點!看不懂的進


關於名稱的由來,還有另一種說法,

說是因為外形像元寶,包的時候,

麵皮需要四面回頭,因此得名“炸回頭”。

老北京既有早點也有午點!看不懂的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