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1 距離寧波一小時車程的郊外,藏著江南水墨間輕吟的低調古鎮

距離寧波一小時車程的郊外

藏著一個低調的古鎮

它曾多次出現在徐霞客的遊記中

距離寧波一小時車程的郊外,藏著江南水墨間輕吟的低調古鎮

△鳥瞰前童古鎮

它很恬淡,像外婆輕輕吟唱的歌謠

它很安靜,門前小溪清淌而過的聲音依稀可循

它始於宋末,至今保留著“耕讀入仕”的傳統

它是電影《理髮師》的拍攝地

陳坤騎車帶著曾黎從小巷經過……

距離寧波一小時車程的郊外,藏著江南水墨間輕吟的低調古鎮

它叫前童


一方福地 一脈相承

前童位於浙江省寧海縣南城西南14公里處,面積68平方公里,人口2.6萬。始建於宋末,盛於明清,是一個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地理位置獨特、自然風光秀麗的江南文化古鎮。

距離寧波一小時車程的郊外,藏著江南水墨間輕吟的低調古鎮

南宋紹定六年(1233年),官居迪功郎的始遷祖童潢,在一次遊歷中偶然發現這塊 “山環水繞、圍而不塞、藏風得水”的“風水寶地 ”,於是舉家從台州的黃岩遷徙到此,因居住在慧明寺前得名叫前童。

距離寧波一小時車程的郊外,藏著江南水墨間輕吟的低調古鎮

△山水環繞的風水寶地

前童四面環山,白溪、梁皇溪雙溪匯流至村內,塔山、鹿山兩山對峙於村外,佔天地、山水、自然、空間之利。

距離寧波一小時車程的郊外,藏著江南水墨間輕吟的低調古鎮

“家家有雕樑,戶戶有活水”,古鎮周圍群山環繞,白溪水從村前流過,村內街巷紋理清晰,路面由石頭鋪就,街邊流淌著淙淙的溪水,讓人恍惚置身於明清時期的江南,又或是步入一幅古韻濃重、活色生香的鄉村畫中。

距離寧波一小時車程的郊外,藏著江南水墨間輕吟的低調古鎮

△街邊有溪水和金魚

在古鎮前下了車,只看到景區的門,遊客中心卻還隔著一段路途,可能這就是前童的不同之處吧。買好了票,迫不及待地進去。只隔著一張木門,外面灰塵滿面,喧囂無比,裡面暖風習習,靜得不像話。

距離寧波一小時車程的郊外,藏著江南水墨間輕吟的低調古鎮

△精緻的建築裝飾

映入眼簾的是青石板下清澈見底地的溪水中成群結隊的錦鯉,你只從地上拿一包魚食撒進去,它們就會歡快地游過來。抬頭看是一幢幢至今保存完整的古建築,精巧的躍魚馬頭牆搭配著梁枋門窗上滿滿的雕飾,顯現出獨特的地方建築風格。


一間宗祠 一段歷史

“君子營建宮室,宗廟為先,誠以祖宗發源地,支派皆流於茲。”前童村村落佈局的最大特點是:以宗祠為中心展開村落佈局,此亦是前童人遵循儒家文化至敬至孝的一種體現。

距離寧波一小時車程的郊外,藏著江南水墨間輕吟的低調古鎮

△小橋流水邊庭戶

古鎮人引水植樹,傳襲耕讀敦睦、訓育後人的美德,歷代人才輩出,形成了“小橋流水邊庭戶,卵巷古院藏藝文”的古文化風範,是浙東地區至今最具儒家文化古韻的古鎮。

距離寧波一小時車程的郊外,藏著江南水墨間輕吟的低調古鎮

△天真無邪

童氏宗祠是童氏合族聚會、祭祀、慶典等活動的場所。建於明朝洪武18年,佔地1.2畝,是明代大儒在此講學時設計。門口豎有四對長方形旗杆夾是童氏歷代人才輩出的象徵。

距離寧波一小時車程的郊外,藏著江南水墨間輕吟的低調古鎮

祠堂總平面佈局自南向北依次為正門、戲臺、廂房、天井及大廳,是封閉式四合院。大廳32根柱子中間大兩頭小,既顯示出典型的隋唐風格,又隱含童氏子弟全局象一盤棋子的寓意。

距離寧波一小時車程的郊外,藏著江南水墨間輕吟的低調古鎮

△童氏宗祠

西廂角樓呈八字分開,四角下垂的擋風板被專家贊為是國內罕見的明代建築物。大廳高懸正中的“詩禮名宗”點出了前童深厚的歷史文化。廳內立的一塊清道光年間的“祖訓碑”是童氏祖先教育後代要“耕讀傳家”、“奉公完課”的族訓。抗日戰爭時期,童氏宗祠還是寧波地區第六行政公署所在地。

距離寧波一小時車程的郊外,藏著江南水墨間輕吟的低調古鎮


一個村落 一段故事

走進前童古鎮,似乎能讓你忘記塵世的紛爭與繁雜。水渠縱橫的小巷,潺潺流水從每家每戶門前流過,生活顯得那麼自在、閒適,這裡曲徑通幽,巷道繁多,一不小心你就會迷路,甚至不知所向。

距離寧波一小時車程的郊外,藏著江南水墨間輕吟的低調古鎮

△小巷裡都掛上了燈籠,特別喜慶

這些數不清的小巷,每一條都有著各自的特色。沒法判斷走到哪是個頭,在未知的巷子穿梭著,只一轉眼,可能又會冒出些許驚喜來。古鎮總得有人生活才是呀,不然就像是看劇,總覺得少了些人煙味兒。

距離寧波一小時車程的郊外,藏著江南水墨間輕吟的低調古鎮

當我們站在高處俯瞰前童時,會覺得每一棟建築都十分得體,與流水、卵石路相得益彰,潛意識中已然遵循了“君子營建宮室,宗廟為先,誠以祖宗發源地,支派皆流於茲”的古制,才有瞭如此細膩的紋理與構締。這正是流淌在前童人靈魂裡不滅的文化脈流。

距離寧波一小時車程的郊外,藏著江南水墨間輕吟的低調古鎮

歲月的風塵灑落在爬滿青藤與佈滿滄桑的牆院、門窗。古鎮裡儘可能地保留著完整的宅院、祠堂、牌坊和亭臺。前童人沿襲著老祖宗的傳統習俗,家中留有古老傢什、上輩份的字畫、碑帖匾額等,自然如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