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麗水十大歷史建築,隱於市,卻已等你許久

千年古城和近現代城市文明,給麗水留下了彰顯時代特色和地域文化的歷史建築,它們是這座城市發展刻下的歷史烙印和符號,見證了麗水城市文明的歷史進程。保護這些彰顯城市個性、延續城市發展的歷史文化資源, 留住“老麗水”的城市建築文化,加以再利用,以實現了老建築、新功能的價值轉化,是我們今天文化保護者和城市規劃師需要關注的話題。


麗水十大歷史建築,隱於市,卻已等你許久

今天我們選取了麗水市區10個歷史建築

(部分為文保單位)

處州中學三好樓


麗水十大歷史建築,隱於市,卻已等你許久

建於1953年,初建時為舊處州中學教學樓。建築坐北朝南,佔地面積約477平方米,二層磚木結構,外牆青磚砌築,飛簷式屋頂。三好樓是建國後麗水建造的第一個中學基建工程,也是舊處州中學的重要歷史見證物。舊處州中學創建於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初名崇正學堂,系蓮城書院改設,後歷稱省立第十一中學、處州中學、麗水中學,是一所具有百年曆史的學校。

洞天樓


麗水十大歷史建築,隱於市,卻已等你許久

在甌江小水門旁萬象山,《大明一統志》載:“洞天樓,在府城南,因括蒼洞天而名。”由石砌拱門和門樓組成。石拱門工石砌築,矢高5米,寬4.2米,縱深9.3米。門洞上額鐫刻“洞天古蹟”四字。門樓幾經興廢,現存建築為民國時期修建,佔地面積186平方米,立面西洋風格裝飾。洞天樓是古時通往萬象山的主入口,登樓可覽甌江景色。

崇德小學舊址


麗水十大歷史建築,隱於市,卻已等你許久


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基督教會所建,初為女子師範學校,後改為崇德學堂,1912年改稱崇德小學。抗戰時期,日機轟炸和日寇侵佔麗水城期間,基督教會在此設立難民收容避難所。解放初期,該樓房曾先後為中共麗水地委、麗水縣委機關所在地。建築西洋風格,二層樓土木結構,夯土牆體,百頁木窗,四坡屋頂。建築歷經百年風雨滄桑,至今保存完好,具有多重文物保護價值和意義。

城關麗陽學校舊址


麗水十大歷史建築,隱於市,卻已等你許久

位於白雲山腳,建於二十世紀60年代,坐北朝南,由前後兩幢磚混二層教學樓及階梯連廊組成,平面格局規正,有教室12間,佔地面積約840平方米。面牆採用青石、紅磚混合砌築,間以三合土裝飾,大門正額墨書“城關麗陽學校”。建築別具特色,時代特徵顯著,為麗水城內重要歷史建築。

浙江油泵油嘴廠舊址


麗水十大歷史建築,隱於市,卻已等你許久

位於括蒼路萬象山下,是當年麗水市規模最大的國營工業企業,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工業文明的見證。現存初建車間十座、管理用房三座、職工宿舍三座、職工託兒所一座及其他相關建築物。整個廠區依山而建,廠房以磚混框架結構及磚混瓦房為主,紅磚砌牆,風格統一,時代特徵顯著,是麗水最具代表性的歷史建築群和工業遺產。

齊村糧倉群


麗水十大歷史建築,隱於市,卻已等你許久

齊村圓形糧倉建於1960年代。糧倉並列三座,圓柱形夯土牆倉體,磚拱穹廬屋頂,青瓦合鋪屋面。糧倉之間設臺階平臺,用於存取糧食。建造考慮了防水、防潮、通風等穀物儲存功能。建國後,麗水一帶圓形糧倉較為普遍,但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產業的變化,已然退出歷史舞臺,大多被廢棄拆除。齊村糧倉現仍保存完好,構造別具特色,是不可多得的典型實物標本。

五宅底麗水地委專員公署舊址


麗水十大歷史建築,隱於市,卻已等你許久

位於白雲山下五宅底,是1963年恢復建制中共麗水地委、麗水專區後的地委機關和專員公署駐地,時任地委書記張敬堂、專員亓漢三在此辦公。1968年成立麗水地區革命委員會後,遷至麗水城內燈塔街。舊址包括行政樓和後勤樓,磚混結構,青石牆基,紅磚牆體,青瓦坡屋頂。行政樓佔地面積約580平方米,為單體二層樓房。後勤樓佔地面積約1022平方米,為合院式平房。該組樓房是麗水城內重要歷史建築,見證了麗水地委、專員公署的發展與變遷,具有雙重文物保護價值。

六也亭


麗水十大歷史建築,隱於市,卻已等你許久

六也亭,民國十七年(1928)建中山公園所造,佔地面積約29平方米,磚混結構西洋風格建築,亭身六角形,盔形穹頂,飾寶瓶子。亭名取自《中庸》“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涼塘村糧倉


麗水十大歷史建築,隱於市,卻已等你許久

位於城東涼塘村,建於1960年代,古時在好溪堰灌區。糧倉並列二座,圓柱形夯土牆倉體,磚拱穹廬屋頂,青瓦合鋪屋面。建造考慮了防水、防潮、通風等穀物儲存功能。建國後,麗水一帶圓形糧倉較為普遍,但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產業的變化,已然退出歷史舞臺,大多被廢棄拆除。涼塘糧倉現仍保存完好,構造別具特色,是不可多得的典型實物標本。

麗水桃山火電廠舊址


麗水十大歷史建築,隱於市,卻已等你許久

位於甌江岸邊桃山下,是1964年建造的火力發電廠,裝機容量750千瓦,火力發電機組兩臺,共1500千瓦。在尚無水利發電的年代,桃山火電廠是麗水城區和城郊的唯一輸電來源。舊址由廠房及辦公樓、宿舍樓等附屬建築物組成,結構和風貌保存基本完整。舊址系二十世紀60年代工業遺產和歷史建築,具有一定保護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