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1 我們時代的抑鬱症


我們時代的抑鬱症

對於我們的心理問題,很多人都會有一個最根本的需求,就是希望知道自己這些問題的「成因」。

希望知道自己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希望找到致病因素和抑鬱心境之間的因果關係。

“不清楚自己心理問題的成因”,這麼一種狀態本身就會給我們帶來焦慮、和安全感的缺失。

同時也會令我們的改變和自救陷入僵局,因為你會感到無從下手,沒有方向,不知道該做些什麼才能夠讓自己真正好起來。

雖然你也許會知道:每週定期的運動,每天堅持進行冥想等這些行為療法,都會對你的狀態好轉起到幫助;

但如果最根本的原因確定不下來,你會始終難以真正靜下心來去面對自己的問題,也很難持續的付諸有效的自救行動。

對於經歷過童年創傷,或是在醫院確診了腦功能障礙的人群來說,他們明確的知道了自己抑鬱的來源,於是就步入了治療疾病的正式軌道;


對於進行了心理諮詢,接受了不管是精神動力學、還是認知療法等那套心理體系的解釋的人來說,他們也算是在個人層面上明確了自身抑鬱的來源,哪怕這個解釋事實上是錯誤的,但只要當事人相信並接受,一樣能夠起到治療效果。

接下來的問題在於:對於那些沒經歷過什麼心理創傷,也沒什麼家庭陰影,生活一直一帆風順,但就是抑鬱的人群而言,他們會對自身的這種抑鬱狀態感到非常不解。

他們不明白為什麼明明自己的生活沒出現什麼問題,為什麼生活中一切都好,他們卻還是會持續性的被抑鬱的負面感受所包圍。

他們無法找到導致自身抑鬱的因果關係,這種困惑的狀態會導致他們始終難以真正接受自己的抑鬱,因為他們會覺得這種抑鬱完全是“不應該”存在的。

當你不能接受自己的某種情緒存在時,就意味你沒有辦法真正去“處理”這一情緒了。

所以我們這一篇文章是為了填補一個空白,來討論一種非常常見、但並不為多數人所瞭解的抑鬱來源——由慢性疾病狀態、和成癮行為所導致抑鬱。

多數慢性疾病的併發症就包含抑鬱,據統計慢性疾病人群中罹患抑鬱的人群可能高達三分之一。

其背後的原因其實不難理解:患有慢性病的人群,會長期被身體的不適、疼痛、疲勞感等折磨,這一折磨是長期的、持續的。

患者每一天的連續24小時都處在一種“不舒服”的狀態裡,而這種不舒服的狀態又難以消除。

長期持續的身體不適,自然會引發你心理的不適。

譬如我們每個人幾乎都經歷過重感冒,得重感冒的那兩三天的時間裡,你可以回憶一下,身體的各種不適,會令你的心理感到憤怒、疲倦、恐慌、無助等等。

假如這種兩三天的不舒服被延長到幾年的時間呢?

可以想象,能夠在這種長期不適的狀態中還可以保持心理健康的人,那是非常非常稀少的。

然後我們要理解“慢性疾病導致抑鬱”其背後的根本原理,那麼理解了這一原理之後,就會發現:

隨著社會與技術的變革,人們生活作息的變更,飲食結構的不健康,手機等電子產品對身體的影響等等,導致我們現在的多數人身體都容易長期處於「亞健康」的狀態裡。

譬如我們長期使用電子產品,會長期保持一個姿勢,導致身體、血液、骨骼的僵化;我過年回家見到我的幾個才十一二歲的弟弟們,每天都聚在一起趴在床上打手遊,他們最少要維持那個姿勢打三四個小時;

電燈和各種娛樂設施,導致我們面對無聊的漫漫黑夜的手段不再是早點睡,而是變成了追劇、打遊戲、刷微博,熬夜和不規律的作息令我們的內分泌失調;

這些細節性的潛移默化的改變,會令我們長期處於近似得了“慢性疾病”的亞健康狀態中。

你要明白,如果你每天早上醒來都感覺腰痠背痛,大腦運轉不靈,每天工作了幾小時就感覺頸椎不舒服,每天晚上都因為熬夜感到身體被掏空,這種日復一日的身體上的不舒適,它們就是導致你抑鬱——其實雖然我們今天討論的主題是抑鬱,但本質上不僅僅是抑鬱,身體的長期不舒適是導致持續性焦慮,緊張,恐懼等一切負性情緒的原因。

不在少數的抑鬱症患者基本都會是處於亞健康的狀態中。一個作息規律,飲食健康,精力充沛的人,大概率也會是一個心理健康的人。

肉體是精神的神殿,需要我們好好供奉。

有人可能會說,雖然現在人作息很不規律,但古代人營養缺乏,多數人也都長期亞健康,為什麼古代沒有現代那麼多的抑鬱症啊?

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因為古代沒有“抑鬱症”這個廣為人知的病理標籤,如果我們給古人傳播這樣一個病症標籤,很快也會有很多人“發現”自己患上抑鬱症了。

一個“病理標籤”,它本身的存在就是一種「容器」用來容納人們精神中那些衝突的、不適的成分。

當然,最主要的還是因為,古代沒有現代這麼多利於「成癮」的器具。

現代有手機,有毒品,有電視。這些非常輕易就能夠讓人上癮、非常輕易就能夠刺激我們大腦多巴胺分泌的東西,在古代是不具備的。

“成癮”的一個作用,是可以“削弱我們將體驗轉化為感受的能力”。

通俗來講:就是能夠更廉價、更輕易的提供令你規避掉身體不適的手段。

譬如你因為長期作息不規律,每天早上醒來身體都很不舒服。

這時候你可以做做運動,深呼吸,瑜伽,太極拳等都可以,來將這種不舒服給消除。

也可以選擇拿起手機,打開微博、B站,那些極具誘惑性和刺激性的內容會將你大腦的全部注意力馬上吸走,這樣,你就“感受”不到自己身體的不舒服了。

那些身體的不適仍然存在,但是成癮的狀態會將那些不適給“屏蔽”掉。

所以,亞健康狀態導致了抑鬱情緒的存在,手機這類成癮性工具導致了抑鬱情緒的成因無法被徹底消除,於是,長期的、慢性抑鬱狀態也就持續存在了。

所有的成癮性行為其本身就具有極強的「逃避功能」,不管是逃避失敗,逃避痛苦,逃避自己該做的工作,逃避學業等等,它都可以輕鬆的幫我們完成。

只要你成癮,注意力就會特別輕鬆的全部被吸走,你的大腦就會全部集中在能持續帶給你刺激的對象上,你就感受不到你所要逃避的東西會帶給你的壓力和不適了。

所有的成癮性行為其本身也具有極強的「路徑依賴」,不想學習,打把王者榮耀;不想工作,打把王者榮耀;不想面對父母的失望,打把王者榮耀;

正如你一旦感到身體的持續不適,就會下意識地、本能的通過刷微博淘寶、抽菸、打遊戲等手段來“處理”這種不適感一樣。

持續的時間長了,就會積重難返。恰似習慣了通過放水來刺激經濟,以後就只能不斷地放越來越多的水、來維持風險越來越大的泡沫一樣。

“亞健康”的狀態,在我們這個時代是非常常見的,真正能老老實實早睡早起的年輕人越來越少;

“手機成癮” 的行為,在我們這個時代也是非常常見的,就連我媽這種幾年前還不會用觸摸屏手機的農村女性,今年我回去也發現她一天到晚無時無刻都離不開手機了。

“亞健康”和“手機成癮”是一對絕妙的組合,它們從原因解決路徑,都完美的掐斷了我們保持心理健康和自律的能力。

因此,對於現在自我感覺到被抑鬱症或抑鬱情緒給困擾著的人群而言,我建議先看看自己有沒有手機或其他娛樂行為的成癮行為,再放下手機感受一下自己當前的身體有沒有長期持續的不適。


如果有,那可能你其實並不是抑鬱,而是你的身體在持續的向你喊著:我很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