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 人生路還長,少年莫慌張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勸學》荀子,你我上學時熟讀並背誦全文的一篇課文,上學時老師讓我背誦的時候,我總覺得這是在折磨我,但現在回過頭看,卻發現真是應了那句話:“古人誠不欺我。”

在上學時,老師講解《勸學》是站在勸導我們要始終保持學習的立場,但現在看來,《勸學》卻多了一層別的道理。

人生路還長,少年莫慌張—慢慢來,你的夢想,你的未來,不要急。

記得大學時有個老師,很喜歡把不著急,慢慢來掛在嘴邊,當時的我是個急性子,什麼事情都想用最短的時間把它做好,直到某次因為我的急躁把事情搞砸了。幾年過去後,再重新看待當年的那些事,慢慢體會到了揠苗助長,最終只會讓秧苗枯死,就像《讓子彈飛》裡葛優飾演的師爺說的:路要一步步走,步子太大會扯到蛋的。

在每個人的青春期,我們心裡總是希望加速成長,從一顆樹苗成長為參天大樹,但大多數年輕人的苦惱與困惑,都不是想在自己的年齡段做自己該做的事情,而總想做超越自己年齡與能力的事情。剛剛畢業,就想著如何走向人生巔峰,開創宏圖霸業;還沒了解何謂愛情,就嚷嚷著愛情已死,一副看破紅塵的樣子;什麼技能沒有,專業功底一塌糊塗,開口閉口都是感悟,自我風格等等,這些都是急功近利的表現。

這些年被灌了“成功雞湯學”的人不在少數,不止是年輕人,中年人也大把。一夜成名,一夜暴富的故事說的多了,聽的多了,人們往往更看中了故事的結果,而忽略了過程。

人生路還長,少年莫慌張

過程重要嗎?當然重要,你不能因為第三碗飯吃飽了,就說不如直接吃第三碗飯,你也不能因為渴望成熟,就忘記了經歷年少。渴望快速成長,希望一步登天是每個人追求的夢想,但萬丈高樓平地起,這世上從來沒有毫無道理的橫空出世。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捨。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託者,用心躁也。”

我們都知道竹子的例子,紮根三年,吸收陽光,最終破土而出,在短短的時間內讓自己木秀於林,所以慢慢來,並不是叫你停下腳步,而是為了更有助於幫你看清腳下的路,更有助於更多的去學習和吸收營養,是可以去規避掉更多的失敗錯誤的彎路和誤區。

人生路還長,少年莫慌張

10000小時的定律,金字塔頂的故事,每個人都知道,這些定律和故事無一告訴我們,成功絕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我們在現實生活中可以看到一些人,總是在自己尚未擁有能力的時候,就想著超出自己能力範圍以外的事情。想創業,卻沒有資金,沒有頭腦。想出名,卻沒有條件,沒有能力。想升職加薪,卻沒有技能,沒有業績,在自以為努力了一段時間之後,開始怨天尤人,心浮氣躁,怪父母,怪社會,怪身邊的一切。

知識可以向他人學習和掌握,擁有這種瞭解規律的能力,則需要智慧,智慧只能自己向自己學習,在生活的每一天,你的每一個抉擇裡,你所做出的決定影響了你的結果未來與成就,這些好或者壞的後果裡,你得到反饋和成長。

為什麼要慢慢來,因為縮短和省略的人生,通常會讓你們錯過真正需要的東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