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6 曾是本科大學,四川唯一的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迎來建校60年

1959年,在德陽工業區大地上,第一機械工業部德陽重型機器製造學校應運而生。目睹了西方百年工業文明後,中國人開始建立自己的工業體系。為了和東北大工業生產相呼應,決策者們瞄上了大西南的德陽。學校是國家與中國二重、東方汽輪機、東方電機等重裝企業一起布點建設的學校,1960~1962年,為配合第二重型機器製造廠等國有大型企業建設需要,經國務院批准,改辦為“西南重型機電學院”,培養大學本科學生。60年裡,這所學校始終與國家同呼吸共命運,隸屬關係無論如何更迭、校名無論如何變化,學校始終牢記囑託,紮根西部大地,與重裝企業唇齒相依、風雨同舟,積澱了深厚的辦學底蘊和鮮明的重裝特色。

曾是本科大學,四川唯一的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迎來建校60年

今天,她叫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是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建設單位、全國“五一勞動獎狀”獲得單位、全國首批(28所)國家示範性高職學院、全國職業教育先進單位、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獲得單位、國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貢獻獎、國家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高等職業院校服務貢獻50強、高等職業院校教學資源50強、四川省高端技術技能型本科人才培養改革試點院校。

曾是本科大學,四川唯一的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迎來建校60年

工程學院南區新校門

60年來,學校共為國家培養了10萬餘名各類人才,湧現出了“改革先鋒”榮譽稱號獲得者劉永好、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獲得者魏力行等一大批優秀畢業生,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特別是裝備製造業的建設和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曾是本科大學,四川唯一的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迎來建校60年

“改革先鋒”榮譽稱號獲得者劉永好


2019年12月14-15日,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迎來60週年校慶,召開60年辦學總結暨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院校建設推進大會。


曾是本科大學,四川唯一的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迎來建校60年

孕育國家建設之人才,開創高職改革之先河

1960年,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時任國家主席劉少奇在視察德陽工區時提出“先建校後建廠,先培養人才後生產產品,實行廠校一體”。60年裡一代又一代師生不忘初心、報效祖國,從火電、水電、核電、風電成套設備,到以C919、四代軍機為代表的航空部段件的製造,續寫著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的傳奇;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高職教育發展之路,成為全國綜合實力最強、發展前景最好的高職學院之一。

曾是本科大學,四川唯一的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迎來建校60年

1960年校長景曉村(左一)陪同時任國家副主席劉少奇視察德陽工區


學校緊緊抓住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和四川裝備製造業蓬勃發展的戰略機遇,堅持體制機制模式創新,確立了“體制創新、開放辦學”的先進辦學理念,形成了政府、行業、企業和學校共同舉辦高職教育的強勁合力,開創了“省市共建、資源整合、多方投入、社會共享”的全新辦學局面,形成了“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取得了“職教惠民、服務社會”的輝煌辦學成就。

曾是本科大學,四川唯一的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迎來建校60年

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育人成效成為全國職業教育的典型

2015年,學校與電子科技大學一起榮獲當年全國大學生就業工作50強高校,至今省內獲得該榮譽高職院校只有2所;2017年9月,學校的辦學和人才培養成就,作為全國職業教育的典型,入選“砥礪奮進的五年”大型成就展;2019年9月,學校育人成效案例再次入選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大型成就展,反映了職業教育服務國家戰略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作用。

勇擔裝備製造產業轉型之重任,服務國家制造強國戰略

學校緊緊圍繞製造強國、四川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和德陽高端裝備創新發展示範基地建設等重大戰略,以“產業共性需求+學校立地研發”為理念,與北京航材院、中國二重、中科院、29基地、德國KUKA、西門子公司等合作,共建了“航空材料檢測、高溫合金切削、工業機器人應用、衝壓發動機先進製造”4個四川省工程實驗室和德陽(西門子)高端裝備智能製造創新中心、德陽中科先進製造創新育成中心、德陽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中心、四川高檔機床應用創新中心等平臺,經省發改委、經信廳、教育廳聯合批准,牽頭成立“四川省裝備製造業產教聯盟”。

曾是本科大學,四川唯一的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迎來建校60年

去東汽車間參觀實習


學校教學條件與本科比肩,1所高職能擁有4個省級工程實驗室,數量穩居全省高職第一,甚至遠超一些本科院校,在科研與技術轉換間實現了高校人才輸出。

政產學研用相結合,協同實施人才培養、技術研發和社會服務,在機械設計與製造、金屬材料、智能裝備、電子信息等領域積累了領先於同類院校的科研與技術服務實力,已逐漸成為區域內試驗試製、工藝研究、新產品開發、成果轉移轉化、新技術應用與推廣的重要支點,為航空航天、燃氣輪機、海洋工程、智能裝備等做出了重要貢獻。

匠心引領開放創新,打造社會高度認同的戰略路徑

目前,學校佔地面積1166餘畝,在校學生13000餘人,現有專任教師750人,生師比15.76:1,具有高級職務教師佔專任教師43.3%,雙師型教師佔專業課教師78.5%,萬人計劃領軍人才、國家教學名師1人,全國師德標兵1人,省教學名師3人,四川工匠2人,技師和高級技師92人。聘有“大國工匠”高鳳林等一批著名專家為客座教授,建有600餘人的“企業兼職教師人才庫”。儀器設備總值1.86億元,館藏圖書100餘萬冊。現設有12個教學系部,開設有33個專業,是全國機械行業“數控”“焊接”專業的牽頭院校,擁有數控、焊接、電氣等一批國家、省級精品專業,形成了突出應用與創新的辦學特色,得到了行業高度認可。

學校秉承“科學、民主、求實、創新”的校訓,堅持“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知行合一”的辦學方針,以創新的育人精神為每一位學生求知治學、強化技能、全面發展鋪設成長成才之路。近年來,學校學生在國家和省市各類大賽中屢獲大獎,畢業生深受社會和用人單位歡迎,學校就業率連年保持在98%以上。

曾是本科大學,四川唯一的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迎來建校60年

工程學院全景

學校堅持開放辦學,主動對接“一帶一路”,與泰國南邦職業學院、清萊職業學院等五所職業院校簽署合作備忘錄並開辦酒店管理專業和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泰國留學生班;編制了酒店管理、理化測試與質檢技術、工業機器人技術等16個專業的國際化人才培養方案,在泰國北部職教聯盟的11所學校推廣使用;為老撾科技部培養質檢技術人員、為泰國職業院校培養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師資;積極推進師生海外交流學習,持續開展美中友好志願者、密蘇里大學中國文化學習和中泰文化交流等項目,建設師生訪學遊學海外基地,促進中外科技、人文交流;進一步深化全面創新改革和教育現代化,大幅提升學校國際化水平和影響力。

曾是本科大學,四川唯一的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迎來建校60年

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始終肩負著“孕育國家建設之人才,開創高職改革之先河,發揚敢為人先之精神,促進社會經濟之發展”的歷史使命。站在新的起點,學校將繼續發揚“開放創新、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圍繞“育人為本,提高質量”的根本目標,堅定不移服務國家戰略和經濟社會發展,堅定不移走政產學研用一體化道路,爭做“發展的示範、管理的示範、改革的示範”,努力培養更多更好的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努力建成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譜寫中國現代高職傳承與創新並進、光榮與夢想交織的新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