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5 通過這些內容,讓你明白“房屋拆遷”和“土地徵收”是怎樣補償的

無論是土地徵收還是房屋拆遷,作為老百姓自然最關心的還是補償問題。可實踐過程中,由於某些因素對於自己的房子或是土地被徵收之後能獲得多少的補償,被徵收人往往是一頭霧水,且往往也會認為對方所給自己的補償是真的,於是草草地就簽了補償協議,直到事後才發現自己的補償比別人少很多。所以被徵收人在自己土地或是房屋被徵之前一定要先自己瞭解一下國家規定的補償標準,一旦發現補償不合理,可通過法律途徑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通過這些內容,讓你明白“房屋拆遷”和“土地徵收”是怎樣補償的

國有土地上房屋徵上補償

根據《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中的第十七條規定:作出房屋徵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行政單位對被徵收人給予的補償包括:

(1)被徵收房屋價值補償;

(2)因徵收而造成房屋拆遷以及臨時安置的補償;

(3)因房屋被徵收造成的停產停業的補償。

《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中的第十九條規定:“對被徵收房屋價值的補償,不得低於房屋徵收決定公告之日被徵收房屋類似房地產的市場價格。被徵收房屋的價值,由具有相應資質的房地產價格評估機構按照房屋徵收評估辦法評估確定。

通過這些內容,讓你明白“房屋拆遷”和“土地徵收”是怎樣補償的

《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第二十一條規定:“被徵收人可以選擇貨幣補償,也可以選擇房屋產權調換。被徵收人選擇房屋產權調換的,市、縣級人民行政單位應當提供用於產權調換的房屋,並與被徵收人計算、結清被徵收房屋價值與用於產權調換房屋價值的差價。

也就是說,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有兩種補償方式,一種是貨幣補償,另一種是產權置換。

集體土地上房屋的補償主要依據《土地管理法》和《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一般有三種補償方式,分別是貨幣補償、產權置換、遷建安置。

貨幣補償:房屋拆遷補償=被拆遷房屋重置成新價+宅基地區位補償價×合法宅基地面積+裝飾裝修補償+搬遷費+補助費+獎勵費。產權置換:也就是安置房。法律規定是拆一還一,就是你的房子是180個平方,那麼給予你的安置房應當不低於180個平方。遷建安置:通常是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選擇宅基地遷建安置,然後另外補償房屋的重置成新價。要注意的是,對於已經納入城市規劃區的農村房屋,是可以依據《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中的相關規定來進行補償的。也就是說被徵收房屋可以參照周邊市場價補償。

補償原則是要保障被徵地拆遷農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長遠生計有保障。

徵收耕地的補償費用包括土地的補償、安置補助費、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並安排被徵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費用。

徵收耕地的土地補償費,為該耕地被徵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六至十倍。

徵收耕地的安置補助費,要按照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計算。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按照被徵收的耕地數量除以徵地前被徵收單位平均每人佔有耕地的數量計算。

通過這些內容,讓你明白“房屋拆遷”和“土地徵收”是怎樣補償的

每一個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的安置補助費標準為該耕地被徵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四至六倍。

徵收其他土地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參照徵收耕地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標準規定。

被徵收土地上的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

耕地的補償費按照年產值的倍數計算,如果按照法定的統一年產值倍數計算的徵地補償安置

費用保障不了被徵收人原有生活水平的,經省級部門批准應當提高倍數。

(注:新的《土地管理法》中取消了30倍的上限,於明年1月1日起實施)。

■ 行政法;民法;提供知識交流與經驗分享。

■ 需要了解更多,請點擊頭像旁邊的紅色「關注」按鈕,關注我們!有法律問題可以隨時通過私信聯繫我們!

■ 宏詠華威法律諮詢服務賬號,每天為您推送各種相關法律知識文章,幫助您瞭解相關法律法規,也可以私信我們解決您的法律問題,維護您自身利益;避免做一個“法盲”。

■ 本文轉自“網絡綜合平臺”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通過這些內容,讓你明白“房屋拆遷”和“土地徵收”是怎樣補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