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2020年安徽省1號卷A10聯盟高三上學期摸底語文試題

2020年安徽省1號卷A10聯盟高三上學期摸底

語文試題

巢湖一中 合肥八中 淮南二中 六安一中 南陵中學 舒城中學 太湖中學

天長中學 屯溪一中 宣城中學 滁州中學 池州一中 阜陽一中 靈璧中學

一、現代文閱讀(36分)

(一)論述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陳寅格說:"所謂真瞭解者,必神遊冥想,與立說之古人,處於同一境界"始能批評其學說之是非得失,而無隔膚廓之論這表明學術研究還需藉助於歷史的想象力。但歷史想象與藝術想象有所不同。我們切不可拿"想象"作"證據""誤認天上的浮雲為天際的樹林"。這也是治學者應當牢記的"信條。

治學須以歷史學為根基。李大釗說:"縱觀人間的過去者便是歷史,橫觀人間的現在者便是社會。"也就是說,要洞察現實的社會,就不能不研究過去的歷史。胡適之則把這種認識的思路,比作"祖孫的方法這一方法從來不把事物看作一個孤立的東西,而把它視為"歷史"的一個"中段":"上頭有他的祖父,下頭有他的孫子。捉住了這兩頭,他再也逃不出去了但歷史也不是單純事件的條塊鋪陳,它的背後還有"思想","有一個思想的過程所構成的內在方面"。因此,我們只有通過"想象",才能把握它內在的"思想才能從一堆枯燥無生命的原材料中發現有血有肉的生命。事實上,對許多研究者來說,研究對象與他個人經歷並無直接關係。研究政治史的人,並不一定就是政治家如果沒有歷史想象力的參與,他們的研究工作可以說是難以開展的。

歷史想象應是"構造性"的。這一點和藝術想象確有相似之處錢鍾書也認為,"史學家追敘真人真事,每須遙體人情,懸想事勢,設身局中潛心腔內,忖之度之,以揣以摩,庶幾入情合理。蓋與小說劇本之臆造人物、虛構境地,不盡同而可相通"。這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司馬遷他在《史記》中創立的記史方法比如劉邦之母大澤遇蛇、韓信下拜遇黃石公等就顏具藝術想象的意味。這僅是問題的一個方面。另一方面,我們所賴以說明問題的一些"憑藉",如民族、國家、政黨等,雖然是一種歷史的具體的"存在",但要把握它們,也要依賴於人的想象。按照安德森的話說叫作"想象的共同體比如,研究民族,即便是最小的民族的成員,也不可能認識他的全部同胞,或者和他們相遇,而是一種相互連接的意象讓他們作為一個整體而存在。

當然,歷史想象也不可"天馬行空"。這是它與藝術想象的不同點柯林武德說:歷史的想象是"一種經過訓練的想象,其目的是為了尋求事實真相,而藝術家則是為想象而想象"。因此,治學者一定要將它限制在他所發現的材料上避免添枝加葉,損害其真實性。他可以有深入而巧妙的推論,但必須時刻保持充分的自制力,以防止將事實納入假想的框架。《紅樓夢》研究中曾有過"索隱派",他們藉助離奇的想象,抓住書中的隻言片語或某一個人物、情節跟清代史事相比附,測字猜謎式地從中"索"出所"隱"的人和事來。這是需要我們注意的。總之,治學者需有歷史想象力,但不可以做"索隱派",更不要去"影射史學"。

摘編自周良書《治學需有歷史想象力》

1. 下列關於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真正理解古人的學說並評價其是非得失,需藉助建立在實證之上的歷史想象。

B. 胡適"祖孫方法"與李大釗將歷史和社會相結合觀察人間之法並無不同。

C. 司馬遷敘述某些事件時運用的記史方法,與文學創作的想象虛構有相似之處。

D. 紅學研究中的"索隱"抓住隻言片語比附史事,添枝加葉,對治學是有害的。

2. 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文章採用總分式的論證結構,先亮出自己的論點,然後從三個方面分別闡述

B. 文章先具體分析歷史想象的特點,再論述治學須以歷史學為根基,邏輯清晰

C. 文章比較並分析了歷史想象和藝術想象之間的相似和不同點,辯證色彩鮮明。

D. 文章通過引述中西相關理論及名言,並結合典型事例闡釋道理,頗具說服力。

3. 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 歷史想象力有助於研究工作的開展,我們只有通過"想象",才能把握原材料背後的內在"思想",有所發現。

B. "想象的共同體"藉助相互連接的意象構成一個整體失掉了想象力,也就不再是歷史的具體的"存在"了

C. 學者陳寅的歷史想象力是經過訓練養成的因而其藝術想象力不像曹雪芹那樣"天馬行空",更無拘無束。

D. 有深人而巧妙的推論,時刻保持充分的自制力,將事實納人假想的框架中,這應成為治學者牢記的"信條"

(二)實用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12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材料一

記者3月31日從中國大洋協會了解到,我國科考隊員近日在東南太平洋海域首次發現大面積富稀土沉積。這一發現刷新了我國和國際上深海稀土資源調查研究的新紀錄。

科考隊員是在中國首次環球海洋綜合科學考察第五航段暨中國大洋46航次第四航段科考作業中獲此發現的。根據對沉積物現場元素測試數據、淺地層和多波束測量資料綜合分析,科考隊在東南太平洋深海盆地內初步劃分出了面積約150萬平方公里的富稀土沉積區。這是國際上首次在東南太平洋海域發現大範圍富稀土沉積,為在該區域深入開展深海稀土資源調查和相關環境研究奠定了基礎。

據介紹,經過科學家前期研究,我國已在太平洋和印度洋初步劃分出了4個富稀土成礦帶,提出了全球12個深海稀土資源潛在富集調查區,並對全球海底稀土資源潛力進行了評估。目前,我國在深海稀土資源的調查研究水平處於國際先進之列。

(摘編自《我國首次在東南太平洋發現大面積富稀土沉積》)

材料二:

中國一直無法自主決定稀土的產量、出口額與價格。從1990年到2005年,中國稀土的出口量增長近10倍,但平均價格幾乎縮水六成以重要的軍工原料碳酸飾為例,2012年7月包頭碳酸稀土價格為6.8萬元/噸,而2013年7月其價格下跌至2.7萬元/噸,跌幅達到60%,可見中國對價格的調拉成效微弱。由於世界高尖端經濟與軍事工業嚴重依賴中國的稀土出口因而每當中國試圖調控價格或削減出口量時,其他利益攸關國往往聯合反對並威脅報復,致使中國不得不在權衡後做出妥協。加之中國國內出口商不計環境成本無序出口相互惡性競爭國內稀土產業整合困難。中國在世界稀土市場內外交困,導致定價權旁落。儘管中國積極採取稀土出口配額管理,但實質上無法阻止國內稀土資源大量外流,反而引起稀土走私現象。至今,中國稀土貿易仍處困境之中,貿易劣勢仍未得到改善。

(摘編自李宏《國際公共產品供給:中國稀土產業的經濟外交策略》

材料三:

主持人:徐光憲院士在七十年代提出的"稀土串級萃取理論對我國稀土產業發展做出了怎樣的巨大貢獻?這一理論在今後工業生產的發展方向是什麼?

嚴純華:首先,從舊石器、新石器、銅器、鐵器時代選今,從人類認識世界、認識自然和認識元素本身的發展來說,稀土家族是最後一個被關注的元素家族;其次,過去幾十年間,幾乎每隔5至10年稀土科技都有重大的發現和技術突破,這些發現和突破不僅促進了科學和技術本身的發展,也深深影響了人類的生活質量;再次,稀土與人類面臨的緊迫問題——能源、環境和信息等有著至關重要的聯繫。目前稀土採選冶過程中存在的生態環境問題,既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挑戰,也是我們的研究機遇。從稀土研究本身來講,人類發現稀土至今已有200多年,但真正系統地開展稀土本徵性質研究也不過只有幾十年的歷史,很多理論和技術問題都有待解決。

過去30年,因中國稀土分離技術和產業的快速發展,使發達國家依賴中國價廉物美的稀土產品,形成了稀土資源開採和分離方面的人才和技術斷層目前中國在稀土採選冶技術上具有優勢,支撐了全球95以上的需求量,但是在稀土的高、精、尖和特殊用途的材料方面,中國還依然與發達國家存在距離,這就要求我們要保持既有優勢,高效利用資源,提高生態環境保護水平,加快稀土研究的步伐,在稀土資源高效、綠色利用和高端應用的核心技術方面做出更具價值的探索和成果。

(摘編自《稀土納米功能材料的領跑者—中國科學院院士嚴純華先生訪談》

4. 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 科考隊在東南太平洋深海盆地內初步劃分出面積150萬左右平方公里的富稀土沉積區,之後提出了全球12個深海稀土資源潛在富集調查區.

B. 在稀土的產量、出口額與價格方面,中國一直無法自主決定,有的稀土價格曾在一年之間跌幅達六成,可以看出中國對價格的調控成效微弱。

C. 在眾多元素家族之中,稀土家族雖然是最後一個受到關注的,但是過去幾十年間稀土科技有重大發現和技術突破,深深影響人類的生活質量。

D. 發達國家在稀土資源開採和分離上存在人才和技術斷層,與它們對中國稀土產品的依賴有關,這印證了中國稀土分離技術和產業的快速發展。

5. 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材料一以簡潔明瞭的語言,客觀地介紹了中國首次環球海洋綜合科學考察第五航段暨中國大洋46航次第四航段科考作業中所取得的最新成就。

B. 國內出口商在稀土出口上惡性競爭,以及稀土利益攸國的聯合反對與威脅報復,使得中國在世界稀土市場內外交困,導致稀土定價權旁落。

C. 解決稀土在採選冶過程中所帶來的生態環境問題,需要推翻近五十年前提出的"稀土串級萃取"理論,以便真正系統地開展稀土本徵性質研究。

D. 為縮小在稀土高、精、尖和特殊用途的材料方面與發達國家的差距,我國科學家應加快研究步伐,在核心技術方面做出更具價值的探索和成果。

6. 發展國內稀土產業,需要在哪些方面進行努力?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15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初心

邢慶傑

太陽剛落山,千戶營派出所指導員鍾方格就接到縣公安局指揮中心的指令,要他組織全所所有幹警、輔警在晚上8點前到局裡集結。

千戶營是本縣最偏遠的一個鄉鎮,離縣城40多公里,全是窄窄的鄉村公路,沒有一個小時到不了。自從李所長半個多月前被局裡抽調到外地執行任務,所裡的工作一直由鍾方格負責。他當即把所裡的十幾個人召集起來,分乘三輛車趕赴縣公安局。

今天又是什麼任務呢?鍾方格腦子裡打了一個大大的問號作為刑警出身的資深警察,他多次被抽調參加緊急行動,因此他知道,只有集合起來,把手機都收上去以後,才會知道行動地點和目標。

一個小時後,鍾方格接到了具體的抓捕任務,去端一個涉毒的地下酒吧。

行動起初很順利,鍾方格他們從前後兩邊同時破門而入,把七八個正在吞雲吐霧的人堵在了屋子裡。

"蹲下蹲下,抱頭抱頭!"

在一片嘈雜聲中,鍾方格看到了一個人,腦袋"嗡"地響了一下,暗叫:真倒黴。

那個人既不抱頭,也不蹲下,他安坐在沙發上,悠閒地吸著一支菸。竟然是縣公安局新到任的副局長劉東來。

見他不配合,一個民警拿出了手錢。

怎麼辦?鍾方格的大腦急速運轉起來。

鍾方格原是刑警大隊的一名中隊長,參加工作以來,屢次立功,本來前途一片光明。6年以前,他打掉了一個攔路搶劫的團伙,團伙的頭頭,竟然是局長的表侄,局長讓他想辦法給表佳脫罪,但當時已經鐵證如山,他不願昧著良心辦假案冤案,最後局長的表侄被判了10年。事後不久他竟被派到偏遠的千戶營派出所,成了一名普通幹警。幾年來,他一直被穿小鞋,幾次升職的機會都與他擦肩而過。直到去年,那個局長被"雙規",新來的陳局長上任,瞭解到他的情況後,才把他提拔為派出所指導員。最近,局裡空出一個刑警大隊長的位置,聽說要搞競爭上崗,鍾方格覺得自己東山再起的機會來了。可是,就在這個節骨眼上,偏偏這個劉副局長就是分管刑警大隊的,今天要是得罪了他,恐怕這次競爭上崗又沒戲了。唉!劉局長怎麼會有這麼個惡習呢?

鍾方格的這些思想糾結,只在電光火石之間。他下了抓捕決心的時候,那個民警已經給劉東來戴上了手鍾方格大喝了一聲,都帶走!

劉東來冷漠地掃了他一眼,順從地和其他"癮君子"一起被押了出去。

鍾方格把抓捕的人員全部押送到局裡,關進拘留室就算完成了任務。

他在公安局院子裡轉了好幾圈,糾結了一陣子覺得還是應該把劉東來的事兒給一把手彙報一下。

陳局長上任以來,只要晚上有行動,他肯定在辦公室值守,隨時聽取彙報下達指示。

他敲了門,剛進了陳局長的辦公室,就聽到有人喊道,鍾大指導員回來了剛才好威風呀!

竟然是劉東來!正坐在陳局長辦公桌對面的椅子上,衝他微笑。

他嚇了一跳,問,你你是怎麼跑出來的?

陳局長笑了笑說,提前沒有告訴你,今天晚上劉局是臥底,是配合你們行動的,要不,你怎麼會抓得這麼準?

鍾方格恍然大悟,心裡的一塊石頭總算落了地。

他不好意思地對劉東來說,劉局,對不起,我怎麼也想不到,這麼個小案子,您會親自去臥底。

陳局長哈哈大笑了兩聲說,劉局可不是專門為了去做臥底,主要的,是對你進行了一場特殊考察呀!

鍾方格的汗都要下來了,今晚的行動,竟然包著對自己的考察好懸呀……

陳局長過來,拍了拍他的肩膀說,方格同志我知道你以前受到過不公正的待遇,所以我想了解一下,你經歷了那一次不公理之後,還有沒有保留那一顆初心。

劉東來過來,緊緊握住他的手說,方格老弟謝謝你,你給我們遞交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鍾方格心情驟然舒朗起來,他大著膽子問領導那這次競爭上崗,什麼時候開始?

陳局長和劉東來相視一笑,幾乎同時說,已經結束了,鍾方格同志,祝賀你!

(選自《光明日報》2019年4月5日)

7. 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鑑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小說開篇巧設懸念,縣公安局調派指導員鍾方格組織人員到局裡集結,他是何許人,為何要派他,這些疑問既激發讀者興趣,又引出下文的相關情節。

B. 小說敘述鍾方格打掉攔路搶劫團伙的經歷;以及後來所受到的不公正待遇,既豐富了小說內容,增加了小說的深度,又從側面反映了現實發人深思。

C. 小說善用語言描寫來刻畫人物,如在抓捕過程中鍾方格看見副局長後,作者僅用"暗叫:真倒黴"五個字,就將鍾方格當時複雜的心理表現出來

D. 在情節安排方面,作者採用了順敘和插敘相結合的方式,使小說打破了時空界限,過去和現在有機結合,這是小說敘事方式上的一個頗具匠心的特點。

8. 小說中鍾方格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物形象?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

9. 小說有並行的兩條線索,分別是什麼?這樣處理有什麼好處?請簡要分析

二、古代詩文閱讀(34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4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

董仲舒,廣川人也。少治《春秋》,孝景時為博士。下帷講誦,弟子傳以久次相授業,或莫見其面。蓋三年不窺園,其精如此進退容止,非禮不行學士皆師尊之。武帝即位,舉賢良文學之士前後百數,而仲舒以賢良對策焉。對既畢天子以仲舒為江都相,事易王。易王,帝兄,素驕,好勇仲舒以禮誼匡正,王敬重焉。久之,王問仲舒曰:"粵王與大夫洩庸、種、蠡謀伐吳,遂滅之。孔子稱殷有三仁,寡人亦以為粵有三仁。桓公決疑於管仲,寡人決疑於君仲舒對曰:"臣愚不足以奉大對。夫仁人者,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是以仲尼之門,五尺之童羞稱五伯,為其先詐力而後仁誼也。苟為而已,故不足稱於大君子之門也。五伯比於他諸侯為賢,其比三王,猶武夫之與美玉也。"王曰:"善。"仲舒為人廉直。是時方外攘四夷,公孫弘治《春秋》不如仲舒,而弘希世用事,位至公卿。仲舒以弘為從諛,弘嫉之。膠西王亦上兄也尤縱恣數害吏二千石弘乃言於上曰獨董仲舒可使相膠西王膠西王聞仲舒大儒善待之仲舒恐久獲罪病免凡相兩國,輒事驕王,正身以率下,數上疏諫爭。教國中所居而治。及去位歸居,終不問家產業,以修學著書為事。仲舒在家朝廷如有大議,使使者及廷尉張湯就其家而問之,其對皆有明法。自武帝初立,魏其、武安侯為相而隆儒矣。及仲舒對冊,推明孔氏,抑百家。立學校之官,州郡舉茂材孝廉,皆自仲舒發之。年老,以壽終於家。家徙茂陵,子及孫皆以學至大官。

10. 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 膠西王亦上兄也/尤縱恣/數害吏二千石/弘乃言於上曰/獨董仲舒可使相膠西王/膠西王聞仲舒大儒/善待之/仲舒恐久獲罪/病免/

B. 膠西王亦上兄也尤縱恣/數害吏二千石/弘乃言上曰獨董仲舒可使相膠西王/膠西王聞仲舒大儒/善待之/仲舒恐久獲罪/病免/

C. 膠西王亦上兄也/尤縱恣/數害吏二千石/弘乃言於上曰/獨董仲舒可使相膠西王/膠西王聞仲舒/大儒善待之/仲舒恐久獲罪/病免/

D. 膠西王亦上兄也尤縱態/數害吏二千石/弘乃言於上曰獨董仲舒可使相膠西王/膠西王聞仲舒/大儒善待之/仲舒恐久/獲罪病免/

11. 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博士,秦漢時掌管書籍典章、通曉史事的官職,後指專通一經、教授生徒的官職。

B. 對策,就政事、經義等設問,由應試者回答自漢朝起作為取士考試的一種形式。

C. 五伯,即春秋五霸,說法之一指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

D. 茂材,即秀才,因避漢光武帝劉秀名諱而改稱,明清鄉試所中的秀才也沿用此稱。

12.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董仲舒廣招門生,宣揚儒家經典。他在室內掛上帷幕,坐在帷幕的後面講學;弟子們後人學的要由先人學的傳授學業,甚至有的學生都沒有見過他。

B. 董仲舒得到重用,兩度擔任國相。他先輔助驕傲勇武的易王,後輔助兇殘蠻橫的膠西王;他審時度勢、巧施計謀,將江都、膠西兩國都治理得很好。

C. 董仲舒廉潔正直,受到權臣嫉恨。他認為掌握大權、位至公卿的公孫弘奉承諂媚,公孫弘因此對董仲舒心生嫉恨,之後終於尋找時機對他進行了報復。

D. 董仲舒居家著書,仍然關注國事。他辭官歸家之後埋頭修學著書,但只要朝廷派官員到他家徵詢他對重大問題的意見,他都會有根有據地作出解答。

13.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臣愚不足以奉大對。夫仁人者,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

(2)凡相兩國,輒事驕王,正身以率下,數上疏諫爭。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兩首詩歌,完成下面小題。

酒泉太守席上醉後作

[唐]岑參

酒泉太守能劍舞,高堂置酒夜擊鼓。

胡笳一曲斷人腸,座上相看淚如雨。

和酒泉太守席上醉後作

[明]張楷

高臺秉燭看劍舞,四坐歡聲雜鳴鼓。

酒闌羅袖動輕寒,門外蕭蕭杏花雨。

14. 下列對這兩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岑詩以"劍舞""擊鼓"寫出戎旅間的酒會特色,點染邊地酒會的氣氛。

B. 張詩善寫細節,"動"字描寫羅袖在微寒的夜風中輕輕飄動,盡顯柔美。

C. 岑詩"能劍舞"與張詩"看劍舞"均暗含對自己不能舞劍的遺憾之情。

D. 張詩以"歡聲"寫出座中人的情感,與岑詩中的"斷人腸"截然有別

15. 兩首詩的結尾同是一個"雨"字,各有妙處。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6.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勸學》中以登高而招等為喻說明"_______", 只是善於利用外物;而論述學習和自省能助人做到"_____________"。

(2)《師說》中,作者提出要打破斤斤計較於老師的貴賤長少的世俗偏見,接著用"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說明了從師學習的正確原則。

(3)王安石《登飛來峰》中"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形象生動而又寓意深刻,表現了詩人在政治上的高瞻遠矚,以及不畏奸邪的勇氣和決心。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我們看到天空的顏色,是陽光被大量空氣分子散射的結果當太陽光射入大氣層後,遇到大氣分子和懸浮在大氣中的微粒,就會發生散射這些大氣分子和微粒_______是不會發光的,但由於它們散射了太陽光,使每一個大氣分子都形成了一個散射光源。根據瑞利散射定律,太陽光譜中波長較短的紫、藍、青等顏色最容易被散射,它們會向四面八方被大氣中的粒子散射。因此,( )。

這樣的過程__________地出現在日出和日落時。由於太陽的高度很低,太陽光在經過厚厚的大氣時,大部分短波長的藍光都被散射掉了因此紅色等長波光線就成了_________的光線。這些光線經空氣分子和水汽等雜質的散射後,使那部分的天空帶上了絢麗的色彩。

古代有"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的說法。這其實是有一定的科學道理的。因為朝霞多是積雲造成的,極容易發展為積雨雲;而晚霞多是淡積雲造成的,淡積雲不會造成降水,而且一般_________著一定範圍內未來幾天將持續晴好,有利於出行。

17. 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都恰當的一項是

A. 個體 異曲同工 吉光片羽 預示

B. 本身 異曲同工 碩果僅存 預兆

C. 個體 毫無二致 吉光片羽 預兆

D. 本身 毫無二致 碩果僅存 預示

18. 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的一項是

A. 根據瑞利散射定律,太陽光譜中波長較短的紫、藍、青等顏色最容易被散射,它們會被大氣中的粒子散射向四面八方。

B. 根據瑞利散射定律,太陽光譜中波長較短的紫、藍、青等顏色的光最容易被散射,它們會被大氣中的粒子散射向四面八方。

C. 根據瑞利散射定律,太陽光譜中波長較短的紫、藍、青等顏色的光最容易被散射,它們會向四面八方被大氣中的粒子散射。

D. 根據瑞利散射定律,最容易被散射的是太陽光譜中波長較短的紫、藍、青等顏色,它們向四面八方會被大氣中的粒子散射。

19. 下列在文中括號內補寫的語句,最恰當的一項是

A. 蔚藍色就是我們看到晴朗的天空高處或頭頂的色彩。

B. 天空高處或頭頂總是以蔚藍色呈現在我們眼前。

C. 我們看到晴朗的天空高處或頭頂總是呈蔚藍色。

D. 在我們的眼裡,晴朗的天空高處或頭頂總是蔚藍色。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

如果說地震預報是對尚未發生、但有可能發生的地震事先發出通告,而_____。後者的運作流程是:當地震發生後,離震中最近的幾個預警臺站會陸續接收到地震信號,觸發地震參數快速判測系統;在收到信號的幾秒至十幾秒內,快速判測系統將_____ 、發震位置、震源的類型和震級的大小;然後利用這些參數模擬出相關區域內地面運動的強烈程度;根據模擬的結果,搶在相應地震波以前,向不同地區______。有了地震預警系統後,預警時間增加了,判斷決策時間減少了,避險時間得以大大增加。

21.把下面一段話的主要意思壓縮成一段話,不超過60個字。

近代以來,國際社會的"雜音"時有出現有的外國學者認為中華文明能實證的沒有五千年,而只有3500年左右。如良渚水壩、良諸城牆以及高度發達的稻作農業和製作精美的玉器,為中國以及該地區在新石器晚期到青銅時代早期的文化認同、社會政治組織以及社會文化的發展提供了無可替代的證據,是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實證聖地。申遺成功意味著良諸遺址所代表的中華五千多年文明撥開了"雜音",在國際上得到了廣泛認可,充分展示了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和自信.

四、寫作(60分)

22.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在物質生活漸次豐盈的當下,對高品質生活對精神家園厚度的嚮往與追求,正在成為一種新的社會風尚。在公眾欣賞水平、文化需求不斷提升的今天,"博物館熱"的出現很難說不是一種必然。尤其是假期,帶著孩子去博物館開拓視野、增長見識,成為不少家長暑假安排的熱門選擇。但是,人群的喧鬧聲,嬉戲追趕的孩子,躺在兩個座位上的遊客,將一隻腿放到座位上摳腳的參觀者,腳踩欄杆地臺打電話的遊客……在重慶三峽博物館的遊客意見簿上,有多名遊客都表示了對於"不文明參觀行為"的不滿,"感覺像在逛農貿市場""參觀時總會被他人的說話聲打斷思緒"。這引起了人們的深思。

請結合材料內容,寫一封倡議書(統一用"復興中學一學生"的名義)體現你的認識與思考,並提出希望與建議。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參考答案及解析

1. B "並無不同"錯誤,李大釗的觀點只涉及人間的"過去"和"現在",胡適"祖孫的方法"則涉及"過去、現在和未來",二者有明顯的區別。

2. B "文章先具體分析歷史想象的特點,再論述……"錯誤,邏輯錯誤,應當是"先論述治學須以歷史學為根基,再具體分析歷史想象的特點"。

3. A B項,"失掉了想象力,也就不再是歷史的具體的'存在'了"錯誤,曲解文意,原文說"如民族、國家、政黨等,雖然是一種歷史的具體的'存在'但要把握他們,也要依賴於人的想象",可見"存在"先於"想象",而"想象"只是為了"把握(想象共同體)"。C項,"因而其藝術想象力不像曹雪芹那樣'天馬行空'"錯誤,"因而"強加因果。D項,"將事實納人假想的框架中"錯誤,曲解文意,原文是"以防止將適時納入假想的框架"。

4. A "科考隊在東南太平洋的深海盆地內初步劃分出面積150萬左右平方公里的富稀土沉積區",材料一,"科考隊在東南太平洋深海盆地內初步劃分出了面積約150萬平方公里的富稀土沉積區"。

5. C "需要推翻近五十年前提出的'稀土串級萃取'理論,以便真正系統地開展稀土本徵性質研究"錯誤,材料三與之有關信息,"'稀土串級萃取理論'對我國稀土產業發展做出了怎樣的巨大貢獻""目前稀土採選冶過程中存在的生態環境問題,既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挑戰,也是我們的研究機遇",並未涉及推翻"稀土串級萃取理論"。

6. 從資源上看,要加強深海稀土資源調查研究,加快尋找富稀土成礦帶;從技術上看,要提升稀土資源高效、綠色利用水平,發展高端應用的核心技術;從貿易上看,要整合國內稀土產業,藉助經濟外交策略走出稀土貿易困境。

7. C "小說善用語言描寫來刻畫人物"錯誤,心理描寫很多,心理描寫是指在文章中,對人物在一定的環境中的心理狀態、精神面貌和內心活動進行的描寫。是文章中表現人物性格品質的一種方法。最常用的是描寫人物的內心獨白,寫出人物的所思所想,讓人物一無遮掩地吐露自己的心聲,說出他的歡樂和悲傷、矛盾和愁鬱、憂慮和希望,使讀者穿透人物外表,看到人物的內心世界。同時也突出文章的中心或表明人物的品質或情感。"暗叫:真倒黴"屬於心理獨白。

8. 鍾方格是一位多次參加緊急行動,屢次立功的資深警察。他執法公正,不徇私情,做事嚴謹。雖曾遭受不公正待遇但仍不改初心。在打掉攔路搶劫團伙案中,即使團伙頭是當時局長的表侄,鍾方格仍嚴格執法,不徇私情。經受了一系列不公正待遇,在抓捕涉毒行動中,發現副局長也在被堵人群中,短暫的思想糾結後,仍實施抓捕,並將此事主動向局長彙報。

9. 兩條線索:一條是鍾方格待人執行端涉毒地下酒吧任務;一條是縣公安局為競爭上崗進行的特殊考察。好處:兩條線索並行,拓展了小說的廣度和深度,更好的表現小說的主題;兩條線索中,人物表現得到全方位透視,人物形象更豐滿,人物性格更突出。兩條線索以"帶走劉東來"為交織點,把本部相關的兩件事聯繫在一起,使小說情節更集中緊湊。

10. A

11. D "明清鄉試所中的秀才也沿用此稱"說法錯誤,茂才,又作茂材,是漢代的另一種察舉常科,西漢時原作秀才,到東漢時因避光武帝劉秀的諱而改為茂才。茂者,美也。茂才者,有美才之人也,即優秀人才。明清兩代稱為生員。

12. B "得到重用,兩度擔任國相"錯誤,擔任膠西相的時候,"公孫弘治《春秋》不如仲舒,而弘希世用事,位至公卿。仲舒以弘為從諛,弘嫉之""膠西王亦上兄也,尤縱恣,數害吏二千石""獨董仲舒可使相膠西王",是被人陷害,不是被重用。

13.(1)臣愚味不能解答你提出的問題。仁人端正他的義卻不謀取私利,闡明他的道卻不計較自己的功勞。

(2)董仲舒共計做過江都、膠西兩國的相,都是輔佐驕橫的諸侯王,他以身作則為下屬做表率,多次上疏直言規諫。

董仲舒,是廣川郡人。因研究《春秋》,孝景帝時曾拜為博士。他居家教書,(上門求學的人很多,不能一一親授)弟子之間便依學輩先後輾轉相傳,有的人甚至沒見過他的面。董仲舒足不出戶,三年間不曾到屋旁的園圃觀賞,他治學心志專一到了如此程度。他出入時的儀容舉止,無一不合乎禮儀的矩度,學生們都師法、敬重他。漢武帝繼承帝位以後,下令薦舉賢良文學之士先後一百多位。董仲舒作為賢良回答皇帝的策問。策問結束後,漢武帝任命董仲舒為江都相,奉事輔佐易王。易王(劉非),是漢武帝的哥哥,平素非常驕橫,喜歡勇武。董仲舒用禮義扶正易王,易王很敬重他。過了一段時間,易王問董仲舒說:"越王勾踐和大夫洩庸、文種、范蠡密謀攻打吳國,後來終於滅了吳國。孔子說殷紂王有三位仁人,我認為越王勾踐也有三位仁人。齊桓公有疑難問題就向管仲請教,我有疑難就向您請教。"董仲舒回答說:"臣愚昧,不能回答您提出的問題。我聽說春秋時魯國國君問大臣柳下惠:'我想攻打齊國,怎麼樣?'柳下惠說:'不行。'他回家後面有憂慮之色,說:'我聽說攻打別的國家不去問有仁德的人,國君想攻打別國為什麼問到我呢?'柳下惠只不過被詢問罷了,尚且還對此感到羞愧,更何況是設詭詐計策去攻打吳國呢?由此說來,越國根本就沒有一位仁人。仁人,就是端正他的義而不去謀取私利,闡明他的道而不去計較自己的功勞,所以在孔子的門徒裡,即使是未成年的兒童也羞於談論五霸,因為五霸先推崇欺詐武力而後注重仁義。越王君臣不過是施行不正當的詐術,所以不值得孔子的門徒談論。五霸比其他的諸侯賢明,可是和三王相比,就好像似玉的石頭和美玉相比一樣啊。"易王說:"說得好。" 董仲舒為人廉潔正直。這一時期朝廷正用兵向外排除四方邊境內外少數民族的侵擾。公孫弘研究《春秋》的水平不如董仲舒,可是公孫弘迎合世俗,掌握大權,位至公卿。董仲舒認為公孫弘順從諂媚,公孫弘就嫉恨他。膠西王劉端也是漢武帝的哥哥,為人特別放縱,多次謀害朝廷派去的二千石的官員。公孫弘就跟漢武帝說:"只有董仲舒可以擔任膠西王的相。"膠西王聽說董仲舒是有名的儒家大師,對待他還比較尊重。董仲舒害怕時間長了會遭到不測之罪,就以年老有病為由辭職回家了。董仲舒共做過江都、膠西兩國的相,都是輔佐驕橫的諸侯王,他以身作則為下屬做表率,多次上書直言規諫,指定教令頒行國中,他所在的江都、膠西兩國都治理得很好。到了去官歸家後,他根本不過問家庭產業,只是埋頭誦讀,專心著書。董仲舒養病在家,朝廷如果討論重大問題,就派使者和廷尉張湯到他家徵詢他的意見,董仲舒的解答都有根有據。從漢武帝初即位,魏其侯竇嬰和武安侯田蚡先後做丞相,開始推崇儒學,到董仲舒對策,推尊宣揚孔子,罷黜百家。設立管理學校的官吏,州郡推薦茂才孝廉,都是從董仲舒開始的。董仲舒年紀大了,在家裡壽終。後來他家遷往茂陵,他的兒子和孫子都憑學問做了大官。

14. C "均暗含對自己不能舞劍的遺憾之情"錯誤,第一首詩開頭兩句在點出酒會及其時間地點的同時,便以"劍舞"、寫出戎旅之間的酒會特色,點染著邊地酒會的氣氛,為"醉"字伏筆。

15. 岑詩的"雨"運用比喻手法,描繪座中人相對而泣的悲痛情狀,既側而供託胡笳樂曲的感人力量,更與前兩句的歡宴形成巨大反差,引人遐思。張詩的"雨"描繪春夜和風細雨、杏花悄然綻放的美麗景象,既渲染酒闌人散時閒適愜意的氛圍,更與前兩句的歡宴形成映襯和呼應,饒有餘韻。(意思對即可)

16. (1)君子生非異也 (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2)道之所存 師之所存也 (3)不畏浮雲遮望眼 自緣身在最高層

17. D 個體:泛指單個兒事物。本身:自身。"本身"符合語境"……是不會發光的"。異曲同工:比喻不同的做法收到同樣好的效果。毫無二致:絲毫沒有兩樣;完全一樣。"毫無二致"符合語境"這樣的過程_____地出現在日出和日落時"。碩果僅存:指經過淘汰,留下的稀少可貴的人和物。吉光片羽:比喻殘存的珍貴文物。依據語境"大部分短波長的藍光都被散射掉了因此紅色等長波光線就成了_____的光線",應選"碩果僅存"。預示:預先顯示。預兆:預示將要發生某種事情。"預示"更適合"而且一般____著一定範圍內未來幾天將持續晴好"。

18. B A項,"顏色最容易被散射"錯誤,搭配不當沒改過來,C項,"很像四面八方被大氣中的離子散射"錯誤,語序沒改過來,D項,"最容易被散射的是太陽光譜中波長較短的紫、藍、青等顏色,它們向四面八方會被大氣中的粒子散射"錯誤,搭配不當和語序不當都沒改過來。

19. C "我們有到天空的顏色,是陽光被大量空氣分子散射的結果"的,可知補寫句的結構大致應該為"我們看到……的天空……是……顔色",A、B、D三項都不符合。另外,A項缺少了"總是",B項缺少了 "晴朗",表述都不夠嚴謹。

20. (1)地震預警則與此不同 (2)估算出地震的發震時刻 (3)發出相應的預警信息

21.關鍵倍息:中華文明五千年被認為缺乏實證;良渚遺址提供了無可替代的證據;申遺成功表明中華五千年文明得到國際廣泛認可。

22.【解析】此題通過材料考查學生的分析、整合、寫作能力。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學生整體感知材料,從材料中提煉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學生根據主旨,自選角度進行寫作,切不可偏題。對於名言警句、詩句、歌詞等材料,審題時要善於全面準確,提煉觀點的原則有兩個,一是要做到準確,併力求新穎,離材料中心最近的是最佳觀點;二是力爭所選觀點要有話可說、有例可證、有理可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