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唐朝考場中最佳作品,因為寫得太好,被後世認為神靈相助

唐朝考場中最佳作品,因為寫得太好,被後世認為神靈相助

唐玄宗天寶十年,又一次的進士科取士開始了。在當時,國家選拔人才,不僅有科舉制,還有察舉、世襲等並存。而且,不同於明清時期已經完善的科舉考試,當時並不規範,沒有謄錄制度,干謁之風盛行,再加上每次開科取士的人數極少,這讓許多寒門學子報國無門。然而,這一年的進士名單中,卻有個已經落第很多次的考生——錢起。這是因為他寫出了令人無法拒絕的千古佳作:

省試湘靈鼓瑟

善鼓雲和瑟,常聞帝子靈。

馮夷空自舞,楚客不堪聽。

苦調悽金石,清音入杳冥。

蒼梧來怨慕,白芷動芳馨。

流水傳瀟浦,悲風過洞庭。

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

唐朝考場中最佳作品,因為寫得太好,被後世認為神靈相助

所謂省試,其實就是進士科考試。唐玄宗之前,考試由吏部考功員外郎主持,唐玄宗在開元二十四年時,將其改由禮部侍郎負責。不管是吏部還是禮部,都屬於屬尚書省,因此當時就被稱為省試。唐朝的科舉考試需要作應試詩,它有嚴格的聲韻要求,還規定了題目和內容。詩歌需要靈感,這樣的侷限雖然有利於公平,但也拘束了考生的發揮,所以應試詩鮮有佳作。但是,這篇《省試湘靈鼓瑟》卻是例外,它傳唱千古,足以讓作者錢起揚名立萬。

詩題為湘靈鼓瑟,這來自於一個哀婉的傳說:舜帝出行時死去,就葬於蒼梧山。他的妃子思念過度,投水自盡,化作湘水女神。人們常常看見她在江邊鼓瑟表達自己的哀思。

唐朝考場中最佳作品,因為寫得太好,被後世認為神靈相助

因為是應試詩,錢起在首兩句中便概括了主旨,表示自己聽到過湘靈鼓瑟的傳說。“善鼓雲和瑟,常聞帝子靈”說的是湘水女神翩然而至,她帶著愁容,以雲和瑟彈奏其了令人斷腸的樂曲。

“馮夷空自舞,楚客不堪聽”中的馮夷是水神,他聞樂起舞。然而一個“空”字,說明了他並不懂湘水女神的音樂,並不是真正的知音。湘水本就在楚地,楚客說明只是過客,並不是當地人,很有可能是遠謫至此的文人。他們倒是聽出了其中的深意,再加上自己的經歷,不由悲從中來,不忍卒聽。

唐朝考場中最佳作品,因為寫得太好,被後世認為神靈相助

接下來,詩人用了四句來描述瑟聲。“苦調悽金石,清音入香冥。蒼梧來怨慕,白芷動芳馨”說得非常優美,音律哀愁,能讓金石都感覺悽苦,能響遏行雲,傳到無窮盡的蒼穹之中。最後,它傳到了舜帝葬身的蒼梧山,感動了自己的丈夫。舜帝的靈魂讓白芷吐出芬芳,與瑟相和。

這四句詩,作者以空靈的筆觸,通過描寫瑟音的感染力,繪製了一個神奇虛幻畫面。在瑟聲之中,天地動情,草木含悲。錢起在此時,更以“流水傳湘浦,悲風過洞庭”兩句詩,將這種悲涼的氣氛烘托到了頂點。湘靈的瑟音和舜帝策動的芳香,交相彙集,化作悲風,順著流水傳遍了瀟湘大地,吹過了八百里洞庭。愛情不僅僅存在於一時,更是永恆不滅。

唐朝考場中最佳作品,因為寫得太好,被後世認為神靈相助

此時,詩歌如同交響樂的頂點,作者卻用了兩句出人意料地結尾,讓它戛然而止。“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不僅僅是錢起的神來之筆,甚至是整首詩的精華所在,也讓全詩熠熠生輝,過目難忘。

它的妙處,一是由虛幻的世界重新拉回現實之中,這也與詩歌開頭部分首尾呼應。二是突然轉折的意外,讓人措手不及,久久難以平復心情,久久難以忘懷。所以,這首詩讓人印象深刻,而考生錢起也因此一舉中第。

唐朝考場中最佳作品,因為寫得太好,被後世認為神靈相助

這橫空出世的最後兩句,給人無盡的遐想。曲終人散後,終究沒有見到那哀怨的湘水女神,留下的只是一川江水,幾座青峰。明亮孤寂的感覺,與此前形成了鮮明對比,也許女神的惆悵將會伴隨江水青山,流傳億萬年。

就是因為結尾太美,以至於產生了許多傳說。有人甚至認為,這麼鬼斧神工的詩句,絕對不是錢起這樣的凡夫俗子所寫,而是他在應試時偷聽隔壁歌聲而來的。後來在考場之中,便以此為落處。正史《舊唐書》中都是如此記載:

起能五言詩。初從鄉薦,寄家江湖,嘗於客舍月夜獨吟,遽聞人吟於庭曰:“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起愕然,攝衣視之,無所見矣,以為鬼怪,而志其一十字。起就試之年,李所試《湘靈鼓瑟》詩題中有“青”字,起即以鬼謠十字為落句,煒深嘉之,稱為絕唱。

唐朝考場中最佳作品,因為寫得太好,被後世認為神靈相助

其實,鬼神之說當然是子虛烏有,這一定是錢起自己創作的。不過,這樣的詩句,當然不會量產,而是在實力、機緣的結合下說迸發的。錢起被譽為“大曆十才子之冠”,這首詩特別是最後兩句詩,為他加分不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