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2 常見的170種寵物鳥,圖解其中30種,有的不易辨認

所謂寵物鳥,通常是指智商較高,可以和人進行互動交流的鳥類。與普通的的籠養鳥不同, 飼養寵物鳥的時候往往需要給予它們一個較大的活動空間。在這個空間裡它們會自由地尋求自己喜歡的東西,用自己的方式和主人交流。由於鳥類屬於尚未被完全馴化的野生動物,因此在相對自由的環境下,每隻寵物鳥都會顯露出自己的獨特個性。小編為大家列出常見的170種寵物鳥名單,配圖介紹很多人喜歡飼養的寵物鳥。僅供賞玩。

1、八哥

常見的170種寵物鳥,圖解其中30種,有的不易辨認

八哥別稱鴝鵒了哥、鸚鵒、寒皋、鸜鵒、駕鴒、加令、鳳頭八哥,為鳥綱雀形目椋鳥科八哥屬鳥類的通稱。額羽甚多,形特延長而豎立,與頭頂尖長羽毛形成巾幘;頭側或完全披羽,或局部裸出。兩性相似。共有6種,主要分佈於亞洲,中國有普通八哥等4種。普通八哥通體黑色,嘴基上羽額聳立,形成羽幘;頭頂、頰、枕和耳羽具綠色金屬光澤;上體餘部沾褐;初級飛羽基部和初級覆羽先端白色,形成大型白色翼斑;尾羽黑色,除中央尾羽外,均具白端。下體灰黑色,尾下覆羽黑而具白端。八哥是中國南方常見的鳥類。

2、虎皮鸚鵡

常見的170種寵物鳥,圖解其中30種,有的不易辨認

虎皮鸚鵡(學名:Melopsittacus undulatus)是鸚形目鸚鵡科的鳥類,又名嬌鳳,屬小型攀禽品種,原產於澳大利亞的內陸地區,野生的虎皮鸚鵡棲息於林緣、草地等處。結群活動。以植物種子等為食。性情活潑且易於馴養,在中國是大眾最普遍常見的寵物鳥之一。繁殖期為6-1月。營巢於樹洞中。每窩產卵4-8枚。孵化期為18天。

3、太平鳥

常見的170種寵物鳥,圖解其中30種,有的不易辨認

太平鳥(學名:Bombycilla garrulus)為鳥綱太平鳥科的鳥類。體長18釐米,翼展34-35釐米,體重40-64克,壽命通常超過5歲,最長為13歲6個月。屬小型鳴禽,全身基本上呈葡萄灰褐色,頭部色深呈慄褐色,頭頂有一細長呈簇狀的羽冠,一條黑色貫眼紋從嘴基經眼到後枕,位於羽冠兩側,在慄褐色的頭部極為醒目。頦、喉黑色。翅具白色翼斑,次級飛羽羽幹末端具紅色滴狀斑。尾具黑色次端斑和黃色端斑。特徵極明顯,數量眾多,體態優美、鳴聲清柔,為冬季園林內的觀賞鳥類。分佈於歐洲北部、亞洲北部和中部及東部、加拿大西部和美國西北部。

4、畫眉鳥

常見的170種寵物鳥,圖解其中30種,有的不易辨認

畫眉鳥(學名:Garrulax canorus)是雀形目畫眉科的鳥類。全長約23釐米。全身大部棕褐色。頭頂至上背具黑褐色的縱紋,眼圈白色並向後延伸成狹窄的眉紋。棲息于山丘的灌叢和村落附近的灌叢或竹林中,機敏而膽怯,常在林下的草叢中覓食,不善作遠距離飛翔。

常見的170種寵物鳥,圖解其中30種,有的不易辨認

雄鳥在繁殖期常單獨藏匿在雜草及樹枝間極善鳴囀,聲音十分洪亮,歌聲悠揚婉轉,非常動聽,是有名的籠鳥。雜食性,主要取食昆蟲,特別在繁殖季節嗜食昆蟲;兼食草籽、野果。分佈於老撾、越南北部和中國的東南沿海地區,在華中、華南、海南及臺灣地區的為留鳥。為廣州市市鳥。

5、雲雀

常見的170種寵物鳥,圖解其中30種,有的不易辨認

雲雀屬(學名:Alauda)共有4 個物種,是一類鳴禽。體型及羽色略似麻雀,雄性和雌性的相貌相似。背部花褐色和淺黃色,胸腹部白色至深棕色。外尾羽白色,尾巴棕色。後腦勺具羽冠,適應於地棲生活,腿、腳強健有力,後趾具1長而直的爪;跗蹠後緣具盾狀鱗;以植物種子、昆蟲等為食,常集群活動;繁殖期雄鳥鳴囀洪亮動聽,是鳴禽中少數能在飛行中歌唱的鳥類之一。

常見的170種寵物鳥,圖解其中30種,有的不易辨認

求偶炫耀飛行復雜,能“懸停”於空中;在地面以草莖、根編碗狀巢,每窩產卵3~5枚,孵化期10~12天。生活在草原、荒漠、半荒漠等地。雲雀是丹麥、法國的國鳥。

6、金絲雀

常見的170種寵物鳥,圖解其中30種,有的不易辨認

金絲雀是羽色和鳴叫兼優的籠養觀賞鳥。有24個品種,在中國國內外皆被列為高貴籠養觀賞鳥之一。中國國內的金絲雀主要由“山東種”、“揚州種”和德國“羅娜種”3個品種。

常見的170種寵物鳥,圖解其中30種,有的不易辨認

金絲雀體長12~14釐米,羽色有黃、白、紅、綠、灰褐色,黃色金絲雀的數量較多,最名貴的是嘴和腿都是肉色的白色金絲雀,其次是白羽紅眼睛的金絲雀。

7、相思鳥

常見的170種寵物鳥,圖解其中30種,有的不易辨認

相思鳥 (Silver-eared Mesia 學名:Leiothrix)別名紅嘴玉、紅嘴綠觀音、戀鳥,在西方叫“乃丁格”(情鳥)。畫眉科相思鳥的兩種鳥之一,棲息於平原及海拔1000米的小丘,活動於常綠闊葉林、灌叢和竹叢間,對影相思。

常見的170種寵物鳥,圖解其中30種,有的不易辨認

相思鳥本屬共有銀耳相思鳥和紅嘴相思鳥2種,中國均有分佈,留居在長江流域以及江南廣大地區,兩種外形相似。

8、百靈

常見的170種寵物鳥,圖解其中30種,有的不易辨認

百靈俗稱百靈鳥或沙百靈,也稱為蒙古鷚,是草原的代表性鳥類,屬於小型鳴禽。百靈鳥成年時體形就較小,長190mm,重約30g。

常見的170種寵物鳥,圖解其中30種,有的不易辨認

百靈鳥頭上具有漂亮的羽冠,嘴較細小而呈圓錐狀,有些種類長而稍彎曲。鼻孔上常有懸羽掩蓋。翅膀稍尖長,尾較翅為短,跗蹠後緣較鈍,具有盾狀鱗,後爪又長又直。

9、伯勞鳥

常見的170種寵物鳥,圖解其中30種,有的不易辨認

伯勞鳥俗稱胡不拉,雀形目(Passeriformes)伯勞科(Laniidae)鳥類,約64種,是重要的食蟲鳥類,一種食肉的小型雀鳥,生性兇猛。是重要的食蟲鳥類。它們的主要特點是嘴形大而強,上嘴先端具鉤和缺刻,略似鷹嘴。翅短圓,通常呈凸尾狀。腳強健,趾有利鉤。性兇猛,嗜吃小形獸類、鳥類、蜥蜴等各種昆蟲以及其他活動物。大都棲息在丘陵開闊的林地……巢呈杯狀,置於有棘的樹木或灌叢間。卵上常具有略呈暗褐色的、大小不等的雜斑。

10、紅尾伯勞

常見的170種寵物鳥,圖解其中30種,有的不易辨認

主要特點是額和頭頂前部淡灰色,背面大部呈灰褐色,腹面棕白而無雜斑。頭側具穿過眼部的黑色寬帶紋,尾羽呈棕紅色。

11、虎紋伯勞

常見的170種寵物鳥,圖解其中30種,有的不易辨認

兩脅略沾藍灰色;覆腿羽白雜以黑斑。雌性成鳥羽色與雄鳥相似,但前額基部黑色較小,眼先及過眼黑紋沾褐,頭頂灰色及背羽的慄褐色均不如雄鳥鮮豔;脅部綴以黑褐色鱗狀橫斑。

12、棕背伯勞

常見的170種寵物鳥,圖解其中30種,有的不易辨認

喙粗壯而側扁,先端具利鉤和齒突,嘴鬚髮達;翅短圓;尾長,圓形或楔形;跗蹠強健,趾具鉤爪。頭大,背棕紅色。尾長、黑色,外側尾羽皮黃褐色。兩翅黑色具白色翼斑,額、頭頂至後頸黑色或灰色、具黑色貫眼紋。下體頦、喉白色,其餘下體棕白色。

13、灰伯勞

常見的170種寵物鳥,圖解其中30種,有的不易辨認

俗名北寒露。灰伯勞上體灰色或灰褐色,有黑色眼先、過眼至耳羽;中央尾羽黑色,外側尾羽黑色具白端;翅黑或黑褐,具白色翅斑。下體近白或淡棕白色,有黑褐色鱗紋。

14、黃鸝

常見的170種寵物鳥,圖解其中30種,有的不易辨認

黃鸝屬(學名:Oriolus):是雀形目、黃鸝科的1屬。共有31種。黃鸝,英文名Oriolus chinensis,也有稱“黃鶯”、“黃鳥”等,黃鸝是一些中等體型的鳴禽,是黃鸝科黃鸝屬29種鳥類的通稱。

常見的170種寵物鳥,圖解其中30種,有的不易辨認

體羽一般由全黃色的羽毛組成。雄性成鳥的鳥體、眼先、翼及尾部均有鮮豔分明的亮黃色和黑色分佈。雌鳥較暗淡而多綠色。幼鳥偏綠色,下體具細密縱紋。

15、繡眼鳥

常見的170種寵物鳥,圖解其中30種,有的不易辨認

繡眼鳥(White-eye)是雀形目繡眼鳥科的97種鳥類的統稱。體形小,體長90~122毫米;嘴小,為頭長的一半,嘴峰稍向下彎;鼻孔為薄膜所掩蓋;舌能伸縮,先端具有角質硬性的纖維簇;翅圓長;尾短;跗蹠長而健。雌雄相似。因其眼圈被一些明顯的白色絨狀短羽所環繞,形成鮮明的白眼圈得繡眼之名。

常見的170種寵物鳥,圖解其中30種,有的不易辨認

完全樹棲生活,取食昆蟲、花蜜和甜軟的果實;繡眼鳥性情活躍,高度群集。繡眼鳥的嘴細小,主要在花中取食昆蟲,亦食少量漿果。在林間及林緣附近耕作區分佈。分佈自亞洲南部至大洋洲和非洲。

16、金剛鸚鵡

常見的170種寵物鳥,圖解其中30種,有的不易辨認

金剛鸚鵡(Psittacidae):產於美洲熱帶地區,是色彩最漂亮豔麗的鸚鵡,也是體型最大的鸚鵡,屬大型攀禽。共有6屬17個品種。金剛鸚鵡產於美洲熱帶地區,是色彩最漂亮,體型最大的鸚鵡之一。共有6屬17個品種。具對趾足,每隻腳有4只腳趾2前2後。尾極長,屬大型攀禽。原生地是森林,特別是墨西哥及中南美洲的雨林。食譜由許多果實和花朵組成,食量大,有力的喙可將堅果啄開,用鈍舌吸出果肉。在河岸的樹上和崖洞裡築巢。比較容易接受人的訓練,和其他種類的鸚鵡能夠友好相處,但也會咬其他動物和陌生人。壽命最長可達70~80年。

17、灰綠金剛鸚鵡

常見的170種寵物鳥,圖解其中30種,有的不易辨認

灰綠金剛鸚鵡身長約70釐米,鳥體為淺藍綠色,頭部呈灰色,鳥喙為黑色,眼睛外圍有黃色的眼圈,下鳥喙邊緣鑲有半月形的黃色裸皮。

18、紫藍金剛鸚鵡

常見的170種寵物鳥,圖解其中30種,有的不易辨認

紫藍金剛鸚鵡:是鸚鵡家族中個頭最大的成員,體長可達1米,體重超過1.5千克。鮮豔的藍色羽毛和彎鉤一樣的巨大鳥喙使得它們格外惹人注目。喙鉤曲,上頜具有可活動關節,喙基部具有臘膜。肌肉質舌厚,善仿其它鳥聲和人語言。腳短,強大,對趾型,適於攀援生活。羽毛豔麗,具粉絨羽。晚成雛。

19、青藍金剛鸚鵡

常見的170種寵物鳥,圖解其中30種,有的不易辨認

青藍金剛鸚鵡產於美洲熱帶地區,是色彩最漂亮、體型最大的鸚鵡之一,面部無羽毛,尾極長,屬大型攀禽。食譜由許多果實和花朵組成,食量大,有力的喙可將堅果啄開,用鈍舌吸出果肉。產於美洲熱帶地區,在河岸的洞裡築巢。比較容易接受人的訓練,和其他種類的鸚鵡能夠友好相處,但也會咬其他動物和陌生人。壽命最長可達65年。

20、大綠金剛鸚鵡

常見的170種寵物鳥,圖解其中30種,有的不易辨認

大綠金剛鸚鵡身長85-90釐米,體重1260-1400克,壽命60年。鳥體大部分為黃綠色,前額有一小片紅色的羽毛,臉部的裸皮為淺紅色,臉頰兩側的裸皮上面有幾條黑色橫的條紋狀羽毛,當興奮的時候裸皮部分會變成粉紅色,鳥喙下方的下巴部分為黑棕色,公鳥的頭部後方會有亮麗的藍色分佈,背部後方以及靠進臀部的尾部覆羽為淺藍色,主要覆羽為藍色,尾巴上方為淺紅棕色而尖端帶有淺藍色,尾巴內側和飛行羽為橄欖黃,鳥喙為黑色,尖端的部分顏色比較淺,虹膜為淺黃色。

21、紅綠金剛鸚鵡

常見的170種寵物鳥,圖解其中30種,有的不易辨認

它很容易和五彩金剛鸚鵡相混淆,兩者的主要區別在於五彩金剛鸚鵡的背部有黃色羽毛,而紅綠金剛鸚鵡的背部羽毛則為綠色;紅綠金剛鸚鵡的個頭比黃藍金剛鸚鵡大些。成鳥的頭、頸部、胸部和翕兩側是美麗的紅色羽毛。肩和三級飛羽綠色。背部,臀部和尾巴上面是藍色。尾巴是紅色和藍色相間。尾覆羽淺藍色。下顎骨的上層主要是白色或象牙色,較低的下頜骨黑色。面頰是裸露的皮膚,覆蓋著紅白色的羽毛呈現蛇狀細紋。虹膜淡黃色。腳黑色。

22、五彩金剛鸚鵡

常見的170種寵物鳥,圖解其中30種,有的不易辨認

五彩金剛鸚鵡,典型的攀禽,對趾型足,兩趾向前兩趾向後,適合抓握,鳥喙強勁有力,可以食用硬殼果。羽色鮮豔,產於美洲熱帶地區,是色彩最漂亮、體型最大的鸚鵡之一,面部無羽毛,佈滿了條紋,有點像京劇中的花臉臉譜,興奮時可變為紅色。尾極長,屬大型攀禽。食譜由許多果實和花朵組成,食量大,有力的喙可將堅果啄開,用鈍舌吸出果肉。產於美洲熱帶地區,在河岸的洞裡築巢。比較容易接受人的訓練,和其他種類的鸚鵡能夠友好相處,但也會咬其他動物和陌生人。壽命最長可達80年。

23、軍金剛鸚鵡

常見的170種寵物鳥,圖解其中30種,有的不易辨認

軍金剛鸚鵡,身長70-71釐米,翼展99-110釐米,體重900-1100克,壽命60年。體羽大部份為青綠色,前額與上鳥喙基之間有半圈鮮紅色的羽毛,臉部的裸皮為淺紅色,當興奮或是激動的時候裸皮會變成深粉紅色。臉頰邊緣和下巴為橄欖棕色以及黑棕色,尾巴內側和飛行羽為橄欖黃,鳥喙為黑色,虹膜為淺黃色。軍金剛鸚鵡有3種亞種,外表僅有少許的差異。墨西哥綠軍金剛鸚鵡與軍金剛鸚鵡相似,但是紅色與綠色的羽毛毛色略深,玻利維亞綠金剛鸚鵡則是喉部呈紅褐色。

24、藍喉金剛鸚鵡

常見的170種寵物鳥,圖解其中30種,有的不易辨認

藍喉金剛鸚鵡,重約750克,長約85釐米。面部無羽毛,佈滿了條紋,有點像京劇中的花臉臉譜,尾極長,屬大型攀禽。翅膀及尾部呈亮麗的藍綠色,喉部呈藍色,胸部上方及腹部呈亮黃色。它們有很大的喙、長尾巴及黃色的虹膜。

25、雞尾鸚鵡

常見的170種寵物鳥,圖解其中30種,有的不易辨認

雞尾鸚鵡(學名:Nymphicus hollandicus)在香港和臺灣多稱玄鳳鸚鵡,是世界上最常見的中型鸚鵡之一。野生種群產自澳洲,繁殖數量多使得它們相當的普遍,手養幼鳥十分活潑,喜愛親近主人;雞尾鸚鵡有許多的變種,較常見的是灰色、白色、珍珠等品種;據說雞尾鸚鵡Cockatiel名稱的由來是荷蘭船員在澳洲發現它們時,以葡萄牙語稱它們“cacatitho”,意思是“小型的巴丹”,因而得名,它們在全世界的總數量超過1百萬只,而且數量仍繼續地成長中,其族群十分穩定且安全。

26、白鳳頭鸚鵡

常見的170種寵物鳥,圖解其中30種,有的不易辨認

白鳳頭鸚鵡(學名:Cacatua alba)是鸚形目鳳頭鸚鵡科的鳥類,全長約46釐米。是最多產的鳳頭鸚鵡之一,它們的冠羽是所有鳳頭鸚鵡中最大的,潔白無瑕的羽毛十分美麗,在國際的鸚鵡養殖中算是常見的種類。棲息在海拔600m以下的山丘地森林、開闊林地、森林邊緣地帶、紅樹林、沼澤區等地,通常聚小群活動,天然食物包括堅果、種子、漿果、水果等。分佈於印度尼西亞摩鹿加省的北摩鹿加群島。

27、七彩文鳥

常見的170種寵物鳥,圖解其中30種,有的不易辨認

七彩文鳥,也被稱為五彩文鳥、胡錦鳥,是一種原產於澳大利亞北部的美麗鳥類。它身披七彩羽毛,活潑靈動,是廣泛被大家喜歡的觀賞鳥。在很多國家和地區都有愛好者飼養和繁殖七彩文鳥。七彩文鳥的胸部的顏色也有3種,紫色、淡紫色和白色。紫色胸的七彩文鳥最為常見。雄鳥胸部紫色十分豔麗,雌鳥的紫色相對淺一些。而白胸則顯得十分乾淨高雅。淡紫色胸的七彩文鳥相對稀少,而且很多初學者很容易將紫色胸雌鳥錯認為是淡紫色胸七彩文鳥。有一個比較簡單的分辨方法,淡紫色胸的雄鳥的胸和腹部的分界線十分清晰,而雌鳥胸部和腹部的分界線不清晰,有類似過渡色的感覺。

29、喋喋吸蜜鸚鵡

常見的170種寵物鳥,圖解其中30種,有的不易辨認

喋喋吸蜜鸚鵡(學名:Loriusgarrulus)羽色鮮豔,鳥體為紅色,肩膀為暗紅色,許多鳥的背後有著像披風般不同程度的黃色羽毛;大腿和翅膀為綠色。主要以花粉、花蜜與果實為食物,鳥嗦比一般鸚鵡的長、更特別的是細長的舌頭上有刷狀的毛,稱為刷狀舌,方便該鸚鵡深入花朵中取得食物。

常見的170種寵物鳥,圖解其中30種,有的不易辨認

身體內部的構造也很特別,它們的體內有一種特別的消化酵素存在,以便分解食物。但由於該吸蜜鸚鵡沒有消化穀物飼料的必要,它們的沙囊處理硬食物的能力較其他鸚鵡弱了許多。分佈於印尼。

30、和尚鸚鵡

常見的170種寵物鳥,圖解其中30種,有的不易辨認

和尚鸚鵡(學名:Myiopsitta monachus)共有3個亞種。是典型的攀禽,鳥喙強勁有力,喙鉤曲,上頜具有可活動關節,喙基部具有臘膜。肌肉質舌厚。腳短,強勁有力,對趾型,兩趾向前兩趾向後,適合抓握和攀援生活。雌鳥比雄鳥小10-20%。 上體鮮綠色,前額和胸部淺灰色,腹部淡綠黃色,晚成雛。

常見的170種寵物鳥,圖解其中30種,有的不易辨認

常在樹間與地上覓食,經常和其它鳥類混群,會與鴿子等其它種類的鳥一起覓食。群居性。食物包括各種草,樹木和其他植物的種子、芽和花,以及水果和漿果,偶爾食昆蟲。因為取食栽培的果實,種子和蔬菜 ,和尚鸚鵡是一種嚴重的作物害鳥 。一般在樹木和地面上覓食。在冬季會進入人類居住的花園覓食。

常見的170種寵物鳥

1三寶鳥、2灰伯勞、3紅靛頦兒、4賈丁氏鸚鵡、5藍紫金剛鸚鵡、6朱頂雀、7壽帶、8摩鹿加鳳頭鸚鵡、9綠翅金剛鸚鵡、10斑文鳥、11黃騰鳥、12黑頭凱克鸚鵡、13綠頰錐尾鸚鵡、14藍靛頦、15啄羊鸚鵡、16黃額絲雀、17棕櫚鳳頭鸚鵡、18戈芬氏鳳頭鸚鵡、19橙翅亞馬遜鸚鵡、20強腳樹鶯、21彩虹吸蜜鸚鵡、22紅肩金剛鸚鵡、23公主鸚鵡、24雙黃頭亞馬遜鸚鵡、25梅花雀、26緋紅金剛鸚鵡、27小太平鳥、28太陽錐尾鸚鵡、29黑頂吸蜜鸚鵡、30藍喉金剛鸚鵡、31文須雀、32黃頸亞馬遜鸚鵡、33藍頭金剛鸚鵡、34慄額金剛鸚鵡、35東玫瑰鸚鵡、36紫壽帶、37黃兜吸蜜鸚鵡、38超級鸚鵡、39金領金剛鸚鵡、40黑喉草雀、41藍翅八色鶇、42紫紅頭鸚鵡、43紅腹鸚鵡、44紅色吸蜜鸚鵡、45邁耶氏鸚鵡、46金山珍珠、47藍翅金剛鸚鵡、48帝王亞馬遜鸚鵡、49白領鳳鶥、50暗色鸚鵡

常見的170種寵物鳥,圖解其中30種,有的不易辨認

紅靛頦兒

51青銅翅鸚鵡、52桃面愛情鳥、53快速鸚鵡、54喋喋吸蜜鸚鵡、55紅腹金剛鸚鵡、56軍艦金剛鸚鵡、57藍頂亞馬遜鸚鵡、58澳洲國王鸚鵡、59彩繪錐尾鸚鵡、60紅額金剛鸚鵡、61藍頭鸚鵡、62紅腰鸚鵡、63紅寡婦鳥、64鮮紅胸鸚鵡、65伯克氏鸚鵡、66珍達錐尾鸚鵡、67紅額亞馬遜鸚鵡、68珍達錐尾鸚鵡、69紅額亞馬遜鸚鵡、70藍喉錐尾鸚鵡、71雨傘鳳頭鸚鵡、72粉紅胸鳳頭鸚鵡、73獨角鸚鵡、74環頸鸚鵡、75三道眉草鳥、76深紅玫瑰鸚鵡、77灰頂紅尾鴝、78慄腹文鳥、79紅面具錐尾鸚鵡、80白腹凱克鸚鵡、81彼斯奎氏鸚鵡、82白冠噪鶥、83林肯港鸚鵡、84紫冠亞馬遜鸚鵡、85鱗胸吸蜜鸚鵡、86紅額鸚鵡、87馬達加斯加愛情鳥、88勒山雀、89金色錐尾鸚鵡、90雙眼無花果鸚鵡、91彼斯奎氏鸚鵡、92紅翅鸚鵡、93黃額鸚鵡、94赤褐腹錐尾鸚鵡、95環喉雀、96灰頭錐尾鸚鵡、97黃翅鸚鵡、98綠翅斑腹雀、99菲律賓懸吊鸚鵡、100古巴亞馬遜鸚鵡

常見的170種寵物鳥,圖解其中30種,有的不易辨認

太平鳥

101鋼鋼鳳頭鸚鵡、102藍冠吸蜜鸚鵡、103白頂亞馬遜鸚鵡、104藍冠蕉鵑、105紫藍飾雀、106巴塔哥尼亞錐尾鸚鵡、107聖文生亞馬遜鸚鵡、108杜可波氏鳳頭鸚鵡、109愛德華無花果鸚鵡、110面罩愛情鳥、111白頂亞馬遜鸚鵡、112黑頰愛情鳥、113綠頰亞馬遜鸚鵡、114桃額錐尾鸚鵡、115黃頂寡婦鳥、116歌唱金麻雀、117黑頰愛情鳥、118綠頰亞馬遜鸚鵡、119八哥、120虎皮鸚鵡、121鷯哥、122畫眉、123雲雀、124相思鳥、125繡眼鳥、126黃雀、127黃鸝、128大山雀、129金翅雀、130紅嘴藍鵲、131戴勝、132太平鳥、133小葵花鳳頭鸚鵡、134和尚鸚鵡、135煤山雀、136葵花鳳頭鸚鵡、137鳳頭百靈、138四喜鳥、139白頭鵯、140七彩文鳥、141折衷鸚鵡、142太平洋鸚鵡、143紅耳鵯、144小緋胸鸚鵡、145非洲灰鸚鵡、146交嘴雀、147蠟嘴雀、148大緋胸鸚鵡、149燕雀、150藍歌鴝

常見的170種寵物鳥,圖解其中30種,有的不易辨認

四喜鳥

151紅尾伯勞、152黑卷尾、153藍黃金剛鸚鵡、154塞內加爾鸚鵡、155角百靈、156白文鳥、157禾花雀、158黃腰柳鶯、159雞尾鸚鵡、160白腰文鳥、161灰文鳥、162黃眉柳鶯、163金絲雀、164烏鶇、165亞歷山大鸚鵡、166百靈、167北朱雀、168白喉磯鶇、169鱗頭鸚鵡、170白腹藍翁

養鳥的好處與壞處

【好處】
家中養上幾隻籠鳥,每天聆聽悅耳動人的鳴叫,觀賞色彩豔麗的羽毛,或訓練它們放飛、學說話,真是其樂無窮。小鳥可使老人回到自然,心理上變得年輕,特別是在世事繁雜,心境煩憂之時,養鳥能使心靈得到淨化,轉憂為喜。養鳥還可密切家庭關係,溝通家人的心靈。畫眉、百靈、芙蓉的婉轉啼鳴,使全家人心曠神怡;鸚鵡、八哥的喋喋“人語”,鳥兒給全家帶來歡樂,感情更為融洽。

常見的170種寵物鳥,圖解其中30種,有的不易辨認

【壞處】
根據國內外有關資料報道,鳥衣原體病是一種鸚鵡熱衣原體引起的動物傳染病。目前,已從129種鳥體中分離到這種細菌,最常見的鸚鵡目帶菌鳥類有:長尾鸚鵡、鸚鵡、金剛鸚鵡、澳大利亞玄鳳等。籠養的非鸚鵡目鳥類中,家鴿、野鴿和燕八哥最易感染衣原體病。一般認為,鳴禽感染的發病率低於其他鸚鵡目鳥類。鸚鵡熱衣原體感染人所引起的疾病常屬於鸚鵡熱。據國外資料顯示,接觸籠養玩賞鳥是70%鸚鵡熱病人的發病原因,其中養鳥人是最大的感染人群。養鴿人以及因職業關係而接觸染病鳥類(包括家禽)者也可能感染鸚鵡熱病。

讓我們熱愛大自然,好好地保護包括寵物鳥在內的益鳥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