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1 日本能“幹掉”電商,憑什麼中國不能?大量實體倒閉,究竟誰的錯

在我國進入互聯網時代之後,購物,支付,通行等日常生活開始變得豐富多彩。互聯網時代打破了中國傳統的消費方式和居民們多年來習以為常的生活習慣。而提到改變居民生活的“功臣”之一,就一定有電商了。

但是,電商的出現雖說讓我國進入一個“新時代”,但是,隨之而來的就是大量實體店倒閉。

實體店主們叫苦不迭,甚至將全部的怨氣發到了馬雲的身上。馬雲創辦的阿里巴巴是我國電商巨頭,後來馬雲又推出了B2C模式的淘寶和用於支付的支付寶,這下子是徹底改變了中國人的消費結構。人們不去實體店購物了,甚至連買生活用品都不需要去超市了。

在這樣的打擊下,大量的實體店只能倒閉。據不完全統計,在近1年的時間內,中國線下倒閉的實體店已經超過了百萬家。人們認為,就是馬雲帶領著互聯網電商“革了實體店的命”。但是,這真的要全部怪罪在馬雲的身上嗎?

日本能“幹掉”電商,憑什麼中國不能?大量實體倒閉,究竟誰的錯

實體店的倒閉不能全部怪罪於馬雲,畢竟時代需要發展,這個馬雲沒有出現,也會出現“下一個馬雲”。

導致實體店倒閉的原因,有因為居高不下的店鋪租金,也有不斷加劇的激烈競爭,也有消費者需求升級等等。並且,電商衝擊實體店的現象,只有在中國較為嚴重。這裡,我們可以參照日本進行分析。

日本的實體店能夠“完爆”電商,而中國的實體店為什麼卻被電商“幹倒了”呢?如今,有很多國人喜歡去日本購物,為什麼呢?因為日本的商品種類齊全,想要買什麼商品幾乎都能買到。但是反觀中國,你想要在一個普通的便利店中購買一個指甲刀,說不定都因為缺貨而買不到。

日本的實體店非常受歡迎,主要原因就是實現了整體整合。你會發現,日本少有單一經營的購物中心和超市,而是具有眾多的大型購物中心。從服裝到日用品,從電器到汽車,幾乎能在網上買到的東西都能在實體店買到。

日本能“幹掉”電商,憑什麼中國不能?大量實體倒閉,究竟誰的錯

另外,相信大家有著很深刻的體驗。日本服務員的態度是非常好的,而“顧客就是上帝”也被秉承的非常到位。去實體店中購物,人們往往在為了購物的同時,是為了能夠得到較為滿意的服務。

在日本的大型購物中心中,每層幾乎都有吸菸室,母嬰室和兒童服務區等公共區域。但是,目前國內不少實體店的服務態度確實不盡如人意,有的時候還會讓消費者感到非常生氣。而我國不少公共區域的環境和衛生,往往都不被愛惜。

除此之外,我們上文提到了店鋪租金。現在中國房價依舊是居高不下,而店面的租金更是高的離譜。有關於實體的發展,曹德旺和任正非也曾經發表過“房價過高阻礙實體發展”之類的言論。

如果一家店鋪坐落在一二線城市,或者是繁華市中心的話,商鋪的租金更是“嚇人”。所以,大量店鋪入不敷出,只能選擇閉店。

電商的出現,無疑是彌補了以上說到的很多“實體店漏洞”。方便,服務態度好,商品全面......這些都是消費者選擇電商,放棄實體的原因。而每年總會有那麼幾次“節日促銷”,比如雙十一,雙十二等等。這在一定程度上,又吸引了不少消費者。

日本能“幹掉”電商,憑什麼中國不能?大量實體倒閉,究竟誰的錯

馬雲曾經說,傳統行業對電商的態度是:“看不見,看不起,看不懂,跟不上”。如果實體店能“看得見,看得起,看得懂,跟得上”的話,相信也不會落到倒閉的下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