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德雲社的兩位恩人:一為張文順,二為大鵬

2004年,11月27日,德雲社舉辦了傳統相聲瀕臨失傳曲目專場。演出當天,200人的會場,黑壓壓地坐滿了人。


德雲社的兩位恩人:一為張文順,二為大鵬

後來,不斷湧入的觀眾,實在找不到地方坐,就坐在了舞臺的兩側。


黑市上還出現了假票。這時的郭德綱,嘴角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心裡也是樂開了花。


他知道,德雲社這是火了,多年的夢想實現了。郭德綱想起自己三次進京,歷經磨難,眼角有了些許溼潤。


1

十年前,郭德綱第一次進京。在全國總工會打雜數月,學了一套“打雜銷魂掌”。


然並卵,幾月後,闇然離去。


第二次進京,他只待了幾天。某夜,在民族宮演出結束後,已經沒了公交車。身上只有二元錢的郭德綱打不起的士,只能走回大柵欄旅館。二十多公里的路程,除了讓他收穫了飢寒交破的心情和腳上的血泡外,別無他獲。


第三次,郭德綱抱著義無反顧的決心,輾轉在北京周邊,尋找著一切可以上臺演出的機會。哪兒便宜住哪兒,哪兒能上臺去哪兒。


命運看似無意又好似必然的安排,讓郭德綱和張文順有了第一次合作。


張文順是相聲界的牛人。


德雲社的兩位恩人:一為張文順,二為大鵬


他是北京曲藝團第一期學員,比同期的李金斗還大9歲,真真的大師兄。


二十歲的張文順,風華正茂,情竇初開,談起了戀愛。


可團裡規定學員間不能談戀愛。團領導對他諄諄善誘:“只要改正錯誤,不再談戀愛,就不開除你。”


沒料想,性格執拗的張文順,脖子一扭,說:“玩去吧,孫子。”


大師兄就這樣給“被”開除了。


瀟灑離開的張文順轉身投入商海,居然做得風聲水起,前門大街一半的裝修都是他帶隊做的;最牛時,在水魚城飯店做總經理,手下管著180多人,掙了不少錢。


掙了錢的張文順不愛別的,就喜歡相聲,更愛結交相聲界的朋友。


1998年,退休後的張文順在豐臺演出,節目組臨時把他和郭德綱搭在一起出節目。張文順沒想到,這個頭不高、其貌不揚的小子,一下驚豔到自己:這是個角兒啊。


德雲社的兩位恩人:一為張文順,二為大鵬


郭德綱對張文順也是仰慕已久,於是,兩個有著共同理想和愛好的老戲骨,理所當然地成了朋友。遂攜手走江湖,留戀在各處茶館、小劇場舞臺。


2

同年,郭德綱轉戰大柵欄的中和戲院,和張文順等人辦起了每週一場的相聲大會。除了中和戲院,地壇廟會、陶然亭茶館,他們也常去演出。門票20元每位,有時說說好話10元也能成。


德雲社的兩位恩人:一為張文順,二為大鵬


2000年,張文順不願看到像郭德綱這樣的,優秀相聲演員埋沒民間,就託人情,把他介紹到北京曲藝團,當時北京曲藝團承諾:“只要好好幹,日後連同夫人,都能調到我們團來。”


就這樣,借調到北京曲藝團的郭德綱,成了于謙搭檔。每天和于謙坐公交車,一起周遊在北京縣郊演出。


舞臺很簡陋,兩臺拖拉機一併,卸下槽板,就成了舞臺。寒風中,兩人穿著軍大衣,往那兒一站,就開始了表演。


德雲社的兩位恩人:一為張文順,二為大鵬


2002年,相聲大會轉戰廣德樓。這一年,郭德綱收了曹雲金、何雲偉做徒弟。


郭德綱在北京曲藝團幹了三年,也沒等到曲藝團當初的承諾。等到的卻是,另外一個外地演員和夫人一起調進了曲藝團。


心裡哇涼的郭德綱,轉身復入江湖。


這一年,相聲大會正式更名為德雲社。


德雲社的兩位恩人:一為張文順,二為大鵬


3

說起來,德雲社後來能火還和一個人有關,這人就是北京電臺文藝頻道的主持人大鵬。


2004年5月,德雲社搬到潘家園附近的華聲天橋。大鵬有天去華聲天橋找德雲社的李雲山,無意中聽到了德雲社說的相聲,馬上被其節目內容吸引。心中暗想:這麼好的節目,就臺下幾個聽眾,而且還有不給錢的。


大鵬立刻就有了把相聲節目搬上廣播電臺的想法。當時德雲社的眾人可能還沒意識到,大鵬的這個想法,對德雲社無疑是一次很好的廣告。


此後,德雲社搬至天橋樂茶園。當年6月,郭德綱在老搭檔于謙的牽線下,拜師在侯耀文門下。


這一年的秋天,大鵬終天在自己主持的《開心茶館》節目中,開始每週播放相聲大會錄音。


有著廣播電臺的加持,德雲社的粉絲越來越多。到德雲社舉辦傳統相聲瀕臨失傳曲目專場時,火爆的現場,才有了觀眾湧上舞臺的場面。


德雲社的兩位恩人:一為張文順,二為大鵬


這時在後臺坐著的張文順,已經被確診得了食道癌。所幸手術很成功,只是嗓子有些啞了。


他用有些顫抖的聲音對大鵬說:“多不容易啊,這麼多觀眾來捧。咱們一定努力把這個工作做好,傳下去,後續我們想法兒往裡面添更吸引人的東西,你有什麼樣的需要全都來告訴我們。”


4

2005年,郭德綱攜德雲社已火遍全國,媒體的宣傳也鋪天蓋地。


這一年,德雲社舉辦了,紀念窮不怕誕生150週年。身體有些虛弱的張文順和郭德綱合說了一段相聲《論相聲五十年之現狀》,末了,張文順嗓音有些哽咽的說:“我愛相聲,我怕它完了。”


坐在觀眾席上的于謙為之動容,環顧左右,皆有啜泣之聲。


德雲社的兩位恩人:一為張文順,二為大鵬


此後,張文順身體狀況變得越來越差。


2007年,德雲社收購了天橋樂,重新裝修開業。


德雲社的兩位恩人:一為張文順,二為大鵬

第二年,徐德亮、王文林宣佈退出德雲社。臥病在床的張文順知悉後,讓徒弟幫忙發了一份聲明,


聲明內容:“驚聞徐亮(德亮)退出德雲社,惋惜之餘需要把一些事情說清楚。徐亮(德亮)曾經是我口盟的徒弟,一直以來並未擺枝(舉行拜師儀式)······”


聲明還說:"我和郭德綱先生創立德雲社時並未想要拿這個團體發財,只是希望看到相聲的重新繁榮。現在德雲社火了,有人心裡不平衡,想離開實屬正常。人各有志,不可強求。"


不過他也特別做出了三點說明:一、尊重徐亮的事業選擇。二、本人能力有限,無法再指導徐亮先生的表演藝術。三、"德"字系本人家譜的排序,徐亮不宜再用。


2009年2月16日,張文順走完了自己瀟灑的一生。留給郭德綱的,只剩下追憶。


此後的德雲社一路磕磕絆絆,也不過是美好的祝願,抵不過醜陋的人性背叛。一句“人間不值得,德雲社值得。”勝過千言萬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