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太尬!《安家》不及格

又見國產翻拍劇。


《問題餐廳》《求婚大作戰》《不負時光》《深夜食堂》接連撲街,刷新豆瓣國產劇評分新低之後,居然又有人不顧“翻拍=翻車”的黃金定律,啃起了這塊硬骨頭。


是的,我說的就是剛開播不久的這部——


《安家》

太尬!《安家》不及格


改編自高分日劇《賣房子的女人》,六六編劇,孫儷主演,直擊國人買房痛點,《安家》最初向觀眾拋出的看點,確實誘人。


但看看劇回過頭看口碑——豆瓣評分在及格線上徘徊。和原版每季都高於8分的評分相比,差距還挺大。原劇粉,基本可以繞道避雷了。


太尬!《安家》不及格


太尬!《安家》不及格

都說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但在過濾掉原版劇集的影響,《安家》仍然算不上一部好劇。


當然,這個口碑相比同期播出的《完美關係》和《我在北京等你》還是要強一點,可當下的國產劇,只配“在矬子裡拔將軍”嗎?


《安家》的背景和角色,基本延續了原作《賣房子的女人》的設定。


孫儷飾演的金牌房產中介房似錦有著和原劇女主同樣的口頭禪——“沒有我賣不出去的房子”。


太尬!《安家》不及格


受上級指派調職到新門店任命店長,房似錦雷厲風行的做派和冷酷鐵血的管理風格,讓員工們叫苦不迭,也與羅晉飾演的原店長徐文昌的佛系作風,產生了難以調和的理念衝突。


除此之外,《安家》中具體的人物塑造和情節設置,則進行了本土化的改編。


劇集圍繞著常見的房產中介職業,延展出中國人的買房故事。


所以說,《安家》的故事從一開始就引出觀眾的兩點期待:


一是行業挖掘,二是現實刻畫。


太尬!《安家》不及格


但這兩道題,它回答得都不夠好。


先說對行業的深挖力度——


房產中介在現實中不小眾,在國產劇裡卻不常見。


但不是說,隨便找到一個沒怎麼拍過的行業,把它搬上熒屏,就叫題材突破。

國產行業劇最大的通病:


不專業。


這一點我們之前也有講過,無論是房產中介,還是危機公關,無論是天才醫生,還是精英律師,幾乎所有國產職業劇最後都變成愛情劇,職場成了戀愛修羅場,專業技能成了狗血的情感攻防。


而職業本身,則被潦草描繪成用來忽悠人的噱頭,或者空洞懸浮的理想主義。


太尬!《安家》不及格


《安家》對中介行業的描繪,先不說專業與否,故事中真正與買賣房子有關的情節佔比絕對不超過半數,大部分時間,劇情在主角私人生活,以及房客身上各種雞毛蒜皮的小事之間來回拉扯:


親媽撕閨女,原配鬥小三;


老婆出軌被抓包,老公離婚後“喜當爹”;


老兩口買房遇難題,房本上究竟該不該給兒媳留名——


這哪裡是中介公司,這是大型《金牌調解》直播現場啊!


太尬!《安家》不及格


相比行業劇,《安家》更像是充斥著各種雞飛狗跳的婆媽劇。


至於它對於職場環境的描寫,試問有哪家公司的員工工作時間可以無休無止的八卦閒聊?


哪家公司的員工上班兩年還在划水摸魚,上司分派任務還強行diss?


又或者,現在還會有職業人像房似錦一樣,初到新公司為提升自己業績,實力坑隊友,瘋狂秀情商下限?


太尬!《安家》不及格


這樣的人,放在現實的職場宮心計裡,能活過兩集嗎?


再來看孫儷的角色,畢竟號稱沒有她賣不出去的房子,人物設定肯定是專業技能滿分的大神啊!


可演到15集,根本沒發覺她業務能力到底強在哪裡。


日劇《賣房子的女人》中,北川景子塑造的三軒家萬智的厲害之處,在於她總是能敏銳地發掘顧客面臨的生活難題,精準地掌握顧客的訴求。


太尬!《安家》不及格


憑藉這樣的能力,三軒家每一次都可以為顧客找到心儀的房子,並且連帶著,解決他們生活中的困擾。


這才是屬於房產中介的專業素質與智慧,也是她能夠喊出“沒有我賣不出去的房子”的底氣。


太尬!《安家》不及格


《安家》中,房似錦除了在前幾集賣出了跑道房和凶宅,類似的依靠智慧和技能賣出房子的情節,在後續的劇集中幾乎沒有得到任何的展現。


故事的重心反而變成了“賣慘”,講述她悲慘的身世,以及身為房產中介的生活不易。


所以說,儘管房似錦和三軒家擁有相同的口頭禪,但對前者來說,這早就變成了空洞的口號和標籤。


太尬!《安家》不及格


房似錦這個角色本身,也是《安家》受到詬病的一大原因。


人們評價人物設定不討喜,孫儷表演太機械。


但實際上,《安家》何止是一個女主角不討喜,它更厲害的是,劇中就基本上找不到一個討喜的角色。


究其原因,就在於邏輯牽強的劇作,以及浮於表面的人物塑造。


太尬!《安家》不及格


所謂邏輯牽強,就是為了衝突而硬生生地製造衝突。


比如最近兩集中,胡可飾演的家庭主婦,發現丈夫出軌,第一反應不是質問渣男吊打小三,而是跑到中介公司狂扇房似錦,指責對方幫著她丈夫買房給小三???——不得不說腦回路也是相當清奇。


太尬!《安家》不及格


本該是關上門聊的自家事,結果強行讓中介公司背鍋。


這一波操作既不討喜,也不合情、合理,故事這樣的編排,目的無非是激化主角間原有的矛盾,順帶著讓主角“慘上加慘”。


太尬!《安家》不及格


其實人設不討喜,並非角色的原罪——令人討厭的角色也可以非常成功。


《安家》中房似錦,乃至每個角色的問題,不在於他們的設定,而在於形象和性格的塑造。


劇中所有的角色都是符號式的人物。


房似錦和徐文昌,一個強調競爭、效率、狼性管理,一個相信真善美,在世界中心呼喚愛。


太尬!《安家》不及格


他們身處無法調和、圓融的南北兩極,成為兩種決然對立的觀點的代表。


但在現實中,真實的人格是摻雜著不同程度的灰色。


人性的深層塑造藏在選擇之中,《安家》對兩位主角形象的擴展和挖掘,很少依賴人物面臨困境和危機時的抉擇。


實際上,故事讓他們的人性稍顯立體的常見手段,就是拋出國產劇中早已老掉牙的套路:原生家庭。


太尬!《安家》不及格


太尬!《安家》不及格


房似錦被親媽討債,徐文昌目睹母親自殺,這些情節無疑給他們強行添加了一個悲慘身世的buff。


形象雖然豐滿了一些,但手段,真算不上高級。


太尬!《安家》不及格


當你在追劇過程中,忍受住了不夠專業的行業刻畫,不夠真實的現實描述,不夠立體的人物塑造,卻還要面臨一個更大的挑戰——可怕的三觀。


是的,《安家》劇情中的三觀體現,真的有些一言難盡。


0202年了,怎麼還開這種充斥著刻板片面的性別印象的玩笑?


太尬!《安家》不及格


還有懷孕的女二號,張口閉口“給你生個大胖兒子”——這背後透露出的,是觀念裡對性別根深蒂固的偏見和歧視。


太尬!《安家》不及格


張萌飾演的張乘乘,也是這部劇招嫌的角色之一。


人物潛臺詞:我出軌,我騙人,但我是個好妻子。


太尬!《安家》不及格


從《安家》看來,國產翻拍劇似乎已經跳過了當初絆倒《深夜食堂》那道門檻:


不再不顧文化差異全盤照搬拿來,而是開始有意識地,並且主動地對原素材進行了本土化的改編。


但《安家》的問題,也同樣出現在本土化上。


一方面,它沒有逃過國產劇中一貫的弊病:情節粗糙、節奏拖沓、人物扁平,以及與職場和生活現實的脫節——


畢竟,一部優質翻拍劇的前提,是它首先得是一部優質的電視劇。


太尬!《安家》不及格


另一方面,《安家》在本土化的過程中,卻丟失了原劇最重要的精髓。


《賣房子的女人》表面講述賣房子的故事,實則是借房子展示日本社會不同形態的生活方式,以及表達對其的包容與理解,允許並尊重一切看似邊緣、奇葩、不正常的生活方式的存在。


然而《安家》中,過多的生活、情感、家庭支線,讓故事淪為主角的個人秀。


太尬!《安家》不及格


國產翻拍劇口碑撲街的命運,並沒有因為《安家》而扭轉。


但應該意識到的是,翻拍不是國產劇的原罪,真正的原罪或許還是得追溯到創作層面——


作者,對故事的不夠虔誠或認真:


過度依賴IP的影響力,又或者過度依賴國產劇既定的類型套路,即便是口碑再好的神作,都難逃翻拍即翻車的宿命。


而對於未來的國產翻拍劇,我們只能希望創作者對故事創作本身,再多一分心,再多一份敬畏和尊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