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3 雖然和奧斯卡擦肩而過,卻成為了影迷心中的最佳

因為金•凱瑞的參與,我以為這是一部喜劇片,可是,當電影進行到三分之二時,我內心居然生出一種驚悚的感覺,因為,被

喜劇元素包裹著的故事裡,卻蘊含著悲劇的內核。當一層層地剝開虛假表皮,露出最後真相的時候,寓言式的電影,也就不經意間成為了當下文明社會發展路上的預言

我不知道《楚門的世界》這部電影,究竟應該對它如何歸類?兼具文藝和商業的故事架構,遊刃有餘地探討著最為深刻的社會話題,在此基礎上,有一點我是非常清楚的,《楚門的世界》不僅僅是屬於1998年的電影,它也是屬於2020年的電影。情節設計中折射出的人類虛假與強制操控,除了是對於社會中無時無刻存在媒體跟蹤的辛辣諷刺,更多的還有對於自我與社會如何平衡相處的開放式探討。

雖然和奧斯卡擦肩而過,卻成為了影迷心中的最佳

一個自稱在太空也能夠看得到龐大攝影棚內,利用人為操縱的外部影響,牢牢地掌握並設計著楚門的成長軌跡。從楚門出生的那一刻起,他就註定已經不屬於自己,而是成為了娛樂大眾的“行屍走肉”,即便在靈魂上,這些幕後操作者無法真正控制,但在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上的選擇上,卻可以通過楚門隨時被監控的成長環境與被安排的生活行為上強行扭轉和灌輸。

現實生活的確是殘酷的,可如果將自己的命運交給他人擺弄,然後,在早已設定好的成長軌跡上苟活一生,那人生的意義又是什麼呢?

楚門是幸運的,因為在這個攝影棚裡,沒有人是想要真正傷害他的,可楚門也是不幸的,失去自我的生活,讓原本應該有的冒險和獨立精神,通通被習以為常的依賴所替代,最終,他成為了別人的玩物,而他的人生,也就成為了娛樂至死年代裡的一個消費品而已。

雖然和奧斯卡擦肩而過,卻成為了影迷心中的最佳

所以我想,我們的人生之所以能夠擁有精彩,不在於提前預知未來,而在於能夠在未知中摸索前進,生活不一定非要詩與遠方,但至少得保持著獨立的人格、冒險的精神、理想的憧憬以及自主的選擇。

1

這部電影的英文名叫做“The Truman Show”,直譯過來就是“楚門秀”,但我覺得“楚門的世界”更為準確。這個世界既是楚門的,也不是楚門的,因為,在人為營造的虛幻中,所有一切生活元素的構成,都是僱傭的演員表演出來的。如果這個世界存在真實,我想,只有楚門是真實的。導演利用個人的真實戳破群體的虛假,不僅僅只是簡單地停留在諷刺層面,更多的還是延伸到現實社會的反思

楚門的生活,通過各種規定情節的設計,然後利用媒介技術,在全球各大平臺二十四小時不間斷播出,這正好滿足了人們潛意識裡存在的偷窺欲,當然,這些人們,不僅僅指的是電影內偷窺楚門生活的觀眾,同時,還有熒幕外正在看電影的我們。於是,導演巧妙的將熒幕內外的觀眾聯繫在一起,你看著別人,別人看著你,最終,分不清真與假,也就無法作出是與非的判斷。

雖然和奧斯卡擦肩而過,卻成為了影迷心中的最佳

電影中,三十年如一日的生活,讓楚門漸漸形成了習慣,即便是偶爾出現的怪異現象,比如突然從天而降的照明燈,或是隻針對楚門下的雨等等,都會被幕後操縱者及時解決掉。但是,幕後人沒有預料到的是,楚門心心念的初戀女友,卻間接的成為了楚門試圖衝破束縛的慾望,這無關乎自由,而是一種對於未知的好奇與探索,對於真相與真實的挖掘與審視

此時,楚門口中時常提起的斐濟,已經不再是一個單純的地名,而是無形中成為了楚門找回真實自我的牽引。

從出生到走路再到上學和結婚,楚門所有一切的生活,都提前被安排好,於是,這種可知的未來與蠢蠢欲動的慾望,總在相互碰撞,而之所以最終走向不可調和的地步,是因為,人一旦擁有了慾望,就會竭盡全力地想要跳出畫地為牢的束縛。這裡的慾望,並非指的傳統意義上物質層面的追求,而是指精神層面的復甦。

雖然和奧斯卡擦肩而過,卻成為了影迷心中的最佳

一場長達三十多年的騙局,為何會走向崩潰?

我想,這並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早已註定的結局。因為,冰冷技術所能做的,僅僅是掌握楚門外在的生活方式和行為舉止,卻永遠也無法阻止內部自我否定中的思考,科技雖能改變生活,卻永遠無法遏制靈魂的噴湧

當楚門心中埋下了真正想要得到的東西時,就如同丟在土壤裡的種子,不管有沒有人照料,總會破土而出,這便是人性的可愛之處,可以被一時牽制,卻無法一世操控。

楚門開始覺察出身邊無時無刻存在的監視時,那個被媒介刻意隔離的自我,慢慢開始迴歸,再加上頻頻出現的直播失誤,更加劇了楚門對於生活的反思與逃離的衝動。在這裡,逃離不是逃避,而是嘗試遵從內心真正的想要,這是擁有獨立人格的第一步。

雖然和奧斯卡擦肩而過,卻成為了影迷心中的最佳

帆船上的楚門滿心歡喜,窺探的操縱者卻憂心忡忡,而看直播的觀眾,甚至將楚門這次的逃離當作了娛樂的賭注。於是,狂風暴雨的阻擋下,楚門仍舊一意孤行,此時,這種個人的獨醒與眾人的皆醉,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通過這種對比,總讓熒幕外的我們不寒而慄

想一想,我們在面對當下真人秀時,是否存在一樣的情緒反映,即便這種真人秀大部分是虛假的,卻不經意間暴露著我們人性的陰暗面,娛樂的操作者和娛樂的旁觀者,都在成為被娛樂的一部分。

雖然,看直播的人都在為楚門打氣,可這裡卻體現出了導演最高明的諷刺,三十年來,這些人有無數次的機會可以給楚門自由和真相,可卻從來沒有一個人這樣做。

一邊是對於自由的歡呼雀躍,一邊是貪婪好奇的窺探隱私,這種虛偽且自私的行為,不是一個人擁有的,而是一群人,甚至是整個社會擁有的。

環顧我們的四周,笑容背後的陰冷,熱情背後的冷漠,早就讓每個人將真實的自我丟棄,當帶上各種偽裝自己的虛假面具時,社會就是一個巨大的攝影棚,

你我皆是楚門。

雖然和奧斯卡擦肩而過,卻成為了影迷心中的最佳

當楚門用不同雜誌女郎拼湊出初戀女友面容時,他已然知道了自己真正需要的東西,這便是無畏,當他放棄安逸毅然決然地邁出攝影棚時,他找回了自我,這便是無懼

現實的確很殘酷,可總得在未知的道路上親自體驗,自己才是自己的主人,別人給的再好也是別人的,社會真假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得做真實的自己。

2

看《楚門的世界》這部電影,我總是會不自覺的想起孟子的那篇《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短文。楚門是一個被安逸囚困的人,除了外部環境的制約,更大的阻礙來自內部的習慣,正如導演這場真人秀的基斯督所說:我們並沒有強行困住他,如果他多一點野心,他是可以走出這個攝影棚的。

雖然和奧斯卡擦肩而過,卻成為了影迷心中的最佳

雖然,這句話明顯帶著詭辯的成分,但仔細想一想,從三十多年的習慣中解脫出來,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安逸讓人忘掉了冒險,安逸也消磨了人的銳氣。

楚門小時候的願望,是想要當一個哥倫布那樣的冒險家,可在老師的打擊下,他漸漸的放棄了這個想法,遇到初戀女友的時候,楚門感受到了愛情的力量,可是,在周圍人的干擾下,他選擇了放棄。這種一次次的放棄,讓他一次次的陷入生活安逸的陷阱,最終迷失自我找尋不到方向

回頭想想,《楚門的世界》就像是一面鏡子,折射出了我們現實生活中存在的諸多現象,然後,將我們最為不齒的人性怯懦晾曬出來。反覆對照楚門的生活,一次次的反思著我們當下的生活,那一眼可以望到頭的生活,像極了楚門提前被操控的未來,然後,不禁發問:“這真的是我們想要的生活嗎?”

雖然和奧斯卡擦肩而過,卻成為了影迷心中的最佳

我很佩服毫不猶豫跨出那道門的楚門,打破安逸生活,選擇重新開始闖蕩,這也意味著更多危機的到來。誰都不能保證之後的楚門會一帆風順,誰也不能保證之後的楚門能夠真正得到解脫,但至少在邁出這一步的時候,楚門已然找到了自我,那個被虛假欺騙和謊言死死牽制的自我。

讓被擺佈的肉體和渴望自由的靈魂合二為一,這也是人與動物最大的區別。

電影中更為諷刺的在於楚門出逃後觀眾的反映,一個人拼盡全力的自我拯救,最終卻只是淪為了觀眾茶餘飯後的笑談,然後,換個頻道繼續生活。於是,一個人的覺醒終究沒有成為更多人的覺醒,在這個比真人秀還虛假的現實生活中,更多的人還在繼續迷失自我,所以,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忠告,也就只是寫在紙上時常被背誦的古文罷了。

雖然和奧斯卡擦肩而過,卻成為了影迷心中的最佳

我從來不相信上帝的存在,也不相信佛的存在,在這部電影中,我看到了人類潛意識中存在的反叛基因,這是不斷進化的關鍵。楚門對於真人秀的反叛,像極了人類對於上帝的反叛,這種反叛,只是為了能夠真正擁有對自己的掌控權,包括靈魂,所以,信仰從不取決外物,信仰應當發自內心。

細思極恐,我們的生活是不是也是被時常監控?我們是不是也已經成為了楚門?而各種戴著面具的虛假人生中,笑容背後隱藏的陰冷總讓人不寒而慄。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各種無法跳脫的制度,讓我們有種無力掙脫的窒息感,而肉體與靈魂的合體,需要不斷在懷疑與否定中,重新對於自我給予全新的認知。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也是必須要經歷的過程,唯有如此,才能讓自我不至於在時代發展中迷失。

雖然和奧斯卡擦肩而過,卻成為了影迷心中的最佳

醜陋的世界無法改變,那就從改變自己開始,觀眾需要玩偶式的楚門,可我們豈能心甘情願的配合演戲?命運不可測,我們卻能夠成為自己的主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