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2 毛澤東筆名“二十八畫生”內涵暨古今牛人名、字、號漫談


毛澤東筆名“二十八畫生”內涵暨古今牛人名、字、號漫談

1

自周代始,古人就既有"名",還有"字"。名在先,字在後(有名有字者,主要屬於當時的上流社會,貴族階層)。《禮記·檀弓上》說:"幼名,冠字。"

毛澤東筆名“二十八畫生”內涵暨古今牛人名、字、號漫談

唐人孔穎達為此作注時說,"生若無名,不可分別,故始三月而加名,故云幼名也。字者,人年二十,有為人父之道,朋友等類不可直呼其名,故冠而加字。"所謂幼名,就相當於我們常說的"小名"。二十歲加冠,示其已成人,要步入社會了,原來那個幼名就不便在社交場合呼來喊去,就再起個"字"。這就是我們後來說的"大名"或"官名"。一般而言,"名"是供長輩呼喚的,"字"是供平輩、晚輩稱呼的。即"稱人以字(號),自稱以名"。"直呼其名"、"指名道姓"是一種不尊重對方的無禮行為。這一文化傳統,沿襲至今。

比如,中學語文裡有篇課文叫《我所認識的蔡孑民先生》,孑民是蔡元培的字,標題沒有"直呼其名","以字稱之",就表明了作者馮友蘭先生對蔡先生的敬仰之情。

毛澤東筆名“二十八畫生”內涵暨古今牛人名、字、號漫談

蔡孑民先生

對此,《史記》中就有一段有趣的記載:

《史記·鄭當時列傳》有言:鄭當時者,字莊,陳人也。其先鄭君嘗為項籍將。籍死,已而屬漢。高祖令諸故項籍臣名籍,鄭君獨不奉詔。詔盡拜名籍者為大夫,而逐鄭君。

項羽,名籍,字羽。鄭當時的祖先叫鄭君,曾經為項羽部下;項兵敗而死後,項羽臣子降漢。劉邦為羞辱項羽,命令那些原項羽部下的直呼其名----項籍。唯獨鄭君不肯接受。劉邦就下詔把項羽直呼為項籍的人全部任命為大夫,卻放逐了鄭君。從這個故事,我們既能感受到鄭君感念舊主的勇毅,也看到了古人稱"名"與稱"字"意義之懸殊。

名和字之間往往有關聯。先按兄弟長幼次第取字。如孔子排行老二,所以字仲尼,他還有個哥哥是老大,字孟跛。最典型的要屬三國時東吳孫氏弟兄了。孫策為長子,取字伯符;孫權為次子,取字仲謀;孫翊排行老三,取字叔弼;孫匡排行老四,取字季佐。

名與字間大體存在以下三種關係:

一是名與字"同義":如屈原,名平,字原,"廣平為原"。孔子學生顏回,名回,字子淵。淵,回水也,二者意思相同;另一學生宰予,字子我("子"是加在男子字前的美稱)。予,就是"我"的意思。二者意思相同。亞聖孟子,名軻,字子輿。軻、輿都是車。

三國人名最具代表性:

諸葛亮,複姓諸葛,名亮,字孔明,"透孔而明"就是"亮"。

周瑜,字公瑾,瑜和瑾都是美玉的意思;而諸葛亮的兄長諸葛瑾,字子瑜,正好和周瑜互證。

曹操,字孟德,德、操同義。操就是操行,品行,我們今天還在用"操行評語"一詞;德,即品德。

吃苦肉計,願打願挨的黃蓋

,字公覆(公同子,也是加在男子字前的美稱),"覆蓋"本來就是同義組合詞。

名與字同義的例子還有許多。杜甫,字子美,甫是美男子的意思,甫與美同義;陸游,字務觀,遊與觀同義;文天祥,字景瑞,天祥與景瑞同義等等,都屬此類。又如,當代文學家魯迅,本姓周,名樹人,字豫才。豫才諧音"育才",樹人不就是育才的意思嗎?

二是名與字"反義"。晉國大夫趙衰,字子餘。衰,減少的意思,今天還有"衰減"一詞;餘是多餘、增多。可見,衰與餘意思相反。中學語文名篇《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侍坐》中的曾晳,系孔子得意門生。姓曾,名點,字子晳。點,小黑也;晳,色白也。黑白相反。又如,唐朝詩人王績,字無功。績和無功意思相反。元代著名書法家趙孟頫,字子昂。頫,同俯,低頭;昂,揚頭。二者語義相反。

最有意思的是唐代文學家韓愈,字退之。愈,同逾,越過的意思;"過猶不及",就退回點,於是來個字"退之"。

名與字反義,可看出古人受"中庸之道"影響之深。

三是名與字"相關"。還以孔子為例,孔母顏氏"禱於尼丘得孔子",故孔子名丘,字仲尼。尼丘,原為山名,後為避孔丘諱,稱為尼山,延用至今。

仍舉三國人名:蜀國大將趙雲,字子龍,"雲從龍、虎從風",雲龍相關聯;桃園三結義中的關羽,字雲長,與此相類。張飛,字翼德;翼,翅膀。翅膀不就是用來飛的嗎?

宋代大文豪蘇軾,字子瞻。軾為車前的橫木,也就是扶手;瞻是看、望的意思;《曹劌論戰》中"登軾而觀望之",正可證明"軾"與"瞻"的關聯。南宋目錄學家鄭樵,字漁仲。樵是打柴的,漁是釣魚的。二者經常相依相伴,正所謂"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明代戲劇家李漁,字笠翁。穿蓑衣戴斗笠往往是打漁老翁的標配。

再如,明代大才子,唐寅,字伯虎。因庚寅歲生,故名寅。庚寅年是虎年,所以取字伯虎。

國民黨著名將軍陳誠,字辭修。其名與字源於《周易·乾·文言》:"子曰:君子進德修業。忠信所以進德也;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也。"唐代孔穎達解釋為:"辭謂文教,誠謂誠實也;外則修理文教,內則立其誠,內外相成,則有功業可居,故云居業也。"其名與字間,文化氣息濃郁。

毛澤東筆名“二十八畫生”內涵暨古今牛人名、字、號漫談

陳誠

2

古人在名、字之外還有號。號是一種固定的別名,又稱"別號"。早在周朝時,人們就開始取號。《周禮》說:號為"尊其名更為美稱焉",意思是,號是在名、字之外的尊稱或美稱。有號者多為聖賢雅士 。

號分三種:自號、贈號和諡號。(限於篇幅,本文僅就“自號”做一介紹)

自號就是為自己所取的號。古人的自號,一般都有寓意。也有三類:

一是以居住環境為號:如陶潛,"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五柳先生傳》),故自號"五柳先生"。唐代大詩人李白曾生長生活在四川江油青蓮鄉,故自號青蓮居士。杜甫因曾居長安城南少陵,故自稱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蘇軾,被貶黃州後,曾在東坡開墾種地,自號東坡居士。等等。

二是以志趣抱負為號:北宋文壇領袖歐陽修,晚年的自號"六一居士":即"一萬卷書,一千卷古金石文,一張琴,一局棋,一壺酒,一老翁",其中的"六個一",反映了他的志趣愛好。

毛澤東筆名“二十八畫生”內涵暨古今牛人名、字、號漫談

李清照號"易安居士","易安"取自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中"審容膝之易安"(意為:覺得住在簡陋的小屋裡也非常舒服),表達了她重精神、輕物質的人生追求

三是以生辰姓名特點等為號:辛棄疾別號"六十一上人"。"上人","上德之人"的意思。"六十一"隱含姓氏"辛"(辛字拆開來為"六十一")。元代書法家趙孟頫甲寅年生,自號甲寅人。乾隆皇帝晚年自號十全老人、古稀天子。等等。

3

其實,古代文人的號相當於後世文人的筆名

有意思的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大師級的六大文豪----"魯郭茅巴老曹"都是筆名,無一真名。

魯迅----本名周樹人

毛澤東筆名“二十八畫生”內涵暨古今牛人名、字、號漫談

魯迅先生

郭沫若----本名郭開貞

毛澤東筆名“二十八畫生”內涵暨古今牛人名、字、號漫談

郭沫若先生

茅盾----本名沈德鴻

毛澤東筆名“二十八畫生”內涵暨古今牛人名、字、號漫談

茅盾先生

巴金----本名李堯棠

毛澤東筆名“二十八畫生”內涵暨古今牛人名、字、號漫談

巴金先生

老舍----本名舒慶春

毛澤東筆名“二十八畫生”內涵暨古今牛人名、字、號漫談

老舍先生

曹禺----本名萬家寶

毛澤東筆名“二十八畫生”內涵暨古今牛人名、字、號漫談

曹禺先生

此筆名源於其姓""( "萬"的繁體)----草字頭下一個禺。"萬"字上下拆為'草禺',而"草"不像個姓,故取諧音字'曹',兩者組合而得"曹禺"。

偉人毛澤東也用過筆名。在1917年第三卷第二期的《新青年》上,他發表了一篇題為《體育之研究》的文章,署名"二十八畫生"。

毛澤東筆名“二十八畫生”內涵暨古今牛人名、字、號漫談

"二十八畫"即"毛澤東"這三個字總筆畫數,"生"是"青年學子"的意思。關於這點,毛澤東和譚政大將曾有段對話:

毛澤東筆名“二十八畫生”內涵暨古今牛人名、字、號漫談

譚政大將

1942年,毛澤東在延安與時任八路軍總政治部副主任的譚政閒談時說:"我知道你原來的名字叫譚世名。可你注意過現在的名字譚政了嗎?"

譚政如實答道:"這個我不曾想過。"

毛澤東說:"你數一數'譚(譚)政'兩個字是多少筆畫?"

譚政比劃完後說:"二十八畫。"

毛澤東說:"我的名字'毛澤東'也是二十八畫。咱倆從井岡山到長征再到延安,共事十五年有餘了,大概你沒有想過這一個十分簡單的數字。好哇,這二十八畫不平常嘍,你看共產黨、共產主義,這中間的'共'字,就是'廿八'嘛!"

譚政恍然大悟,會心地笑了。

毛澤東停頓了一下,又說:"我們都是姓共嘛,做了共產黨的人,信仰共產主義,以前我寫的文章,就用過'二十八畫生'的筆名,別人會想到'毛澤東(澤東)'三字是二十八畫,其實我這個筆名就暗喻著'共'(廿八)字。'二十八畫生'——共產黨的一個成員嘛。"

(摘自《福建黨史月刊》2016年第9期)

毛澤東筆名“二十八畫生”內涵暨古今牛人名、字、號漫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