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硬核”女高管是怎樣煉成的?

同等的打拼努力,相似的工作年限,卻往往產生不同的結果。根據智聯招聘發佈的《2019年中國女性職場現狀調查報告》顯示,在高層管理人員中,男性比例高達 81.3%,女性僅有 18.7%。女性想成為管理者並非易事,尤其在傳統的工業、技術等男性佔優勢的行業中,女性成長為管理者更難上加難。

但是,這並非是不可打破的魔咒。在施耐德電氣,截止到2019年底,施耐德電氣中國區的總監及以上級別的女性管理者佔比達32%,她們不僅活躍在人力資源、財務等部門,也閃耀在銷售、研發技術、工程等男性傳統佔優勢的部門,在性別和專業上實現了雙重突破。

作為一家全球性公司,施耐德電氣如何克服不同地區的文化差異?這些“硬核”女高管是如何煉成的?包容的文化、平等的制度、適度的推力,正是破解難題的三把鑰匙。

構建包容的文化而非僅僅關注個體

尊重個體的差異,重視團隊的多樣性,形成真正的包容文化……施耐德電氣中國區人力資源高級副總裁張琰琰認為,不同性別、國籍、文化、代際、工作風格、溝通方式的員工都有其獨特價值,只有激發這些價值,才能最大程度發揮員工的潛力。

“硬核”女高管是怎样炼成的?

(施耐德電氣中國區人力資源高級副總裁張琰琰)

吸引女性員工和培養女性高管正是包容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施耐德電氣CEO趙國華表示:“我們始終將促進女性發展和性別平等作為首要任務。很自豪能夠培育包容的企業文化,在工作中關注女性領導者、充分賦權並認可她們。”只有公司上下認為包括女性在內的多元員工是高業績的一大保障,且對女性升遷沒有性別偏見的時候,女性管理者才有可能成長起來,而僅關注個體的女高管培養是不可持續的。

施耐德電氣不僅是聯合國HeForShe IMPACT運動的擁護者,集團CEO和區域市場總裁100%承諾踐行聯合國婦女賦權原則,此外還在全球推出消除隱性偏見(Hidden Bias)的系列課程,旨在“為任何地方的所有人提供平等的機會,從而貢獻自己的最大力量。”

最近,施耐德電氣在人力資源方面獲得了多項全球獎項,包括連續三年同時入選《財富》“全球最受讚賞公司”排行榜和彭博性別平等指數(GEI)、榮登《金融時報》“2020年度全球多元化領袖企業”排行榜等,這都是對施耐德電氣在促進文化多元以及性別平等方面的認可。

推行促進平等的制度而非單純“照顧”女性

理想狀態下,男女平等的標誌是性別不再是考量的維度,在公平的環境下唯才是舉。但現階段,制約女性發揮能力的社會心理、壓力依然存在。為了讓女性能更好地發揮自己的潛質,施耐德電氣制定了諸多促進平等的制度化措施。

從招聘開始,施耐德電氣除了舉辦招聘女性員工的宣傳活動,還設置招聘女性員工的目標。過去2年,人力部門招聘女性技術員工的KPI是不能低於40%。此外,施耐德電氣中國研發中心還通過校園招聘會、技術分享會、女性人才培養項目等方式,吸引優秀女性技術人才的加入。

張琰琰認為,“為每位員工提供包容的休假保障,使員工能夠在重要家庭時刻裡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生活和工作,這對他們來說至關重要”。施耐德電氣在全球範圍內推行的家庭休假政策,包括全薪看護假,方便員工為有嚴重健康狀況的直系家庭成員提供照顧,確保員工能平衡生活和工作,從而達到最佳工作狀態。

在薪酬方面,施耐德電氣一直奉行同工同酬原則。目前性別收入平等的調整流程已被納入全球年度薪酬審核中。公司還編撰了一系列宣傳與培訓材料,用於管理層和人力資源部門的培訓,推動他們在人才招聘、晉升和薪酬審核中做出公平的決策。

適當向上助推但不破壞“平等”

在張琰琰看來,要更好地幫助女性員工向上發展,就要在恰當的時機給予她們一定的“推力”。目前,施耐德電氣制定了一系列的保障措施,人力部門會提醒高管注重女性人才儲備,併為她們組織培訓和交流活動。公司還推出了“女性領導人計劃”,每年選拔120名處於職業發展中期、平均工作經驗為8-15年的高潛質女性員工進行培養。2012年以來,施耐德電氣中國區已有約130名女性員工參與了該項計劃。

但這都建立在男女機會平等的基礎之上。在施耐德電氣獲得升遷並不一定看男性或女性,也不完全基於過往的業績,同時也看中潛質。這對女性來說相當重要,考慮到女性面臨的社會壓力及挑戰,向上發展時候,她們的意願未必那麼明顯。

來自施耐德電氣中壓研發的副總裁姜嵐目前領導一個180餘人的研發團隊。2010年,當上司任命她為工業研發團隊負責人時,她“完全沒有想到”。但經過一年的努力,姜嵐對團隊的管理已遊刃有餘,此後她的團隊成為全球範圍內執行力最強悍的研發團隊之一。2016年,在工業事業部工作15年後,儘管專業背景跨度巨大,公司仍看重並信任她的潛質與能力,安排她負責中壓的研發,開始完成新的挑戰。

施耐德電氣全球技術標準化管理副總裁餘芳也是一例。目前她領導一個由80餘位元器件和材料專家組成的跨國科研團隊。2011年,她已經在施耐德電氣工作了10年,工作駕輕就熟,希望到一個跨文化環境中工作。餘芳當時的領導便將她推薦到美國帶領一個科研團隊,但該職位此前從未由女性擔任過,且團隊成員分散在文化偏保守的地區。雖然餘芳缺少跨文化管理的經驗,但源於公司和上司對她的信任,使餘芳有機會完成這項挑戰,開啟了她的跨文化管理之路。

越來越多的企業走在了多元與包容文化建設的前沿。張琰琰表示,女性高管的培養並非只看重個體,而是著力於適合女性成長、又不傷害男性員工利益的平等土壤。唯有此,才能讓有潛力的女性管理者一批批成長起來,從而湧現越來越多的“硬核”女高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