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4 如果對陣巴頓的不是葉問而是李小龍,有沒有必勝把握


如果對陣巴頓的不是葉問而是李小龍,有沒有必勝把握

《葉問4》作為一代宗師葉問系列的謝幕片,承載了觀眾太多的功夫情結。相信不少人和我一樣,對這部影片的期待超越了以往三部的全部。

不過令人驚喜的是,《葉問4》並沒有令人失望,酣暢淋漓的打鬥,揮灑自如的動作,毫不拖泥帶水,把中國功夫的博大精深體現得淋漓盡致。

在影片中,老邁的葉問拖著一身病痛挺身而出,為捍衛中國功夫而戰,與美國軍官巴頓的一場打鬥更是精彩絕倫,讓人大呼過癮。

看完之後 ,不由得想,如果對戰巴頓的不是葉問,而是李小龍,能否有必勝的把握呢?

一、影片中李小龍的對戰記錄

《葉問4》的背景是1964年,那時李小龍剛剛創立“振藩國術館”,每天忙著到處表演,傳播中國武術。電影裡也很好的還原了這一畫面。後來有一段波折,就是葉問剛來美國,和李小龍在飯店的時候,一群練跆拳道的老外看不起李小龍的功夫,上門挑釁,被李小龍很快打敗了。這時候出來一個人高馬大的老外壯漢,和李小龍在巷子裡有過一段精彩的打鬥。其中,陳國坤飾演的李小龍耍雙截棍的場面神還原了真實的李小龍,不禁讓人夢迴《精武門》,著實讓人熱淚盈眶。

如果對陣巴頓的不是葉問而是李小龍,有沒有必勝把握


在電影中,李小龍對陣壯漢,雖然說勝得比較輕鬆,但也費了一番功夫。我們知道,李小龍的功夫的要旨就是力量與速度,能一招打倒絕不浪費第二招,這個壯漢能在李小龍手上挺過這麼長時間,也說明李小龍的武學境界還沒有達到巔峰。事實上,李小龍在1967年才創立截拳道,而這個時間節點,離影片中所展現的時代還隔著三年時間,也從側面印證了這一點。

二、哥連的實力

要討論戰力,有一個人繞不過去,這就是哥連。對,就是下圖這位老哥。

如果對陣巴頓的不是葉問而是李小龍,有沒有必勝把握


哥連從外表看是一個人高馬大的肌肉男,作為軍隊裡空手道的教官,實力還是有的。剛開始和赫文打,赫文沒挺過十招,我以為是赫文太菜,沒學到李小龍的精髓,直到看到後來哥連單挑中華總會的各位師傅,才知道這原來也是一個狠角色。

當時萬宗華不在,若不是葉問及時出手,恐怕中華總會的各位師傅要全軍覆沒了。而哥連除了打蔣師傅有點吃力之外,其餘人幾乎是秒殺。

那哥連和巴頓的差距有多大呢?電影中哥連差不多是巴頓的一個小迷弟,對巴頓的命令唯命是從。他們都有單挑中華總會的記錄,都和葉問交過手。巴頓打中國總會的各位師傅,雖然說佔了一定的優勢(多人受傷),但幾乎沒出什麼力氣。再看他們和葉問的交手,葉問打哥連幾乎無傷,但和巴頓對戰時,卻是殘血極限反殺。因此,哥連雖然作為反派的二號人物,實力明顯低於巴頓,略低於萬宗華。

如果對陣巴頓的不是葉問而是李小龍,有沒有必勝把握


為什麼要分析哥連?

在電影中,李小龍主要使命就是中國功夫的文化輸出,赫文想把李小龍的功夫在軍隊推廣,這才有了哥連大鬧中秋晚會。所以說,雖然哥連和李小龍沒有直接交過手,但李小龍在軍隊推廣中國功夫的主要阻礙就是哥連所代表的的空手道。從這個層面上說,兩人是直接的競爭夥伴,也是宿命的對手。

在葉問的認知裡,功夫的主要用途是保護弱小,李小龍更簡單些,就是擊倒對手。從這一點看,和哥連倒是有異曲同工之妙。哥連的戰力應該在小巷子那個壯漢之上的,但不會高出太多,若李小龍如果真和哥連對戰,勝得絕不會比葉問輕鬆太多。

三、萬宗華的真實戰力

電影裡萬宗華謎一般的戰鬥力主要體現在前一刻還跟葉問打平手,後一秒就被巴頓打得抬不起頭來。

其實這倒是誤會萬宗華了。之前萬宗華和葉問比武時,純粹是武術交流,只比勝負,不拼生死,所以比的純粹是招式上的輸贏,而沒有力量的加成,更不會拼命去打。剛開始萬宗華不知道葉問受過傷,雙手對戰的時候還有來有回,後來單手比鬥,葉問明顯就有勝勢了。若不是後來地震的意外,勝負之數還真不好說。

如果對陣巴頓的不是葉問而是李小龍,有沒有必勝把握


而萬宗華對戰巴頓的時候,既分勝負,也決生死,所謂“一力降十會”,在絕對的力量面前,所有的招式都是紙老虎,萬宗華打巴頓十下,巴頓毫無損傷,但巴頓打萬宗華一下,萬宗華就受不住。

萬宗華固然是一代武術大家,但所學的,主要是武術內在的靈魂,他在唐人街數十年的隱忍,不肯“走”出去,造成了他的實戰經驗比較缺乏,碰到戰爭中磨礪出來的空手道高手,自然討不到便宜。

而這一點在葉問身上得到了很好的解決。葉問從第一部到第三部,是一路打過來的,所以實戰經驗之豐富,力量之強,早已勝過一般的武術名家許多。加上他本身又是詠春一脈的高手,對陣巴頓這樣的靠力量取勝的敵人,才有了絕地翻盤的可能。

四、李小龍為什麼不出手

在電影中,李小龍的唯一一次出手,是打巷子裡的壯漢。後來中華會館幾乎團滅,李小龍也沒有挺身而出。如果說哥連大鬧中秋晚會的時候,李小龍不知情還說得過去。後來巴頓二次上門,葉問把受傷的師傅們帶到李小龍的武館,李小龍還是沒有出手,而是絕症纏身的葉問站了出來。

這難免讓人覺得奇怪,李小龍為什麼不出手呢?

如果對陣巴頓的不是葉問而是李小龍,有沒有必勝把握


我覺得,李小龍不出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相比於萬宗華等的保守,李小龍更開放一些。萬宗華教徒弟從不教外國人,而李小龍的徒弟幾乎全是外國人,甚至把武術基礎印刷成冊,在市面上流通。對於李小龍來說,功夫無國界,能夠擊敗敵人的都是好功夫。而這後來成為李小龍創立截拳道思想的基礎。因此,他雖然也是中國人,也曾多次幫助華人,但說到底,他並沒有萬宗華等的同仇敵愾之心。

再者,李小龍在當時的美國社會有一定的影響力。從李小龍在美國各種社交場合可以自由的舉辦表演來看,李小龍在當時的美國社會已經有了一定的地位,而且他的徒弟們中不乏有身份的人物,比如赫文。如果他要讓中國武術在美國得到認可,尤其是作為軍中格鬥的必修課,就一定不能明著和海軍陸戰隊的軍官對著幹。

還有最主要的一點,李小龍認為這只是一次尋常的挑釁。

之前那群練跆拳道的老外找李小龍挑釁的時候,李小龍就曾對葉問說過,這種事情經常會發生。萬若男在學校被欺負,她也說這種情況經常出現,中華總會也不是第一次被美國移民局刁難。所以對於李小龍來說,這些事情都已經是司空見慣,見怪不怪了。以往中華總會都能安然應對,這次自然也能。

如果對陣巴頓的不是葉問而是李小龍,有沒有必勝把握


之所以這次會引起各位師傅包括萬宗華的憤慨,主要還是葉問去了美國,激起了這些人的血性。試想,如果葉問恰好沒去呢?萬若男還是一樣會被欺負,巴頓的女兒還是一樣會受傷,哥連還是一樣會去中秋晚會鬧場,只不過也許萬宗華會選擇繼續隱忍,而不是站出來和巴頓決鬥罷了。

五、那麼,如果李小龍出手,能不能打贏巴頓

由於二人沒有實際交過手,所以只能粗略的做一些分析。

從葉問和巴頓的交手來看,葉問主要吃虧在力量不足,如果葉問的力量足以和巴頓相媲美,估計巴頓很難在葉問手上走過十招。在電影中有一個鏡頭,葉問的雙拳像雨點一般砸在巴頓臉上,巴頓只反擊一下,就把葉問的攻勢化解了。葉問畢竟吃了老了的虧,加上又身患絕症,自然不比年輕力壯的時候。

如果對陣巴頓的不是葉問而是李小龍,有沒有必勝把握


但這些缺點,恰好李小龍都能完美的補足。首先,李小龍正當盛年,對於詠春拳的領悟,就算沒有葉問深刻,相差也絕不會太大。而且,李小龍本身就是實用主義的擁躉者,所創截拳道更是將武術的實用性發揮到了極致。因此對於力量的把握,只會比葉問更加深刻。

電影中有一個細節,在武術表演時,李小龍一拳擊出,對面一人騰空飛出,倒在椅子上退出老遠,所以此時的李小龍無論是力量還是速度,都已經到達了一個常人難以企及的高度,就算比不上巴頓,但想來已是相差不遠。

如果對陣巴頓的不是葉問而是李小龍,有沒有必勝把握


李小龍的動作或許沒有葉問萬宗華等人好看,但實用性上,絕對更勝一籌。

因此,如果是創出截拳道之後的李小龍對陣巴頓,巴頓百分百完敗。但如果此時李小龍出手,李小龍應該也能夠勝出,或許比葉問輕鬆,但也不會輕鬆多少。

如果對陣巴頓的不是葉問而是李小龍,有沒有必勝把握


從2008年至今,四部《葉問》完整詮釋了一代宗師的一生。那時候,李小龍還只是在電影裡以彩蛋的形式匆匆出現。到了最終篇裡,昔日的風華少年終於成長成了參天大樹,在異國他鄉以自己的方式講述著中國功夫的故事。然而葉問卻已是垂垂老矣,後來更是淒涼死於癌症。

然而,更讓人唏噓的是,僅僅相隔一年之後,另一位武術宗師李小龍也如流星悄然墜落,在最璀璨的年華里,永遠離我們而去。


如果對陣巴頓的不是葉問而是李小龍,有沒有必勝把握

好在,大師雖已遠去,武術精神卻仍在流傳。他們活在熒幕裡,活在記憶裡,活在中華兒女的骨髓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