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7 四十年沉浮,中國玻璃還看沙河?

談玻璃,看沙河,是中國玻璃人的習慣。


以沙河為中國玻璃行業風向標,各大資訊為其單闢板塊。尤其是全國玻璃期貨基準價區調整到沙河後,就更加確立了沙河在中國玻璃版圖的中心地位。


隨著行業競爭壓力的增大和國家環保政策的施壓,“停產、搬遷、貨運困難”一系類消息頻出,“虛假繁榮”、“名存實亡”的說法也越來越多。


可以說沙河玻璃見證了中國玻璃產業四十年的發展,作為中國玻璃現貨、期貨、大宗商品三大市場定價中心,它的命運牽扯著整個玻璃行業的命脈。


1.從0到110億的發展歷程


河北省沙河市玻璃,起步於上世紀80年代,以碎玻璃生產為起點,逐步拓展到再生玻璃生產。


1996年底,沙河玻璃全線爆發,生產線達128條,年產2000萬重量箱左右,碎玻璃消耗量全國一半。至此成為中國平面玻璃至關重要的產地。


隨後在國家產業政策和市場變化的雙重壓力下,沙河玻璃結束了粗放式暴力發展的道路,開始了淘汰小平拉、更新改造的二次創業。


到2000年底,大部分生產線完成了格法改造,"一窯兩線"以上的大格法生產線為主流,優質浮法玻璃開始佔據主導地位,壓延玻璃、凹蒙玻璃、乳化玻璃等初加工企業開始湧現。


四十年沉浮,中國玻璃還看沙河?


沙河玻璃市場份額逐步擴大。暢銷全國(除西藏、臺灣外),銷售網絡穩固。出口量增速較快,2006年出口額達2500萬美元。


當地各類玻璃深加工企業600餘家,年消化玻璃原片7500萬重量箱,玻璃深加工率達40%以上,可生產1000餘種玻璃深加工產品。


去年,經全國質量認證中心評定,“沙河玻璃”繼續上榜區域品牌價值百強榜,品牌價值攀升至154.71億元。


去年一季度,沙河市玻璃產業完成增加值25.4億元,營業收入110億元,上繳稅金3.07億元,實現利潤8.14億元。


2.“上大淘小”精準發展定位


隨著產業發展模式的改革,玻璃產業開始了新一輪的"上大淘小"、改造提升,生產線幾乎減半,年產量穩定在5000萬重量箱左右,僅佔全國平板玻璃產量的12%。


產業上檔升級步伐加快,優質浮法玻璃產品兩年內將成為主流,已經建成投產20條生產線,8條正在建設。


四十年沉浮,中國玻璃還看沙河?

迎新玻璃集團投資7.8億元建設兩條Low-E玻璃生產線;安全實業公司投資8億元建設自潔淨玻璃生產線;迎新集團、鑫利公司合作開發光電轉化玻璃和高硼硅玻璃;正大玻璃有限公司與中國建材國際工程有限公司合作開發超白薄玻璃…


這些先進玻璃生產線的建設,將帶動玻璃產業實現新的跨越。


產品呈現品種多樣化,由過去的單一建築平板玻璃向多品種、深加工方向發展,裝飾裝修玻璃已具相當規模。


有l 8條在線壓延玻璃生產線,3條空心玻璃磚生產線,再加上90多家凹蒙、乳化玻璃企業,年生產裝飾裝修玻璃l 000萬重量箱左右。此外,還有微晶玻璃、中空玻璃、鋼化玻璃等玻璃及深加工產品。


產能增效優質環保化,近幾年,國家產業政策和環境政策的要求越來越嚴格,國際、國內市場出現較大的變化,沙河玻璃產業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


沙河玻璃作為工信部“玻璃產業壓減產能、提質增效轉型發展”試點和省智慧產業集群試點,沙河市按照扶優汰劣、扶大壓小的原則,自“十一五”以來共淘汰落後產能超過1億重量箱,生產企業從176家銳減到12家。


目前在產生產線37條,總產能已降到1.6億重量箱,在全國平板玻璃總量中的佔比不到20%。


3.“四大支撐"帶動可持續發展


(1) 大企業支撐


迎新、大光明、安全、長城等沙河重點企業對本地的產業帶動力不可忽視。引導和鼓勵企業新上一批國家產業政策支持的高新技術產品,加大資產重組力度,走精品名牌之路。


培樹新的全國影響力大型玻璃企業,依託這些大型企業集團帶動行業的發展,標樹沙河玻璃產業形象。


(2) 大園區支撐


大園區聚集大產業,大產業帶動大園區。相輔相成,互相作用。


加大玻璃工業園區內的水、電、路、氣、通訊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力度,抓緊謀劃和建設園區內的商務配套設施(玻璃貿易中心、商務中心、物流中心)、技術配套設施(原料分析化驗中心、質檢中心)。


沙河在打造全國性的玻璃生產基地和玻璃產品集散地的同時,還要注重科學技術和人才培育,沙河下一步將向著全國性玻璃高新技術孵化中心和轉化中心進發。


(3) 大開放支撐


大開放帶大投入,大投入促大發展。以開放的解放思想,搶抓機遇,立足國際、國內兩個市場,開展多方式、多層次、多渠道的招商活動,吸引更多的國際、國內大企業到沙河投資玻璃產業。


兼容幷蓄,去粗取精。以改善產業、產品結構,提高行業的整體競爭力,力求靠大開放帶動沙河玻璃業的大發展。


(4) 高新技術支撐


以玻璃研發中心為依託,積極爭取國家建材聯合會及協會的支持、幫助和指導。


以玻璃企業為主體,進一步加強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技術合作,建立自主開發和聯合開發的高新技術創新體系,走"產、學、研"相結合的發展道路,不斷培育有前瞻性和市場競爭力強的高新技術產品,加速高新技術成果的商品化、產業化進程,推動玻璃高新技術企業的不斷壯大。


進一步加大引進人才和培育縣域本土技術人才的力度,為玻璃產業的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4.有競爭才更要共同發展


雖然近三年玻璃原片價格持續處於高位,但這個價格在當下並未反映其真實的成本價值。一方面是成本上漲過快,一方面是需求減少帶來的市場價格調整。


到2020年,預計沙河玻璃總產量穩定在6000萬重量箱,可生產20餘種玻璃產品,其中優質功能、節能等高檔玻璃產量要佔總產量的80%以上。


在宏觀經濟深度調整期,一切都充滿了不確定性,選擇的方向性策略就顯得尤為重要。中國市場的多樣化,也給不同的企業以更多的發展空間和出路。


沙河玻璃產業正向深加工、多品種、高質量、高效益發展,相信依舊會發揮最大的玻璃生產加工集散的作用,持續成為中國玻璃發展的孵化基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