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哈佛大學推薦50本好書之一、史詩級力作,關於現實與逃避一定要讀

讀書與不讀書,人生大不一樣!用Kindle,拒絕打擾,感受沉浸式的閱讀體驗。

每個人都會遇到困難,時常給自己找尋藉口,逃避現狀,沒有直面的勇氣。

一方面渴望戰勝它,另一方面又畏懼失敗,像把頭埋進土裡的鴕鳥一樣,彷彿逃避就能讓困難不再存在一般。

今天小K為大家推薦的這部經典作品,講的是一個精神小夥兒在療養院內逃避自我後,重新找到勇氣面對現實的故事——《魔山》。

哈佛大學推薦50本好書之一、史詩級力作,關於現實與逃避一定要讀

《魔山》[德] 托馬斯·曼

每一天,

你都可以決定

成為不可戰勝的!

哈佛大學推薦50本好書之一、史詩級力作,關於現實與逃避一定要讀

在1912年,托馬斯·曼的妻子卡塔林娜因肺部染疾,在瑞士達沃斯肺病療養院(《魔山》裡療養院的原型)住了三星期左右,他也陪同前往。

正是在此期間托馬斯對周圍人物的精心觀察,才有了後來的《魔山》。

我們可以看到療養院裡住著各色各樣的人物,大多都是托馬斯就地取材,進行人物畫像。

《魔山》男主漢斯是漢堡一名見習工程師,在探望他表哥約阿希姆的時候自己也染上了肺結核。這一變故讓他不得不停下生活的腳步留院療養

哈佛大學推薦50本好書之一、史詩級力作,關於現實與逃避一定要讀

這一住就是七年,經受了療養院裡的酸甜苦辣後,安逸似乎腐蝕了他原本的雄心壯志。

眼看包括他表哥在內的許多病友悄然去世,他對未來的生活也產生了迷茫。人生的意義到底是什麼呢?

他逐漸發現自己不能如此,下定決定要有所改變。療養院的存在就像魔山一樣困住他,讓他一直選擇逃避。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炮聲響起之後,療養院裡的病人紛紛下山,漢斯也穿起了戎裝、在槍林彈雨中向前挺進——

故事就在硝煙瀰漫的戰場上結束。

哈佛大學推薦50本好書之一、史詩級力作,關於現實與逃避一定要讀

哈佛大學推薦50本好書之一、史詩級力作,關於現實與逃避一定要讀

主角漢斯原本只為探望生病的表兄上山小住幾日,不想最後竟停留了整整七年。

他並不是沒有機會走出魔山,做自己人生的主人。

他只是拖延,為自己尋找在魔山上繼續逗留的理由,把離開魔山為自己人生做主的決定一拖再拖。

魔山之上,人人成魔。

哈佛大學推薦50本好書之一、史詩級力作,關於現實與逃避一定要讀

醫生渴望病人得病,病人也渴望自己患病,甚至誇大自己的病情。他們想逃離的是療養院外面的世界,逃避那些他們原本應該盡的責任和義務。

盡職盡責的醫生似乎只是無休止地將病人困在這魔山之上,即便你身體健康。他們也迫切地渴望能檢查出點什麼問題。

當看到已經治好病的病人依舊停留在醫院,他們甚至開心到溢於言表。當看到已經下山的病人再次回來,他們努力想將他們繼續留在這裡。

書中,醫生對漢斯說出這樣一番話:

“你能成為一個比他(指他表哥)更好的病人,我敢擔保,我一眼便能斷定誰能成為合格的病人”

所以,什麼樣的病人才是“合格的病人”呢?

即便漢斯沒有什麼問題,他依舊在誇大自己的病情,與其說他在陳述自己的病情,不如說這種行為只是為了尋找心理安慰。

他只為了自己說服自己,過了心裡那道坎,給自己一個繼續留在療養院的理由!

哈佛大學推薦50本好書之一、史詩級力作,關於現實與逃避一定要讀

作者借在療養院裡的一位神秘兮兮的病人說了一番話:

“……實際上呢,在此地感覺比在家裡還舒服,生活懶散放蕩卻要求得到同情。”

他們是真的病了,他們享受的不是生病的狀態,而是享受疾病給他們豁免權。

他們不用接受外界的批評,不用承擔自己所需要承擔的責任和義務,更不用面對困難與挫折。

或許療養院裡的病人比誰都清楚自己到底有沒有病,到底需要住多久。

為了讓這份選擇更具合理性,《魔山》的故事裡才有了醫生。這更加強化病人對自己有病的認知,也讓不用走出魔山顯得更加正當與合理。

因為需要“治病”,所以必須“療養”。因為需要“療養”,所以不用走下“魔山”。

留在這裡,彷彿有了免罪金牌,可以盡情墮落而毫無負罪感。那些浪費的時間,那些原本需要實現的抱負,統統煙消雲散。

哈佛大學推薦50本好書之一、史詩級力作,關於現實與逃避一定要讀

可是留在魔山,等待他們的就是安逸到死亡,人生就此混過。

哈佛大學推薦50本好書之一、史詩級力作,關於現實與逃避一定要讀

魔山本身就是一個神話,一個具有多重意義和魅力的象徵。

德國的魔山是布羅肯山,歌德筆下的魔鬼靡非斯特曾領著犯了過錯的浮士德登上這座危險的魔山,參加“女巫們的安息日” 。

這一天 ,可以逃避一切去無法無天的狂歡。

托馬斯·曼這部作品寫於上個世紀初,一戰爆發前。 二戰期間,由於撰文譴責法西斯對德國文化的歪曲和破壞 ,被迫流亡國外。但他一直沒有懈怠寫作,不受外界因素影響。

哈佛大學推薦50本好書之一、史詩級力作,關於現實與逃避一定要讀

二戰期間,由於撰文譴責法西斯對德國文化的歪曲和破壞 ,被迫流亡國外。但他一直沒有懈怠寫作,不受外界因素影響。

直到死,托馬斯·曼都在創作作品,充實自己的人生,可以說他從來沒有踏入他寫的魔山。

哈佛大學推薦50本好書之一、史詩級力作,關於現實與逃避一定要讀

時隔百年,這部作品依舊為我們敲響警鐘。

《魔山》最讓人不解的地方在於,明明書裡的人物知道自己的困境、知道自己要戰勝什麼,

可偏偏給自己找理由、找藉口,拖延下去、搪塞下去,只為了那麼哪怕片刻歡娛。

似乎這份片刻的歡娛真的能幫助他們逃避掉什麼似的。

當無數個這樣歡娛的瞬間組合在一起時,現實被逃避了,他們整個人生也結束了。

在人生的岔路口上,難免會走上“魔山”。逃避現實,沉溺其中,如果沒有一個無形的手為你書寫一個“一戰”的外力因素,你會直面一切嗎?

讀《魔山》,你一定會有自己的答案!

它會讓你認識到一個人在選擇逃避現實時會有多懦弱,同時也認識到一個人重振旗鼓走下魔山時需要多麼大的勇氣。

魔山一直都在,每個人的心裡都有,《魔山》幫你找到自己的答案!

搜索關注微信公眾號【亞馬遜Kindle】在字裡行間,一起漲姿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