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中國科研經費近4000億美元,僅次於美國全球第二,基礎研究卻不強

近日,我國科技部 發展改革委 教育部 中科院 自然科學基金委關於印發《加強"從0到1"基礎研究工作方案》的通知

中國科研經費近4000億美元,僅次於美國全球第二,基礎研究卻不強

通知強調,加強"從0到1"的基礎研究,開闢新領域、提出新理論、發展新方法,取得重大開創性的原始創新成果,是國際科技競爭的制高點。"從0到1"原創性突破,既需要長期厚重的知識積累與沉澱,也需要科學家瞬間的靈感爆發;既需要對基礎研究進行長期穩定的支持,也需要聚焦具有比較優勢的領域,進一步突出重點,有所為、有所不為。

其中特別強調了,優化基礎研究投入結構,依託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國家科技計劃等,對關係長遠發展的基礎前沿領域加大穩定支持力度,努力取得重大原創性成果和關鍵核心技術突破。

改革開發40年,中國科技實力為何仍然"大而不強"?

近十年來,全球科研經費排名中,中國已位居第二,以2018年統計數據為例,排名第一的是美國,一共4765億美元,中國排名第二3706億美元(臺灣地區除外)。

中國科研經費近4000億美元,僅次於美國全球第二,基礎研究卻不強

僅從科研經費絕對額看中國已經屬於支出大國,但從硬實力比較看,我國雖然已經子啊某些領域有了質的飛躍,甚至超越歐美髮達國家,但整體科技實力仍然不強。

中國科研經費近4000億美元,僅次於美國全球第二,基礎研究卻不強

第一名美國:

  2018年為止,美國的大學彙集了全球70%以上的諾貝爾獎獲得者。  在全球最頂尖的20所大學中,按科學貢獻度計算,美國佔了17所(清華大學大約排名在600名左右)從麻省理工到加州理工,培養了全世界最好的工程師和最頂尖的科學家。全球十大科技頂尖公司,美國佔據了八家!英特爾向全世界提供芯片,微軟公司和甲骨文公司佔據了軟件業的基礎市場(從百度到騰訊到中國各個政府部門,都使用甲骨文提供的數據庫軟件和技術)。

  美國擁有全球最頂尖的實驗室,在軍工領域,在航空航天領域,在醫學技術領域,在信息科學領域……美國以無可匹敵的實力和壓倒性的技術優勢雄居世界之首。

第二名英國:

R.R.發動機。這樣一個發動機,牽動的是材料、機械、動力諸多的領域。中國的大飛機夢剛啟程。我們所見的都是日本和德國的設備,但是這些機器設備最核心的部份大多使用了由英國ARM公司設計的芯片。諾獎人數,次於美國,居世界第二。在世界最好的200所大學中,美國佔據了75所,英國佔據了32所,遠遠超過其它國家。

第三名日本:

  美國國家專利局的專利申請數中,日本是僅次於美國自己本身的第二大國,這一直被視作是日本創新能力的一個重要指標。在全球大學的排行榜和對世界科技貢獻度上面,日本的大學僅次美英。

  日本擁有很多大集團和大公司,如東芝,三菱等等,這些公司都擁有很強悍的科研實力,日本注重細節的精神讓他們的產品在市場上擁有更好的用戶體驗,從而佔據市場,這也讓他們擁有更多研發經費。從開始的仿造到後來的技術創新,日本的崛起成為亞洲的一個神話。

第四名法國:

  巴黎擁有相當多的知名大學,法國大學一般分為高等商學院和工程師學院,是典型的精英教育模式。

  與英國不同,法國保持科技優勢是通過國家的高投入來實現,法國擁有五十多名諾獎獲得者,十多名菲爾茲獎獲得者。在20個關鍵科研領域,法國都居於世界前列,儘管浪漫的法國人似乎比日本人和德國人都更慵懶,但在科學研究上面,他們更富有創新精神和冒險精神。

第五名德國:

   迄今為止,德國有七十多位獲得諾貝爾獎,要多於法國和日本。德國的科技來源於德國的教育,更來源於德國的製造業。

中國科研經費近4000億美元,僅次於美國全球第二,基礎研究卻不強

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物學獎

基礎研究薄弱,投入不足,唯論文、唯職稱傾向需要徹底扭轉

國務院於1986年2月14日批准成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自然科學基金委根據國家發展科學技術的方針、政策和規劃,有效運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支持基礎研究,堅持自由探索,發揮導向作用,發現和培養科學技術人才,促進科學技術進步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逐漸形成和發展了由研究項目、人才項目和環境條件項目三大系列資助格局。堅持以創新能力建設為主線,以培養和造就大批創新人才為核心,以創新環境建設為重點,以機制和體制創新為保障,不斷提高國家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

國家基金委的設立是從國家層面推動科技的創新,很大程度上是效仿美國國家基金委的運作模式,自基金委成立至今的30年來,為我國的科技創新作出了突出貢獻。

但僅就2018年的投入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財政預算280.5億元,實際上中國的基金委每年支出用於自然科學領域的費用並不算多,佔我國GDP的份額微乎其微。

因此此次通知也提到了推行代表作評價制度。對人和創新團隊的評價,注重評價代表作的科學水平和學術貢獻,讓論文迴歸學術,避免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傾向。建立國家重點實驗室新的評價制度。

學術打假,反腐力度需要繼續加強

《通知》也強調了,加強學風建設。提倡學術自由和學術民主,堅持嚴謹、求實的良好作風,力戒浮躁張揚之風,樹立誠信、嚴謹的正確導向,弘揚愛國奉獻、誠實守信、淡泊名利的科學精神。加強科研活動全流程誠信管理,對違背科研誠信要求的行為責任人開展失信懲戒,加大對科研造假等學術不端的懲治力度。

以前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李寧貪汙一案為例,吉林省松原市中級人民法院12月30日公開開庭審理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李寧及張磊貪汙一案。

中國科研經費近4000億美元,僅次於美國全球第二,基礎研究卻不強

公訴機關指控:被告人李寧系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擔任中國農業大學農業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農業大學生物學院李寧課題組負責人,還擔任多項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課題負責人。被告人張磊系中國農業大學農業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特聘副研究員、科技部多項課題負責人。被告人李寧同張磊利用其管理課題經費的職務便利,自2008年7月至2012年2月期間,採取侵吞、騙取、虛開發票、虛列勞務支出等手段,貪汙課題科研經費共計人民幣3756萬餘元。上述款項被李寧、張磊轉入李寧實際控制的公司佔為己有,並投資其他多家公司。

李寧案發當初,有報道稱"包括李寧在內的7名教授,弄虛作假套取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資金涉嫌2500多萬元"。在李寧被捕4年多期間內,該案分別於2014年12月23日、2015年1月26日兩次移送吉林省松原市檢察院審查起訴,在2015年8月20日、21日於松原市中級法院開庭審理後,近3年時間裡,此案再無任何下文。

2020 年 1 月 3 日,吉林省松原市中級人民法院公開宣判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李寧及同案被告人張磊貪汙一案,對被告人李寧以貪汙罪判處有期徒刑十二年,並處罰金人民幣三百萬元,對被告人張磊以貪汙罪判處有期徒刑五年八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二十萬元;對貪汙所得財物予以追繳,上繳國庫。

科學研究是一個國家能否真正強大的根本,只有我們能從監管層面、制度層面不斷完善,調整,才能真正成為科技強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