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6 美食篇---濰坊風味:燴火燒

槓子頭,是一種白麵火燒,俗稱"小山東鍋餅"。是一種起源於山東省壽光地區的一種特色傳統麵食。尺寸比巴掌稍大,外面都有一層金黃色的脆皮。槓子頭火燒,最大的特色就是,硬,香。不喜歡的人怕咯掉牙,一口沒要下來就不吃了,喜歡的人,愛之瘋狂。越嚼越香。

美食篇---濰坊風味:燴火燒

魏時期,濰坊出了一個非常偉大的農學家、美食評論家賈思勰,他在《齊民要術》中把山東的燒餅寫的十分詳細,把其分為酵法、白餅法、燒餅法、髓餅法,以及饊子、環餅、截餅等,這裡說的燒餅法就是現在所用的方法。《資治通鑑》中記載東漢人趙歧流落北海(即濰坊)以賣餅為生。這是文字記載以來較早經營燒餅的例子。可見那時濰坊的燒餅已經作為商品流通於社會。

歷史上濰坊有大批的農民利用農閒的時候來做燒餅,也就是今天的槓子頭,藉以增加一點微薄的收入。正宗的槓子頭火燒和麵時用水很少,有資料記載,1斤面,3兩水。面多水少,麵糰特硬,用手揉很費勁,所以,加工這種火燒的作坊就在牆上掏個洞,然後將胳膊粗的槓子一頭插進牆洞,一頭用手摁住,利用槓桿原理在案板上揉麵。久而久之,這種用槓子揉麵的火燒便得名槓子頭。傳統的槓子多用棗木槓,胳膊粗細,數尺長短。之所以選用棗木,是因其筋道大,不易折。槓子頭揉麵絕對是個力氣活,據老人們回憶,作坊一般由兩個壯漢輪流上陣,方能應付局面。

好啦,言歸正傳,雖然幹啃槓子頭非常香,但還有一種經典吃法那就是---燴火燒!快來跟我學學吧!

材料:槓子頭火燒,香菜,雞蛋,蔥姜,還有剛燒開的熱水

1:火燒掰成小塊,蔥姜香菜切好備用,雞蛋打散


美食篇---濰坊風味:燴火燒

美食篇---濰坊風味:燴火燒

美食篇---濰坊風味:燴火燒

2:炒鍋熱鍋涼油,油熱後加蔥姜炒香,撒適量鹽,加火燒碎塊炒至金黃後倒入開水,然後打入雞蛋

美食篇---濰坊風味:燴火燒


美食篇---濰坊風味:燴火燒

3:撒香菜出鍋


美食篇---濰坊風味:燴火燒

燴火燒是地道的濰坊美食風味小吃,這種味道深深的刻在我的記憶裡,因為這是家的味道,說到這裡,玄之有些想家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