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5 學習書法如何臨帖、臨帖的步驟、方法你們知道嗎?請閱讀此文!

臨帖的步驟、方法和要求,應該說對具備不同書法基礎的人都得有所不同,不同的個人經驗在方法、步驟上也是會有差異的。這裡所介紹的臨帖步驟、方法、要求,是對初學者來說的,是從嚴格練習基本功角度出發的。為了打好紮實的基本功,又要求有一定的速度和效果,就得講究方法。其具體步驟、方法是:

1.解散結體學筆畫

行書中有筆畫和連筆,有各種形態,在臨習全篇以前,要就單個字進行分類練習。這種分類,可以分筆畫,也可以分偏旁。按筆畫分的如點、橫、豎、鉤、撇、捺、挑、折等各類筆形。按偏旁分的如 “言”、“忄”、“氵”、“木”、“亻”、“宀”、“阝”、“辶”、“扌”、“金”、“口”等各類部首。這種分類筆形與部首的練習,一是有比較,練時印象深;二是單個練習,注意力集中,不會顧此失彼。目的是在臨寫全篇以前,對範帖的結體、用筆先有所研究、熟悉。分類以後,先用雙鉤摹出(可以用鉛筆,也可用毛筆),現在也可以用複印的辦法,分類進行練習。如對《蘭亭序》中例字的筆畫分析,於曙光先生在《天下第一行書》中作了一個歸納,現錄下來作為參考(圖97)。在練習過程中要注意筆法。

學習書法如何臨帖、臨帖的步驟、方法你們知道嗎?請閱讀此文!

學習書法如何臨帖、臨帖的步驟、方法你們知道嗎?請閱讀此文!

學習書法如何臨帖、臨帖的步驟、方法你們知道嗎?請閱讀此文!

學習書法如何臨帖、臨帖的步驟、方法你們知道嗎?請閱讀此文!

學習書法如何臨帖、臨帖的步驟、方法你們知道嗎?請閱讀此文!

學習書法如何臨帖、臨帖的步驟、方法你們知道嗎?請閱讀此文!

學習書法如何臨帖、臨帖的步驟、方法你們知道嗎?請閱讀此文!

2.分段臨摹打基礎

在分類個體練習之後,可以進行分段和全篇的臨摹。開始臨摹,分段字數可少一些,然後逐步增加,直至分段臨完全篇,才能紮紮實實地把基礎打好。分段臨摹如何進行呢?

第一,對臨。對臨時要求,先弄清筆法,即筆的運行、筆勢、起、收、使轉、轉折及筆畫的形態。下筆以後,用筆要符合或要像範帖的形態和筆勢筆姿,要對照範帖檢查所臨作業,反覆進行練習,直到準確為止。實際上這也解決了結體問題。在弄清和掌握熟練筆法以後,再把注意力轉移到結體和章法上來,看結體的緊密程度,收和放,上字和下字之間距離呼應、聯繫等,還存在什麼問題,並再臨幾遍。在對臨過程中,在腦子裡不斷加深對字形、寫法的印象,甚至閉起眼睛即會在腦際出現字帖中的字形。對臨階段,普遍容易產生的不足是臨摹者觀察往往不細緻,對範帖的點畫形態只看個大概就下筆了,寫出來也只能似乎相似,但極不準確。其次是也許感覺到了,但由於用筆還不熟練,表現不出來。所以對臨得好,需要時間,需要方法。初臨帖,寧願慢一些,但也要紮實一些。開始似乎慢一些,但經過幾段臨摹以後速度會快起來。切記“欲速則不達”。

第二,背臨。背臨的目的是為了創作的需要。許多人臨摹了很久範帖,但一旦離開範帖就不會寫了,在創作時就用不上。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他們在對臨時只是依樣畫葫蘆,臨摹時不記憶。

背臨是為了促進記憶,所以對臨階段就要一遍一遍地加深印象,理解和記憶範帖用筆和結體特點,通過一遍一遍的背臨就完全掌握了。當你臨完這個帖時,你也就基本掌握這家的書體了,創作起來就不會感到困難。

第三,意臨。臨範帖的意趣,不完全求形似,但又不能完全離開範帖,得存原帖的一定意趣,又有自己對藝術的意趣的追求。如王鐸臨柳公權帖(圖98),雖然臨的是《淳化閣帖》中柳公權的《聖慈帖》,但從結體到筆法,滲進了王鐸的意趣和風格。意臨是介於臨摹和創作之間的一種手段,也是臨摹的最後階段,它要求意臨者具有一定的藝術見解,並且能比較熟練地掌握傳統的技法。如果沒有具備這種條件,意臨就達不到目的。

對臨、背臨、意臨在實踐過程中,不可能截然分開,有個螺旋形提高過程,但注意力、時間等方面必須有重點,不可亂了步驟。亂了就會事倍功半,看起來似乎進度快,實際效果不佳,反而慢了。這裡要提醒的是,一家帖都未真正熟練,就去臨另外的帖,朝三暮四,最後哪家帖也未真正掌握,這顯然是很難提高自己水平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