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9 37年敗光中國一半文物,他賣主求榮:李世民昭陵二駿12.5萬賣美國

37年敗光中國一半文物,他賣主求榮:李世民昭陵二駿12.5萬賣美國

隨著居民財富的不斷增加,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投資古董,持有古董非常利於財富的保值與增值,但是有一類古董是絕對不能觸碰的,那就是文物。與一般的古董不同,文物具有特殊的文化研究意義,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瑰寶,任何文物倒賣都應該受到法律的制裁。然而,就在清末民初那個特殊的年代,卻有人利用販賣文物謀取私利,置國家利益於不顧,使得數十萬件珍貴文物流失海外。

盧芹齋絕對堪稱中國近代史上販賣文物界的大BOSS,經他手失落海外的文物沒有一萬也有八千,後世稱其為中國文物界的罪人。他盜賣文物,取悅歐、美帝國主義者,不僅賺得錢財,還周旋於美國上流社會,與洛克菲勒、摩根、範德堡等豪門巨賈做生意,可謂賣祖求榮至極,是個不折不扣的“賣國賊”!

出身貧寒,數典忘祖

盧芹齋1880年出生於浙江湖州盧家渡一戶殷實家庭,初名

“煥文”;後改名“芹齋”。他所出生的這個小村莊,自宋朝以後的數百年來都居住了一族盧姓族人。幼年時遭遇變故父母雙亡的他被送至遠方叔父家寄養,後來送至張靜江家做僕人。

這段出身在盧芹齋的杜撰下變了模樣,聲稱自己祖上進士輩出,上達天聽,然而這一切都找不到事實作證,最後只得“家人都已不在了”一語帶過。足見其對於自己的出身倍感自卑,羞於啟齒,一世都對身世遮遮掩掩。

37年敗光中國一半文物,他賣主求榮:李世民昭陵二駿12.5萬賣美國

在張靜江家為奴的日子,讓盧芹齋從此踏上了財富之路。當時的張家不僅在南潯當地富甲一方,就算是在全國也是數一數二的富庶大戶,坐擁大量土地,除了良田之外,還在江蘇和上海擁有多處房產。20世紀二三十年代許多上海出名的建築都在張氏家族的名下,如杏花樓、大上海電影院、大上海歌舞廳和大世界遊樂中心。

進入張家後,盧芹齋就被分配去伺候張家二少爺——張靜江。雖然張靜江身體有疾,行動不便,但是卻前程似錦。1902年清廷任命為駐法國商務參贊,盧芹齋有幸隨侍張靜江共同赴法,為其後來發跡奠定了基礎。

然而這段經歷也被盧芹齋美化為赴法求學,與張靜江的相識也演繹為了“碰巧在清政府的駐法公使處認識”,隻字不提其為奴為僕的經歷。這樣一個對自己出身全盤否定的人,就不難理解為何他能做出販賣文物此等數典忘祖之事。

改頭換面,飛黃騰達

背靠著張靜江這棵大樹,盧芹齋來到了法國,與當時敗落的清朝不同,他在法國見識到了前所未有的科技騰飛和社會發展。他開始改頭換面,剪掉了辮子,脫了馬褂,換成巴黎時下最流行的三件套西裝,穿上鋥亮的皮鞋,在張靜江開的商行裡做起了僱員。

37年敗光中國一半文物,他賣主求榮:李世民昭陵二駿12.5萬賣美國

這家名為“通運號”

的商行專營中國貨,茶葉、絲綢、古玩、瓷器,應有盡有。在商行工作的這段時間,盧芹齋憑藉自己的天資和靈敏的商業觸覺,抓住了法國人對於中國古董的偏好,將古董發展成為商行的主營業務,使商行生意日漸紅火,他也得到了老闆的賞識,升任掌櫃,成為了張家這所商行舉足輕重的人物。

通過張家商行,除了讓盧芹齋有機會接觸到上流社會,最大的裨益就是讓他有機會接觸到價值不菲的古董,學習如何鑑賞古玩,也為他日後倒賣文物奠定了知識儲備。

自立門戶,遍地開花

隨著國內辛亥革命的打響,張靜江將全副身心都投身革命,無暇顧及商行的生意,於1908年決定擱置生意,回國協助孫中山。對政治不感興趣的盧芹齋,則決定留在巴黎繼續他的古玩生意,開辦了自己的商行,名為“來遠”,同時摒棄了父母給他起的“煥文”,改名“芹齋”。

恰逢中國政局極不穩定,請政府垮臺,故宮內的古玩珍寶大量流失海外,盧芹齋憑藉多年積累下來的鑑寶能力,低價收購了不少的奇珍異寶,高價在歐洲市場上出售,掙得盆滿缽滿。1914年隨著美國經濟的蓬勃發展,帶動了中國古玩熱潮,盧芹齋再一次憑藉他傲人的商業前瞻力,轉戰美國,讓他的

“盧芹齋來遠公司”在紐約落地生根。

37年敗光中國一半文物,他賣主求榮:李世民昭陵二駿12.5萬賣美國

在那個東方人普遍受到歧視的年代,盧芹齋能夠與西方人建立長期穩定的商業關係。與他的言談舉止密不可分,雖然沒有受到過什麼正統的教育,但是盧芹齋在西方人眼中卻表現出了紳士般的優雅風度,待人謙恭,從未有過一點趾高氣昂,待人接物也非常有一套。逐漸在西方上流社會打響了名號,一躍成為了歐美的名人,成為了西方人眼中的

“中國古董教父”。

利慾薰心,底線全無

在巨大的利益驅動下,盧芹齋逐漸變得底線全無。1916年或1917年,盧芹齋主導了一樁著名的盜墓活動,他將唐太宗昭陵六駿中“颯露紫”和“拳毛騧”兩尊石刻浮雕販往了國外,這筆交易也是最為後世詬病的。

唐昭陵六駿是唐太宗李世民在打敗群雄、建立唐王朝時所乘的六匹坐騎的寫真石雕。它們一直列置在昭陵北闕三楹石室的東西壁間,是一組紀念性的高浮雕鉅製。在營建昭陵時,李世民下令將它們刻石立碑,與他永遠相伴。唐太宗還親自作詩六首,頌其風采,並命大書法家歐陽詢抄錄,刻在此六駿石碑上。

37年敗光中國一半文物,他賣主求榮:李世民昭陵二駿12.5萬賣美國

六塊石雕是中國藝術史上最偉大的傑作之一,它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都很高,早已馳名海內外。然而就是這樣無價之寶,卻被盧芹齋僅以12.5萬美元出售給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中國政府曾多次討要,然這筆交易程序合法,無形中增加了兩駿迴歸的難度。

盧芹齋倒賣文物37年,經他手流出的文物數不勝數。傳言,二十世紀上半葉流失海外的中國文物,有一半是經他之手售出的,其中不乏國寶級的文物。晚年時代的他也承認因為自己導致中國很多重要文物流失海外,但他認為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他也保護了文物免受戰火洗禮。但不管他如何為自己開脫,都無法洗白他為了一己私慾出賣國家文物的惡行,本質上他是個不折不扣的“賣國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