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2 常州這條以梳子命名的小街,史上為皇家特供,如今走入尋常百姓家

說起常州厚重的歷史底蘊,除了前邊咱們提到過的西瀛門城牆( )、京杭大運河,也少不了專門進貢給皇室使用的梳子。

“宮梳名篦,情同伉儷;延陵特產,花開並蒂”。

常州,春秋時期又稱延陵,這首古民謠所唱的就是常州有名的特產——篦梳。

篦梳,又稱櫛,與簪、髻、釵、步搖等並稱為 中國 古代八大發飾之一。

常州人從晉代(公元265-420年)開始做梳篦,迄今已有1700餘年歷史。隋朝開鑿的京杭大運河從常州穿城而過,當時運河兩岸的整街滿巷都是篦梳作坊,因此也就誕生了木梳街、篦箕巷的名稱。

常州這條以梳子命名的小街,史上為皇家特供,如今走入尋常百姓家


元代, 常州 梳篦從運河經長江出海,隨著水上 絲綢之路 傳到海外。到清乾隆時期, 常州 城中已是“削竹成篦”、“比戶皆為”的景象。光緒年間, 蘇州 織造府官員每年要到 常州 定製60把黃楊木梳、60把梅木脊樑象牙的高級梳篦,作為貢品進獻皇帝,這就是“宮梳名篦”的由來。


非常幸運的是,篦箕巷從名稱到位置,都保留至今。而且如今這條短短的巷子也依舊主打售賣木梳。

常州這條以梳子命名的小街,史上為皇家特供,如今走入尋常百姓家


篦箕巷位於城西古運河北 岸,從西瀛門城牆步行370米約5分鐘便是。

從西瀛門城牆走過來,看到這座文亨橋的時候,就到啦。

常州這條以梳子命名的小街,史上為皇家特供,如今走入尋常百姓家


當時並不知道這座古橋的來頭,但是第一眼就覺得造型規整美麗,石塊斑駁,一看就是飽經風吹雨打,還有橋身上突出的龍首,真的是頭一次看到這樣的橋,既飽經滄桑又堅固如初,望著就充滿感動和敬畏。

常州這條以梳子命名的小街,史上為皇家特供,如今走入尋常百姓家


回來之後,查閱了資料才知道,文亨橋始建於明代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三個孤拱形橋洞與水面形成三個大圓環。每當秋夜時分,明月倒映,三個洞環中均能看到,景色迷人,這就是聞名遐邇的"文亨穿月"之景。

常州這條以梳子命名的小街,史上為皇家特供,如今走入尋常百姓家

明朝開始在此設毗陵驛,供傳遞公文的差役和官員途徑本地時歇宿、換馬。清乾隆年間,毗陵驛也被稱為皇華館。

常州這條以梳子命名的小街,史上為皇家特供,如今走入尋常百姓家

接官亭叫做皇華亭 ,亭前的碼頭叫做大碼頭。如今這些遺蹟都在,而我們以現代人的視角去瞻仰,頗有種物是人非、穿越時空的感觸。

常州這條以梳子命名的小街,史上為皇家特供,如今走入尋常百姓家


篦箕巷古時候一到晚上家家店裡掛著宮燈,個個工場懸著照燈,徹夜不滅。晶瑩閃閃的燈綵映在運河 水裡 ,與岸邊船上燈火相映交輝,遠遠看去,一片錦繡景象,這就是 常州 西郊八景之一——“篦梁燈火”。

常州這條以梳子命名的小街,史上為皇家特供,如今走入尋常百姓家

現在這條小巷依舊主打木梳,兩側開了好些個賣梳子的店面。大多數都是在明淨的櫃檯裡擺放著供遊客挑選。

常州這條以梳子命名的小街,史上為皇家特供,如今走入尋常百姓家

梳子會做成各種精美的形狀,喜歡這套十二釵的


不過也讓我找到了一家古樸的店,很多大小、顏色各異的木梳散落在攤位上,一位老大爺在用機器不斷的打磨著、製作著,剛剛刨好的木梳柄散發著木材特有的香味。我也買了兩把,留作紀念。

常州這條以梳子命名的小街,史上為皇家特供,如今走入尋常百姓家


江南 有諺雲: 揚州胭脂蘇州花, 常州梳篦第一家。等這場疫情過去,答應我,一定去看看蓖梁燈火,去看看古老傳承的 篦箕巷。



大家好,我是世界走遍,希望通過我的相機與您分享這個世界的美好。全部圖片均為本人版權所有,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引用。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歡迎您點贊、轉發、評論。生命不息,步履不停;永遠年輕,永遠熱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