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第一場康震: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送)辛棄疾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第一場康震: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嘉賓康震點評:南宋詞人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最著名兩句是“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此外,“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也是名句。與第一句對照,顯示出辛棄疾一世的不得志。他原本是大英雄、大軍事家,25歲已經立大功,衝鋒陷陣,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和探囊取物。他不是我們想象中的文弱詞人,與陸游、蘇軾皆不同,辛棄疾是真正既可以上馬打仗,又能下馬寫文。無奈他是從北方南投至南宋的,從根本上就得不到信任,所以朝廷只讓他與農民起義軍作戰,是發憤為詞,全是懷才不遇,因此才以廉頗自喻。

「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第一場康震: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嘉賓蒙曼點評:詞人說詞,從歷史的維度看,其實有時候也不太一樣。比如辛棄疾講,“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是很淒涼的一件事。“佛狸”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燾。拓跋燾是來攻打南方的,後來在那裡建立了行宮,最後行宮變成了祠,老百姓根本不知道供奉的是誰,也去進行祭奠。現在我們把當時看成是民族融合的一個時代,正因為太武帝拓跋燾統一北方,因此,在所謂的盛唐氣象中,也有著鮮卑族巨大的文化因子。這個政權後來演化成北周,北周演化成隋,隋演化成唐。中華民族的英雄,其實本來是包含這些人的。但辛棄疾處在他特定的歷史情境之下,覺得“佛狸祠下”和“神鴉社鼓”是令人心酸的一件事。但從另一個角度看,中華民族不正是這樣逐步傳承,一點一點壯大的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