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心理學“德西效應”:別總盲目獎勵孩子了,孩子只會越獎勵越差勁

關於"德西效應"

有時候孩子做不好一件事並非是他們缺乏做事的能力,而可能是他們內心少了一份熱情和動力,這時候就需要家長來引導孩子。就好比孩子學習缺乏動力,成績總是不理想。而家長們大部分會通過以下兩種方式來幫助孩子。

一種是利用家長身份強迫孩子必須完成學習任務,甚至責罵孩子成績不理想。另一種則是通過獎勵的手段來促使孩子學習,如獎勵玩具、書籍、出行機會等等孩子感興趣的事情。第二種也是大部分家長比較青睞的做法,畢竟獎勵聽起來會比懲罰更能引起孩子的興趣。但盲目地獎勵孩子,真的會對孩子產生作用嗎?

心理學“德西效應”:別總盲目獎勵孩子了,孩子只會越獎勵越差勁

心理學家愛德華·德西曾說過這樣一句話:"適當的獎勵能夠幫助個體鞏固其做事的內在動機,但獎勵過多卻反而會降低其本身的興趣。"在1971年的時候,德西曾經做過一個實驗。他讓孩子們分成兩組一起做題,第一組孩子完成之後能夠得到一份獎勵,第二組則沒有。第一輪做題結束之後,他又讓孩子們自己選擇是否無償做題,這時候,第一次有償做題的孩子表現出了不願意,而另一組孩子則樂意地接受。

這個實驗就是"德西效應"。它講的就是在孩子學習時,他們會理所應當地要求要自律,而當家長一直通過獎勵的方式去"逼迫"孩子被動地學習,那麼"自律"就變成了"他律",這也就導致了在之後沒有獎勵的學習中,孩子會變得更加冷漠,不願意去學習,這也讓孩子形成功利心。

長期用獎勵的方式來讓孩子成長的家長,實際上通過這個方式讓孩子擁有前進的動力和信心。但是這樣帶來的結果就會是,孩子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知道有沒有回報,一旦沒有回報孩子就可能置之不理。原本是孩子自己需要努力的事情,卻慢慢變成了家長們要時刻"給好處"的事情,這樣的本末倒置,孩子只會孩子越獎勵越差勁。

那麼,為什麼盲目獎勵孩子,會造成這樣的後果呢?原因有幾個:

首先,容易讓孩子轉移目標。

當家長通過獎勵去誘導孩子時,就容易將孩子原本努力的目標轉移到獎勵上去。就好比孩子成績墊底,家長告訴孩子:如果下次考試能夠進班級前幾名就帶孩子去博物館。這時候,孩子的目標就悄悄變了,原本是成績進步,有了這樣一個獎勵條件之後,目標就會變成:如何去博物館。

心理學“德西效應”:別總盲目獎勵孩子了,孩子只會越獎勵越差勁

不可否認的是這樣的獎勵在剛開始實施的時候可以激勵到孩子,讓他們達到家長的要求。然而一旦獎勵結束,孩子就容易放鬆下來,從而導致成績下降,直到下次家長又提出獎勵條件之後,孩子再重新努力。當努力的目標轉移,孩子心理就會產生一種理所應當:,你不給我什麼獎勵,那我為什麼還要努力學習?因此,這樣的教育方式要不得。

其次,會讓孩子變得更貪婪更有功利心。

人在出生的時候,是不存在什麼貪婪的想法的,貪婪往往是後天產生的心理,而家長盲目地獎勵孩子就可能是導致孩子出現貪婪心理的原因之一。

獎勵實際上屬於反饋機制中的正反饋,也就是當孩子付出了什麼樣的努力之後,家長就要對應地給予孩子什麼樣的獎勵反饋。一個孩子原本在班級中排名倒數,家長答應他排名前進是為,就獎勵50塊錢零花錢。在孩子達到目標之後,家長又說能夠再進十名就獎勵一百塊。那麼孩子就會開始計算,為什麼一開始墊的進步是50塊,現在再進步卻還是一樣的獎勵。他們甚至會覺得不划算然後開始和家長談條件,原本是為了孩子好的事情,卻變成了一樁滿足彼此的"買賣"。

心理學“德西效應”:別總盲目獎勵孩子了,孩子只會越獎勵越差勁

孩子會隨著家長期望的難度升級而提出更多的要求,而如果家長不答應更高的要求,孩子就可能不會去做,這實際上就是孩子的貪婪心和功利心在作祟。

最後,容易產生厭倦心理

有家長可能會疑惑:為什麼都給了孩子獎勵了,他們還會產生厭倦心理?實際上,讓孩子厭倦的不是家長給的獎勵,而是努力。因為當家長對孩子提要求的時候,他們也許並不能一口氣就完成好,於是當孩子一次次為了獎勵去努力卻總是失敗時,他們就會開始厭倦努力,會覺得這樣的獎勵不要也罷,反正自己沒有損失,最終就容易造成自暴自棄的後果。

因此,家長們應該知道:獎勵實際上是把雙刃劍,不把握好這把劍的度,反而會對孩子的心態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因此,為了避免出現這樣的後果,家長給予孩子的獎勵更多的應該是精神上,而不應該是一昧的物質獎勵。讚揚和認可更能夠讓孩子在精神層面上得到滿足。如果要用物質獎勵則一定一定要慎重,否則一旦孩子養成習慣,便為時過晚了。、

把握好獎勵的度,適當的獎勵機制能夠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1、獎勵一定要適度

記得小時候開始學舞蹈的時候,媽媽為了讓我能夠堅持下去,便跟我說只要我堅持跳一年就帶去旅遊。在那一年的學習裡,我對舞蹈抱著極大的興趣和動力,因為我知道只要我堅持一年就能夠看到我一直心心念唸的風景。一年之後當願望實現了,我對舞蹈的熱情也隨之減少,慢慢地連動都不想動了。

心理學“德西效應”:別總盲目獎勵孩子了,孩子只會越獎勵越差勁

不管是學什麼,學習的內在動力才是堅持下去的重要原因,家長可以利用適多的獎勵去激勵孩子,但值得注意的是:孩子的興趣一定要是大於獎勵本身,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真正形成努力的興趣,併為之堅持下去。

2、獎勵需要具有一定的原則

比起物質獎勵,有時候精神獎勵更能激發孩子的自覺。就好像一個懂禮貌的孩子,就算家長們沒有在她每一次表現之後給予金錢或者其他物質的獎勵,而是輕輕用眼神或言語告訴她:"你表現得很好。"那麼,孩子照樣會知道懂禮貌是一個好孩子應該具備的素養,這件事情是對的,那麼他便會堅持懂禮貌。

心理學“德西效應”:別總盲目獎勵孩子了,孩子只會越獎勵越差勁

獎勵不應該是盲目的,為了滿足自己的目的而設置的,它需要讓孩子知道自己是被重視的被認可的,只有遵循一定的原則的獎勵才能給孩子提供實質的幫助,從而讓他們一直堅持做對的事。

3、要注重內在動機

孩子在剛開始和小夥伴相處的時候總是不懂得分享,常常因為玩具被搶而哭鬧。於是我跟他說:快樂實際上是可以疊加的,自己玩玩具會很開心,而當把玩具分享給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的時候,其他小朋友也會很開心,這樣自己就能得到雙份的快樂了。也只有懂得分享的孩子才能夠交到好朋友。之後兒子便慢慢將玩具分給其他人玩,每次都玩到不想回家。

心理學“德西效應”:別總盲目獎勵孩子了,孩子只會越獎勵越差勁

內在動因是孩子做一件事最重要的東西,所以家長應該讓孩子明白一件事情的本質是什麼,做這件事情自己能夠從中收穫到什麼。

家長不應該吝嗇對孩子的嘉獎,只不過應該把握好這個獎勵的度。當孩子能夠真正在一件事中有所收穫,他們就會明白這件事情本身能夠帶給自己的快樂,從而激發自己做這件事情的內在動機,這樣他們才可以收穫真正的成長。

我是小E媽媽育兒師,也是5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