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6 芬蘭設計師歷時3年花費10億,在無錫太湖建了一個“竹林”

古語說“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不過話雖然這麼說,但竹子卻多用來裝飾,用作景觀,鮮少有人用竹子來建造房子的,不過近年來,不少設計師偏愛竹子,一些竹屋設計也就出現在視線裡了。

芬蘭設計師歷時3年花費10億,在無錫太湖建了一個“竹林”

比如這種,竹子搭出來的三角房梁,配合上同樣三角的玻璃,設計感與高級感兼具,還有幾分田園愜意之感。

芬蘭設計師歷時3年花費10億,在無錫太湖建了一個“竹林”

從室內看去,更是覺得心曠神怡,黃綠色的竹子配上白色的坐檯與略顯復古的燈罩,既有故事感,又不失悠閒氣氛。

芬蘭設計師歷時3年花費10億,在無錫太湖建了一個“竹林”

成排的竹子總是可以帶出很強的光影效果,尤其在蔓延的走廊,更顯禪意高級。

芬蘭設計師歷時3年花費10億,在無錫太湖建了一個“竹林”

如果好好配合上燈光,竹子便少了幾分禪意,但卻多了幾分高級,呈現出極美的視覺效果。

芬蘭設計師歷時3年花費10億,在無錫太湖建了一個“竹林”

不規則的竹子建築雖然沒了恢弘之感,但卻不失其自然肆意之感,竹子也被渲染的多了幾分富麗堂皇之感。

芬蘭設計師歷時3年花費10億,在無錫太湖建了一個“竹林”

更偏綠色的竹子則更有田園氣息一些,擠挨在一起很有幾分“採菊東籬下,悠然現南山”之感。

芬蘭設計師歷時3年花費10億,在無錫太湖建了一個“竹林”

不過以上的幾種竹子房屋都有些田園之感,自然高級而又富麗堂皇,但你知道嗎,無錫太湖仙氣飄飄的“蝴蝶”劇院其實也是用竹子打造的。

芬蘭設計師歷時3年花費10億,在無錫太湖建了一個“竹林”

無錫大劇院佔地6.76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有7.8萬,高度超過50米,是由芬蘭設計師佩卡·薩米寧設計,總投資高達10億元,用了3年才完工。

芬蘭設計師歷時3年花費10億,在無錫太湖建了一個“竹林”

而之所以被稱為“蝴蝶劇院”,是因為從俯瞰視角來看,形狀猶如八片翅膀,好似一隻蝴蝶停在水畔,而地面、座椅、牆面則用竹子代替了木頭。

芬蘭設計師歷時3年花費10億,在無錫太湖建了一個“竹林”

整個劇院可滿足演歌劇、戲劇、舞劇、交響樂、芭蕾、大型綜藝以及舉行會議等多種需求,外觀則大面積使用了玻璃和幕牆,很近看大氣而恢弘。

芬蘭設計師歷時3年花費10億,在無錫太湖建了一個“竹林”

內裡的投影也極其高級漂亮,火紅的烈焰配上明月,吸睛又大氣。

芬蘭設計師歷時3年花費10億,在無錫太湖建了一個“竹林”

還有這樣的,碧綠色的水幕展現出非同一般的自然感受。

芬蘭設計師歷時3年花費10億,在無錫太湖建了一個“竹林”

或者還有這樣,看起來簡直像是個綺麗的夢。

芬蘭設計師歷時3年花費10億,在無錫太湖建了一個“竹林”

從遠處看,尤其對到起霧的天氣,整個劇院就像個來自深海的美麗生物,而這要得益於建築外觀的大面積白色柱群。

芬蘭設計師歷時3年花費10億,在無錫太湖建了一個“竹林”

白色竹子是竹林抽象化的表達,既是屏障,又是象徵,同時還可以在構造建築時輔助設計通道,而且在燈幕降臨時,整個劇院就像個燈塔,高級而又奪目。

芬蘭設計師歷時3年花費10億,在無錫太湖建了一個“竹林”

竹子頂還有遮陽天蓬,同樣抽象的代表著斑駁的密林,所以基本所有窗子都是三角形的百葉窗,而且排列起來卻毫無規律可言,但正是這樣的無規則導致整個建築都極其有質感。

芬蘭設計師歷時3年花費10億,在無錫太湖建了一個“竹林”

“以竹伐木”既可以提現整個設計的環保理念,經過特殊處理的竹林也可以防蛀防腐,最重要的是,它還可以很好的吸音、反聲,據說,這是世界上首次在劇院使用大面積的竹林。

芬蘭設計師歷時3年花費10億,在無錫太湖建了一個“竹林”

雖然外面的白色柱子不是竹子,但其呈現出來的效果卻堪比竹林,實打實的仙氣飄飄,有時僅僅在柱前一站,就可以照出超級大片,感覺比有些電影裡的背景都好看!

【圖轉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