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孩子性格孤僻愛獨處,父母怎麼引導,孩子才會活潑開朗?

最近家住杭州的王先生多了一件十分苦惱的事,原來三歲的兒子即將上小學了,但是孩子內向孤僻的性格卻讓王先生感到擔憂。雖然在入學前孩子已經上了三年的幼兒園,但是三年下來,孩子沒有一個要好的朋友,孩子最開心的事就是一個人待著,即便有小朋友上前來打招呼,孩子也會表現得非常高冷。

有一次王先生帶著孩子去同事家裡參加聚會,看到其他同事家的孩子都能夠開心地玩在一起,而自家的孩子卻躲到了陽臺上一個人玩玩具,王先生一度懷疑孩子患上了自閉症。於是,王先生鼓勵孩子出去玩,甚至提出只要孩子願意和大家一起玩,就給孩子100塊錢,沒想到孩子拿過錢便又躲回了陽臺。

王先生實在是拿孩子沒辦法了,很擔心性格孤僻的孩子在將來入學的社交中會遇到困擾。

孩子性格孤僻愛獨處,父母怎麼引導,孩子才會活潑開朗?

一、孩子為什麼會性格孤僻?

心理學家認為,在孩子三歲以後就已經對社交有一定的認知,並且開始有與人相處交往的願望。當孩子逐漸長大後,這種社交願望會越發的強烈,僅僅是家人間的互動,已經滿足不了孩子的情感需求,於是孩子便希望自己能夠融入到小團體中擁有更多的社會關係。通常在孩子六歲以後,這種主觀上的交往意願就會表現得非常明顯了。那麼為什麼會在有些孩子的行為中出現性格孤僻的行為表達呢?

1. 天性使然

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個體,性格特點和先天的遺傳因素也會有一定的關係,比如說有的孩子天生性格內向,有的孩子天生性格外向,孩子所表現出來的外在氣質和其先天的氣質類型關注密切。

孩子性格孤僻愛獨處,父母怎麼引導,孩子才會活潑開朗?


2. 受到不良家庭環境的影響

比如說,家庭關係不穩定,父母經常爭吵,這些都有可能會影響到孩子對於人物關係的感知和判斷。在內心安全感缺失時,孩子會自動開啟一種自我保護的機制,性格孤僻內向其實是孩子表達內心膽怯的一種方式。不良的家庭環境讓孩子的性格發展在潛移默化中受到了負面影響。

3. 孩子缺乏一定的社交技能

有些父母對於孩子表現出過於保護的一面,這導致孩子缺少必要的社交機會時的孩子無法掌握應該具備的社交技能。心理學家菲利普斯曾經提到有很多孩子在與人交往出現障礙,是因為他們在早期階段沒有學會基本的社交技能,所以孩子無法實現正常的社交。

孩子性格孤僻愛獨處,父母怎麼引導,孩子才會活潑開朗?

二、性格孤僻的孩子有哪些表現?

1. 喜歡一個人待著

在孩子三歲以後,自我意識開始發展孩子對於周圍環境更加感興趣,在團體中不再是各自玩各自的,雖然孩子還不會團結協作,但是卻已經在享受社交帶來的愉悅。如果這個時候孩子仍然喜歡一個人待著,那麼這很有可能是孩子性格孤僻的一種表現。

2. 不喜歡與他人交流

在孩子兩歲以後,掌握了基本的語言技能後,孩子會非常願意表達自己,如果在這個年齡段後,孩子的表達能力遠遠弱於其他同齡的夥伴,那麼很有可能孩子的性格特徵中會表現出孤僻的特點。

孩子性格孤僻愛獨處,父母怎麼引導,孩子才會活潑開朗?

3. 待人態度冷漠

孩子缺乏理解關心他人感受的能力,對他人情緒感知缺乏孩子在社交中表現出待人冷漠的姿態。這使得孩子很難輕易地融入到集體之中,比如說孩子不願意與他人分享或者是習慣以自我為中心。

德·穆迪說性格是一個人,看不見的本質,顯然,這對孩子今後的成長會大有影響。

羅斯福說,一個個體他的個性是從嬰孩時期開始了,並且這個過程會一直持續到生命結束。所以,父母對孩子性格形成的關注應該儘早進行,用最柔和的方式進行引導,相信孩子會更願意接受。

三、面對性格孤僻的孩子,家長怎麼才能讓孩子活潑開朗?

1. 鼓勵孩子勇敢一點

當父母發現,孩子性格孤僻時,應該鼓勵孩子變得勇敢一點積極地去融入集體之中,但是父母需要注意的是不要過於強迫,否則會引起孩子逆反的心理。父母的鼓勵會讓孩子心裡充滿了力量。

孩子性格孤僻愛獨處,父母怎麼引導,孩子才會活潑開朗?

2. 教會孩子社交的必備技能

當孩子掌握了社交技能好,自然就會在小團體中相處的融洽,所以父母有必要教會孩子一些與人相處時的方法和界限。比如說培養孩子的同理心,教會孩子分享等等。

孩子性格孤僻愛獨處,父母怎麼引導,孩子才會活潑開朗?

3. 多帶孩子接觸外界環境

當父母帶孩子與外界環境頻繁接觸後,孩子可以從他人的行為中瞭解到如何與他人相處,從中獲得社交方法。這不僅可以改善孩子怕生孤僻的性格特點,還可以讓孩子對社交認知發生改變。

當父母發現孩子有孤僻獨處的一面時應該試圖走進孩子的內心,瞭解孩子內心真實的情感訴求,並且給予滿足。引導孩子走出自己封閉的小空間,讓孩子感受到社交的樂趣。大家對於性格孤僻孩子的教育引導有哪些方法分享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