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保險行業,高收入的背後有多少水分?

保險行業一直很神秘,在中國發展二、三十年,一直是褒貶不一。同時也成就了一些人,更傷害了一些人!

之所以選擇這個話題,是因為前幾天,我在微頭條上,晾曬了我們部門一月份的稅後工資,一個部門前三十名的收入,單月收入最高39.8萬,最低4.3萬。

在四線小城市,一個月收入達到這個水平,是遠遠超過大多數人的,甚至超過了普通工薪人員一年的收入。

所以很多人感到震驚,紛紛在評論區表達不同的觀點,有讚歎、有貶低、有認同、還有一部分人算是“揭露”!

有的人說:“這得坑了多少人?”

有的人說:“工資條不少,誰知道到手多少呢?”

也有人說:“這裡多少水分大家都明白”

而事實是什麼樣的?作為多年一線的主管,我是最清楚,最瞭解的,所以我想單獨寫這篇文章分享給大家。

保險行業,高收入的背後有多少水分?



首先要深入瞭解保險行業的工資

  • 工資的組成

1.首年佣金:說白了就是提成,當月做的業績,當月的收入。和其他銷售行業一樣,比如賣房的中介費、賣車的提成,都叫佣金。

2.續期佣金:保險行業不同於其他銷售行業,它的交費年限比較長,每年都要固定交保費。不像賣房賣車,一次性買賣,即使辦理分期業務,和銷售人員沒有任何關係。所以保險客戶每年的續交保費,保險業務員都有一點服務費,第二第三年多一點,再往後微乎其微,這就是續期佣金。

3.職務津貼:就是底薪,保險行業也是分幾個條線的,比如銀保渠道、個險渠道、收展、團險等,不同部門職務津貼不同,不同職級,津貼也是不同。比如新人,一般是六七百元,大多數一千五百元左右,我作為一名部經理,不過兩千多點,所以底薪都是很低的。

4.管理津貼:保險公司主管特別多,大主管小主管,這個經理那個主任,比比皆是。大家都要做主管,是因為有利益,這個利益就是管理津貼。我在之前的文章分享過一些百萬年薪、千萬年薪的保險大咖,大多都是團隊人力幾百人,上千人這樣,比如我發的一個視頻,萬人團隊長李彥濤,他的管貼每年要有五百萬。管理津貼是不容小覷的。

5:各種獎勵:除了以上基本工資組成,保險行業獎勵比較多,也很豐厚,比如增員獎(招聘新人)、推薦獎(新人有業務也會有一部分獎勵)、舉績獎、輔導獎等等!

保險行業,高收入的背後有多少水分?
  • 工資的分佈

1.各個月份不同:在保險公司,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一年很短,就幹三回”,為啥這樣說呢?第一回,就是一季度,也叫開門紅,年前的10月、11月、12月,所有業務都指定到下一年1月1號生效,也就是說所有業務收入,除去需要考核的,基本都到1月份工資裡,所謂一日決一季,一季決一年,開門紅屬於重頭戲。

這就是為什麼保險業務員一月份工資如此的高,多則幾十萬,幾百萬,但是回過頭來看12月份工資,11月份工資,就少的可憐,相差十萬八千里。

一季度結束後,4月份基本就是休息調整,所以基本上是沒什麼收入。然後就開啟了第二輪工作,叫“五六聯動”,通過各種活動政策,緊鑼密鼓地上業績;7月份又是開始休息調整學習,然後再開啟第三輪工作“八九聯動”。結束後又開始備戰第二年的開門紅!

保險行業就是這樣週而復始的工作著,每年工作三次,每次兩三月。

當然,我這只是針對做業務方面說的,其他的工作、服務都是正常的。

所以這樣的工作模式,在收入上是不固定的,有的月份很多,比如1月、6月、9月;同樣,有的月份就很少。

保險行業,高收入的背後有多少水分?

可以看到以上工資,11、12月工資僅幾千元,而1月份工資多達十幾萬!

2.各個職級不同:每個月收入不同,因為每個月業績有差別;我作為一名小主管,同樣也是這樣。

但是相對於普通業務員而言,我的收入是遠遠高於他們的,並且相對穩定;每個月一兩萬很正常,三四萬也不稀奇。而業務員最少的僅僅幾百元、一兩千,非常可憐。

所以各個職級的收入是不均衡的,高工資主要分佈在一些大主管或者中等主管,小主管和業務員收入其實很低的。

原因很簡單,大主管們基本業務能力強、有各種津貼、有團隊提成,高收入是自然。

通過對工資的基本瞭解,相信很多人也都對保險行業“高收入”有一個清楚認識:1.某一個月份比較高。2.某個人比較高!

保險行業,高收入的背後有多少水分?



收穫了高收入,是否有水分呢?

平均下來,保險業的一小部分人,收入是比較高的;大多數人,收入算是普通的,也可以這樣理解,如果都是高收入,那大家都去賣保險了。

那麼這些收入,是否有水分呢?

首先明確一點,所有的收入都是打到你的銀行卡,這是真實的,毋庸置疑的!

但是,你能剩多少?每個人和每個人就都各不相同了!

先說說我自己,2019年,整體全部打到工資卡里的收入大約二十二萬元,但是真正落到口袋的大約十六萬左右。

那麼另外的六萬花在哪了呢?這是不是就是水分?

這也就是很多人會提到的你的收入很高,到最後卻不一定剩多少,針對這個事實,很多業務員都是坦然面對的!

也就是承認收入真的有水分,不假!

  • 水分花在客戶身上

1.經營和服務:保險產品,不同於其他商品,看不見摸不著,不是剛需,所以客戶購買選擇,需要對你的極大信任。

那麼信任從何而來,就需要我們不斷拜訪客戶,組織客戶參加活動,旅遊、娛樂等;包括各個節日、生日,都要定製禮品!

這些費用一年下來也是不少的,就像做生意一樣,也需要投資!

2.成單後的開支:客戶從我們手裡成單,我們一定要給客戶福利的,可能是鍋、紀念幣、旅遊獎勵、金條等等,這都是業務員來花銷的。這些費用也不少呢!

3.返傭不可避免:這個行業不同於其他銷售行業,很多客戶明確的要求,在你這投保,你返我多少錢?尤其是車險,已經是白熱化。所以賺取的佣金可能一大部分又返給客戶了,這也是不爭的事實!

  • 水分花在團隊上

1.團康活動:作為主管,賺取管理津貼,同時又需要拿出一部分反饋給團隊,為了活躍氛圍,經常組織團康活動,一起吃個飯,泡個腳,出去爬爬山,旅旅遊。這些費用自然主管來承擔。

2.團隊獎勵:主管自掏腰包,為優秀團隊夥伴們設置獎勵,業務方面,招聘方面,可能獎勵現金,物品等,在群裡經常再發一些紅包,鼓舞士氣。

  • 水分花在自己身上

1.形象投資:俗話說“你的形象價值百萬”,保險行業更是如此,穿著打扮、髮型、配飾、車子等等,為了提高檔次身份,不斷往自己身上投資。

2.思想投資:保險行業涉獵非常廣泛,需要不斷的充電學習,各種活動、研學都需要花錢,比如我每年都要去參加保險精英大會,門票兩千多元,還有吃住行,一次下來將近萬元花銷。我的有些同事去學茶道、健身、瑜伽等花銷都很多的!

3.買保險:無論是因為認可保險,還是因為業務壓力,一旦從事這個行業,就會購買比較多的保險。以我為例,這些年購買的保險也有幾十萬,每年保費七八萬!這也是不小的開支!

所以高收入,不是純收入,的確有水分在。

一般年收入十萬的人,那麼他就可能被水分掉三四萬,我所描述的只是大概的範圍,具體還是因人而異。

年收入四五十萬的,可能被水分掉十大幾萬;百萬的更多。

保險行業,高收入的背後有多少水分?


這是這個行業的模式或者現狀,我們也沒有必要去詆譭它,攻擊它,;或者說,這個行業更類似於個人去辦一家公司,有投入,有損耗,這就是它的水分!

無論它是什麼樣?每位保險人在獲得高收入的同時,一定要做好自己,為客戶做好專業細緻的服務,為保險行業做出一點貢獻!


我是 在評論下方說出你的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