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4 讀《寫在人生邊上》:談錢鍾書對“人生”的感悟,人生邊上看人生

讀《寫在人生邊上》:談錢鍾書對“人生”的感悟,人生邊上看人生

在錢鍾書所寫的《寫在人生邊上》中我們品味到了錢鍾書對人生的哲學思想。能看出老先生在書中對人一生的評價與思考都是在“清淨之境”下領悟到的。不然也無法寫出“人生是一本大書”這種感慨。談到這裡筆者就為大家講講在《寫在人生邊上》這本書中錢鍾書老先生對“人生”的感慨與領悟。

一、人生據說是一本大書

談到人生的理解很多人會隨口而出說一句“人生如戲,戲如人生”。聽到這句話我們也不會去辯解,因為人生不就是一場“戲劇”嗎。其中有各式各樣的人,有多彩多樣的事物而我們身在其中卻也充當了一個角色,但在這裡錢鍾書卻提出了不一樣的見解。老先生談到“人生是一本書”。

1、書中的故事

從我們出生那一刻起,

我們對這個世界的理解便是空白的,好比一張純白的紙張等著我們去刻畫書寫。每當我們經歷一件事這被寫滿的紙便被放入書中作為我們過去的回憶,讓我們不時便翻過去在瀏覽一遍。

隨著我們逐漸的成長,這本書也在一點點的變厚,因我們的閱歷與學識,書中的內容也在不斷變幻著。從單調的故事逐一變成了富有情愛、恐懼、快樂等豐富多彩的故事,而我們也從那個只裝有一本無味書籍的人變成了一個裝滿書的落地書櫥。

每一張書頁都記錄下我們人生中發生的每一件事,它內容之豐富,遍及之廣泛都記錄下了這個人的出生到結束。在我們想起時便翻開來看看,以一個旁觀者的身份看看過去自己是怎樣處理這件事。再此不由得想到老先生在《寫在人生邊上》裡《論快樂》中出現的一句話“人生雖不快樂,但仍能樂觀。”

讀《寫在人生邊上》:談錢鍾書對“人生”的感悟,人生邊上看人生

2、翻過去的書頁

我們在美好的年齡時失去我們最重要的,而我們卻沒有因此觸動。是因為我們那時不懂事還是因為我們沒有那份成熟的內心?都不是。或許在那時我們只有天真的認為那是一場遊戲,會有結局的時候。可當我們再次回憶時卻已經成為了翻過去的書頁,已經無法再回去重新勾畫書寫,為此覺得痛惜。

“人生猶如一本書,愚蠢者草草翻過,聰明人細細閱讀。為何如此,因為他們只能讀它一次”出自保羅的一句名言。同時錢鍾書也說到“我們在創作中,想象力常常貧薄可憐,而一到回憶時,不論是幾天還是幾十年前、是自己還是旁人的事,想象力忽然豐富得可驚可喜以致可怕。”可想人或許是世上最矛盾的生物了。

人生路上我們無法改變,能做的只有去選擇正確的答案。因而在選擇後不管是否正確,我們只能在旁邊寫上旁白補記。我想這或許便是老先生在寫下這篇時悟出的感慨,想到了

人生無法重回,只能往前走,直到我們走不動的時候在某一處停留化作黃土。說到這想到老先生的一句謙遜的話說到“他的這幾篇散文不過是如同中國舊書上的眉批,補的是人生這部大書的空白。”

二、快樂不會遲來

《寫在人生邊上》有一篇是以《論快樂》為名在這一篇中我們能以另一種方式讀出老先生對人生的哲理見解,”快樂的人生,不需要解釋”。

1、快樂屬於精神

讀《寫在人生邊上》:談錢鍾書對“人生”的感悟,人生邊上看人生

“快樂在人生裡,好比引誘小孩子吃藥的方糖,更像跑狗場裡引誘狗賽跑的電兔子。”老先生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反覆闡述了快樂在人生中的重要性。

世界上沒有永遠都是快樂,有的不過是精神上的快樂。有人說我們的人生好似一場“修行”,總是在遇到挫折事氣餒、墮落,但一旦過去我們又因為某件事物開始哈哈大笑,笑的不明所以,在這不斷的磨鍊中週而復始不覺得厭煩或許這就去精神上的享受吧。

認清自己,讓心達到“清淨之境”。我們或許無法得到永遠的快樂,但亦能讓自己享受精神上的快樂。郭沫若在《橄欖·行路難下篇一》中這樣說到:“這樣清淨的山,這樣清淨的水,這樣清淨的人。”意指“清淨之境”,我們可以捨去凡俗的苦惱尋得清淨上的安穩。好似陸游在《夏日獨居》中談到:“平生本清浄,垂老更肅然。”

2、精神快樂可以把痛苦變成享受

假若我們可以做到心境波瀾不驚,能隨時調理內心情緒或許我們可以把正在經歷的痛苦變成一種病態的“享受”,這是精神上快樂的作用。如一個乞丐在拿到了別人吃剩下的食物時他內心是快樂的,即便這個乞丐明白這是別人吃剩的食物。如此可以看出在這個乞丐身上的精神快樂。

可是人們對快樂的追求總是處於一種過度索取的階段。我們在這物質社會上不斷追求精神上的快樂,希望可以代替自己生活中的痛苦,如此我們知曉精神可以戰勝物質上的痛苦。

讀《寫在人生邊上》:談錢鍾書對“人生”的感悟,人生邊上看人生

在品味老先生談論的人生中的精神快樂哲學思想時可以看出老先生的深入淺出,文采斐然讓人們在讀完這篇文章感慨萬千又受益良多。同時我們也明白了一個道理,精神快樂是可以把生活中的痛苦變為享受的。

多數人是否能做到這點筆者並不肯定,但可以明確老先生寫下這本書的目的或真如他所說的那樣只是補全一段人生中的空白,分享自己在“人生”這個命題上的見解與心得。使更多的人能頓悟。想到此略有領悟,假若魯迅是一個拿著筆墨的戰士是在人生中感悟與記錄,而錢鍾書老先生就是拿著筆墨的學者,在人生之外眺望人生、分析人生,記錄下自己的心得。

三、現實中獲得的經驗

筆者喜歡這《談教訓》中的一段話“老實說,世界上是非善惡邪正等等分別,有時候也不過是人我的差異,正和身體上的穢潔一樣。所以,假使自己要充好人,總先把世界上人說得都是壞蛋;自己要充道學,先正顏厲色,說旁人如何不道學或假道學。說到此地,我們不由自主地想到《聊齋》裡女鬼答覆狐狸精的話:

“你說我不是人,你就算得人麼?”

1、人生中的教訓

人們常把自己的那一套行為標準與觀點強加到旁人身上。有時甚至覺得旁人都不如自己,都應該圍繞自己奉承自己,因為自己才是正確的,保持這樣想法的人事後也會被現實無情的教育。筆者相信很多人都有過這種事情也一定出現了《談教訓》中引用聊齋的那段話女鬼答覆狐狸精:“你說我不是人,你就算得人麼?”

讀《寫在人生邊上》:談錢鍾書對“人生”的感悟,人生邊上看人生

從古至今不變的道理是往往人們只有在經歷過挫折後才會顯得成熟穩重。因為剛步入社會的人還沒有改變自己的思想觀念,保持著自己在父母庇護下的天真。王陽明《傳習錄》卷三也說:“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有我即傲,眾惡之魁。”

2、人生的準則

《論語·季氏篇》講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不同的人生階段我們都有不同的思想觀念,年少時我們有過對異性的好奇,成年時我們有過得不到釋放的熱血,老年時我們有過對沒有得到過事物的貪慾。這些不同的時期所反映的都是我們人生路上所出現的各種問題,即是彰顯出的各種慾望。

我們自有一套處世的原則標準。但不可否認的是總會有一些自認為人生導師的人來用自己的道德理論教訓他人,甚至把這當成了自己的人生準則。而老先生也說到這是一種“假道學”把那本就沒有的道德去教育旁人。寫到這也是輕笑一聲,打算一筆帶過。

“這個世界上從不缺少自以為是的人”。

3、人生的選擇

走在人生道路上我們難免不會面臨一些抉擇,而在這些選擇面前自己卻是被動的。無法再選擇來臨時主動的去選擇,是我們的一大遺憾。或許我們人類中能做到這點的只有算命占卦的道士與未卜先知的預言家了。

讀《寫在人生邊上》:談錢鍾書對“人生”的感悟,人生邊上看人生

在電影《聞香識女人中》中寫有一段這樣的臺詞“如今我走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我知道哪條路是對的,毫無例外我就是知道。但我從不走,為什麼?因為太苦了。”沒錯,在每次面臨選擇時我們看不到好與壞,看到的只是未知。即便是我們提前預知到了它的結果,往往我們也不願意選擇。為什麼?因為,兩條的結果都是“人生”。

結論:

筆者只列舉了幾個書中的道理來分析錢鍾書老先生在《寫在人生邊上》這本書中表達的人生。或許有的人沒有看懂覺得前後不搭,但筆者也依然以這樣的方式論述了。不是說順暢的言辭就能更容易解讀出一本富有“哲理”的書。你們誰見過歷史上的名人們闡述道理時用通順的語言去表達?他們不會這樣寫,只會像筆者這樣去闡述,因為這樣更容易讓讀者們從一段句中頓悟。

參考文獻:

《論語·季氏篇》

《傳習錄》

《論快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