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9 一個心靈手巧的花腰族姑娘,完成一套服裝,往往要花三四年的時間

花腰彝是生活在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縣北部高寒山區的龍武、哨衝鎮一帶的彝族支系尼蘇人的一部分,花腰彝的稱謂來源與他們所穿的服飾鮮豔奪目、腰繫繡花腰帶的著裝打扮有關。長期以來,花腰彝用他們的勤勞和智慧,創造了輝煌燦爛、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服飾。花腰彝族傳統服飾做工精細又講究,其中,需要掌握刺繡、挑花、散花、按花、扣花、穿花、堆花、貼布、勾邊等各種技法。

一個心靈手巧的花腰族姑娘,完成一套服裝,往往要花三四年的時間

花腰姑娘從七八歲開始就在長輩的指導下學習刺繡,經過幾年的勤學苦練,長到十四五歲時就成為刺繡能手,能獨立繡出巧奪天工的衣裳。花腰刺繡的圖案設計源於現實生活和圖騰崇尚,寓意豐富而深遠。繡品有的雍容華貴,有的樸實大方,集藝術觀賞性與生活實用性於一體,體現出花腰彝族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濃郁的民族風情,是民族民間的藝術魂寶。

一個心靈手巧的花腰族姑娘,完成一套服裝,往往要花三四年的時間

生活在這裡的彝族尼蘇“花腰”人用他們的勤勞智慧,創造了輝煌燦爛、五彩繽紛、別具一格又自成體系的彝族尼蘇“花腰”服飾。之所以稱“花腰”,是因婦女們的服飾色彩豔麗,精美大方,上身繡穿花團錦簇的衣飾,被人們親切地稱為“花腰彝族”。

一個心靈手巧的花腰族姑娘,完成一套服裝,往往要花三四年的時間

花腰姑娘們大紅的衣服,彷彿盛開的馬纓花,美得讓人眩目。“花腰”婦女身上,“穿的是歷史,戴的是神話”。在其多彩多姿的服飾上,處處洋溢著美的色彩,顯示著豐富的個性和迷人的特色。花腰彝族婦女的盛裝彩服, 是由古代箭服、鎧甲服演變而來, 至今還稱“ 鎧甲服”。從服飾外觀看, 除顯現出濃郁的古風遺貌外,最突出的特點是一個“花” 字。婦女們全身繡有各種花紋圖案,工藝精湛,五彩殯紛, 給人以美的享受。服飾的各部配件,幾乎都有一個悲歡離合的故事,或喻指開天闢地,或暗示祖先遷徙,或記述征戰拓疆,或表白某種崇尚。

一個心靈手巧的花腰族姑娘,完成一套服裝,往往要花三四年的時間

這些服飾全由她們手工精製而成。當姑娘長到八九歲時,母親就會指導她們學習刺繡,到十四五歲時就能獨立製作。花腰彝的傳統服飾做工精細又講究,一個心靈手巧的姑娘,完成一套服裝往往要花三四年的時間。花腰彝服飾由頭帕、大襟裳、託肩、領掛、腰巾、腰帶、肚兜、繡花鞋等十餘種配件組成,其中最重要的當然是腰帶了,以大馬纓花為主圖,鑲以銀飾,光彩奪目。這條腰帶不僅是姑娘們身上最燦爛的裝飾,也是她們愛情的象徵。

一個心靈手巧的花腰族姑娘,完成一套服裝,往往要花三四年的時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