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1 她用一把團扇,為你演繹美到骨子裡的柔情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這是唐代詩人杜牧《秋夕》中所描寫的詩句。自古以來,風流倜儻的才子們都喜好手持摺扇吟詩作對,而亭亭玉立的女子們,則喜歡手持團扇半遮面,給人一種欲語還休的嬌羞之美。團扇之美,無論什麼時候都讓人為它的精美而讚歎。


她用一把團扇,為你演繹美到骨子裡的柔情


團扇又稱宮扇、紈扇。中國傳統工藝品及藝術品,是一種圓形有柄的扇子。從最初團扇的形狀都是圓形的來看,象徵了團圓美滿之意,在中華民族的傳承中,扇文化是器物文化的一個重要支脈,而團扇則是扇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她用一把團扇,為你演繹美到骨子裡的柔情


團扇起源於中國,到了唐代,以唐詩為代表的藝術作品開始和團扇結合在一起,給了團扇新的文學藝術價值。唐代出現了大量以團扇為意象載體的詩作,或慨嘆美人失勢,或感傷文人失意,或祝福新人合歡。團扇所承載的文化內涵也因文人們精心雕琢而愈加豐富。


她用一把團扇,為你演繹美到骨子裡的柔情


在團扇的扇面上,手藝人們常繡以山水花卉,款式爭奇鬥豔,閨閣仕女手搖團扇,清風徐來,給女性增添了一份嫻雅文靜的儀態。


她用一把團扇,為你演繹美到骨子裡的柔情


“一把團扇通常由扇骨、扇面、扇柄、流蘇等配飾組成,扇面的材質也各有不同,上到竹、木、紙、象牙、玳瑁、翡翠、飛禽翎毛,下到棕櫚葉、檳榔葉、麥杆、蒲草等皆能入了扇面。”趙瑩說到。


她用一把團扇,為你演繹美到骨子裡的柔情


趙瑩,女,山東省濟寧市金鄉縣人,出生於1962年,1977年10月參加工作,金鄉縣絲織廠做質檢工作,1983調至金鄉衛校工作。工作期間,她曾先後參加了中國書畫函授、中華剪紙的學習,現為上海浦江畫院院士、濟寧老年大學會員。


她用一把團扇,為你演繹美到骨子裡的柔情


她所作的圓形團扇色彩大膽而濃重,藝術效果強烈,只見一隻松鼠在枝頭採摘著松子,活靈活現的樣子,讓人歎為觀止,整幅畫面生機盎然。


她用一把團扇,為你演繹美到骨子裡的柔情


製作團扇的時,需要手藝人心無旁騖的全身心投入到其中,從扇面圖案的創作到扇柄的完成,每一步都考驗著趙瑩的耐心與意志,只有在創作中達到心神合一才能賦予這件作品真正的靈魂,一件作品只有擁有了靈魂才能向所有人展現它的藝術價值和底蘊。


她用一把團扇,為你演繹美到骨子裡的柔情


通過數十年的研究和創作,趙瑩的團扇製作技藝已經爐火純青,她的作品立意也來源於平時的生活之中,生活中有著無數的新意等待著她去發現。


她用一把團扇,為你演繹美到骨子裡的柔情

她用一把團扇,為你演繹美到骨子裡的柔情


如果說製作團扇是趙瑩對中國民間藝術的傳承,那麼她則用自己對非遺文化的理解譜寫了一個新的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