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7 職稱面試:教師如何講好微型課?

從2014年開始,河南省中小學高級教師專業技術職務評審,要求每一位參評教師都要講一堂微型課並答辯。作為職評改革的重大舉措,微型課開始成為大家關注的熱門話題。

職評改革,從單純評審業績材料到登臺講解微型課,更加註重考察實際教學能力

職稱面試:教師如何講好微型課?

,這是一個導向。這個導向就是讓教師更加關注教學,把“教好課、育好人”落到實處。

一、微型課的基本概念


讓我們先從語法的角度做個分析吧,“微型課”是偏正短語,中心詞是“課”;而“說課”是動賓短語,中心詞是“說”。不難看出,“微型課”的本質是課,具有課的基本屬性。微型課實質上就是一節課,與常態課不同的是:它時間短,沒有學生的真正參與。而“說課”重點在“說”。說目標、說教法,說流程……都是在“紙上談兵”,是在務虛,不是在上課,是在告訴大家準備怎麼上,為什麼這麼上。這就像設計師介紹自己的圖紙一樣,而上微型課是施工。


1、微型課的定義:精選、精簡、精煉、精緻


微型課是一節教學環節完整、教學要素齊備的常規課的濃縮版。由於時間短、任務重、要求高,執教者須精選教學內容,突出學習主題;精簡教學環節,突出學生活動;精煉教學主題,突出思維引導;精緻教學亮點,突出專業功底。


2、微型課的特點:短、小、精、巧


短是指:備課時間短,講課時間短。微型課規定上課時間為15分鐘。15分鐘完成平常45分鐘的教學任務,可謂講課時間短;從抽籤、備考到上課,備考時間也只有15分鐘,可謂備課時間短。兩個“短”,構成了對教師的挑戰。怎樣在15分鐘內完成任務並獲得評委認可,進而讓評委欣賞你的教學能力與水平,那就要在“小”字上動腦筋,“精”字上下功夫,“巧”字上做文章。


小有兩層含義:一是指問題切口小,給學生討論預設足夠的話題;二是指問題梯度小,給學生思維預留足夠的空間。切口小,課堂不會“冷場”,梯度小,討論不會“卡殼”。


精有兩個指向:一是教師要精講;二是活動要精緻。精講有四個要求:語言精煉,內容精當,講解精彩,話題精巧。精緻有四個層次:理解概念,把握結構,歸納特徵,感悟規律。精講是教師講學的基本功,精緻是教師導學的必修課。


巧有兩個表現:活動設計巧與教學創意巧。活動設計通常是自我展示,分組討論,質疑答辯等,大家習以為常,評委也難有好的印象。怎樣讓學生經過一個由感動——主動——互動——靈動的思維過程,把教學創意與活動設計融為一體,把學習變成學生主動參與,深度探究的過程,就突出了巧的意境與情境。


3、微型課的用途:招聘、評審、選拔、研討


招聘:學校招聘新畢業生或外校教師,通常會採用說課或講微型課的方式考察其業務水平。因微型課的高度仿真和簡易操作,具有越來越多的趨勢。

評審:過去教師職稱評審,只有破格者和申報特級者才需面試。現在作為一種改革舉措,河南省全面引進全員面試。我們要適應這種變化,就必須以學習的姿態研究微型課,以培訓的方式普及微型課。


研討:微型課怎樣突出其特點,發揮其優勢,在教師專業成長過程中起到引領作用、示範作用,我理解此項改革的意義在於把教學與教研相結合,把職評與能力相結合,把研究與水平相結合,做到學以致用,研以致用,評以致用。


4、微型課的結構:破題、構題、解題、答題


微型課再小也是課,也要具備優質課的基本要素。優質課的要素:創設情境,調動學生的有意關注;設計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主題引導,引領學生的深度探究;版書設計,對應學生的知識結構;課堂小結,指導學生的深度理解;教學創意,彰顯教師的主導作用。微型課再短也有型,也要具備優質課的組織結構,那就是“破題——構題——解題——答題”。


二、怎樣講好微型課


1、破題發現意義:教師用一、二句話,點破課堂學習的重點與意義,使學生明白學習目標是什麼,學習重點是什麼。正所謂破題發現意義,如“辛亥革命”一課,本課由兩個詞構成,核心詞“革命”,時間限定詞“辛亥”。前者查詞典,明白其概念。後者教師略加解釋即可。組合在一起形成一個新概念:(1)廣義指資產階級民主革命;(2)狹義指武昌起義。領導革命,少不了領袖、政黨、領綱;組織革命,離不開宣傳、起義、爆動;革命的直接目的是推翻舊王朝,組建新政權。本節課學習主題:革命是歷史前進的火車頭。


2、構題提升立意:教學設計要重點關注學習主題的構思與學習方式的匹配。教材編寫更多的考慮是知識體系的完整性、科學性。但教材與學生的生活經歷、認知水平和思維習慣,常常存在一道巨大的鴻溝。怎麼彌補認識差距,就需要教學構思來形成一個問題鏈,環環相扣,層層推進,把學習推向高處,把思維引向深處。


例題:“辛亥革命”一課,首先要介紹孫中山。中山先生與辛亥革命是什麼關係?從“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入手,提問什麼是“先行者”,怎麼得出這個結論?史實比較:1895年公車上書,1898維新變法維新成為當時社會主流的時候,孫先生已經開始著手建立興中會,組織廣州起義了。隨著中山先生提出三民主義的理論,從實踐上、理論上、組織上都無可爭辯地成為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3、解題點撥思路:以“享譽世界的手工業”一課為例,破題有兩個詞:核心詞是手工業,形容詞是享譽世界。學習重點是中國手工業產品為什麼“享譽世界”。當前“享譽世界”的手工業產品有什麼?它們有什麼共同特徵?“享譽世界”一定具有文化附加值,一定是給產品增加了文化的內涵與品牌的價值。本節課有三個框題:一官營手工業與私營手工業的消長;二巨大的規模與細密分工;三先進的技術與精湛的工藝。解題,就是點撥學生思考,探究學習主題。本課內容還可以有另外一種表述方式:一發展歷程;二特點比較;三突出成就。這種表述可能更接近學生的思維習慣。


能“享譽世界”的前提是傳遍世界。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是古代中國通向世界的窗口。“享譽世界”的關鍵是折服世界,絲綢從古代到現在,一直是生活奢侈品,茶葉則是生活必需品,而瓷器則經歷了由奢侈品向必需品的轉折。“享譽世界”的核心是感動世界,先進的技術和精湛的工藝,為中國產品提供了高品質的保障。


4、答題規範要求。答題有兩種形式,一是課堂上口頭回答提問;二是課餘、課下完成書面作業。不管哪種形式,都要講究答題的規範,語言的精準,書寫的工整,富有條理性、層次性。


5、要處理好三對矛盾


(1)要處理好“有”與“無”的矛盾


在微型課的做課現場,沒有學生。但執教者心中不能沒有學生。微型課的具體教學過程和常規教學是一樣的,也是教師在課堂上展示課堂教學的整個流程。教學流程中的“學生活動”,教師該提問提問,該佈置佈置,該指導指導,該點撥點撥,該評價評價。這些“過場”都要一一呈現。只是學生沒有實際作,執教者只是假定學生已經完成、估計學生完成的程度和結果。這種估計是否恰當,這些建立在估計基礎上點撥評價是否到位,要由專家評委做出判斷。所以,要做到估計“恰當”、點撥評價“到位”,執教者就要在備課時研究學生,或設想教材所對應的學生群體的狀況,做到“場上無學生,心中有學生”。


(2)要處理好“多”與“少”的矛盾


微型課時間有限,課堂教學內容的容量有限,處理好“多”與“少”的矛盾,做到恰到好處,猶為重要。內容過多,未免龐雜;內容過少,未免空洞。“龐雜”則顯重點不突出,“空洞”則顯內存不豐厚。無論常規教學,還是微型課,板書都是必需的。只不過在微型課上“多”與“少”的矛盾尤為突出而已。板書太多,既費時,又顯累贅;板書太少,雖省了時,但也許會造成表意不清,難以取得預期效果。


(3)要處理好“快”與“慢”的矛盾


微型課時間短,更不允許在導入環節“繞圈子”、“擺排場”。導入的方式方法途徑技巧很多,有不少人寫這方面的文章,大家需要可以找來讀,我要強調的是,無論用何種方式方法途徑技巧,都要與課堂教學內容緊密關聯,併力求做到新穎獨到、引人注目。其中,“緊密關聯”是基本要求,在此基礎上的“新穎獨到、引人注目”是獲得好評的必備條件。而“誘發聽課的興趣,誘發探究的慾望,誘發創新的動機……”(不必同時達到,能做到其中之一,就是好導語,就是成功的導入)。才是我們在設計導語、進行導入時,應有的追求。以上主要是講“切入課題要快速”。


三、深入研究微型課


教師的主導作用體現在教學設計上,學生的主體地位表現在課堂展示上,這是教學設計的金科玉律。


有些人說微型課受限於客觀環境和具體條件,只能以教師的口頭講解為主要形式。我說選擇什麼樣的教學方式,關鍵取決於教師的學識見解和教學主張。講學以教師為主,督學以管理為主,群學以展示為主,導學以問題為主。選擇什麼樣的教學方式,就需要什麼樣的教學設計。


1、微型課的設計


首先是學習分工。學生能通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掌握的基本內容,不妨放手,這樣既可以讓教師把注意力集中到難點解析、主題引導上;又可以節省時間,簡化學習過程。其次是活動設計。儘管現場沒有學生,但教師要讓評委有“現場感”,要做到心中有學生,這就要課堂活動有對話、有提示、有小結、有評價。再次是板書設計。板書一是能體現教學基本功。二是板書能體現知識認知度,三如果板書能夠和學法指導相結合,與學生的知識結構圖相比較,與課堂小結相結合,板書就成為展示教師學識見解,講課水平的絕佳機會。最後是課堂小結。有效導學的密訣之一就是小結,小結能夠提煉線索,歸納要點,昇華認知,感悟哲理。課堂小結的要求:語言簡潔、表述流暢、概括全面、理解深刻。


2、微型課的亮點


好課一定有創意,有亮點。微型課時間短、頭緒多、任務重,怎樣才能出亮點?概括四點:(1)樹立一個主題,讓學生學會學習;(2)尋覓兩隻“眼”晴(課眼與題眼),讓學習充滿情趣;(3)貫通三條線索(知識延展線、情感聯繫線、邏輯推導線),讓學習富有意義;(4)達成四個深度(深度參與、深度理解、深度引領、深度拓展),讓思考引領學習。


3、微型課的要點


(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破題、推論、問題鏈;

(2)自主學習明確分工,劃書、批註、列提綱;

(3)精講點撥深化理解,板書、比較,做小結;

(4)主題導學優化目標,邏輯、共鳴、講感悟。


4、與說課的區別


參賽選手中約有1/5的教師,搞不清楚說課與微型課的區別。區別一:說課面向同行,介紹自己的教學設計或設想,是一種虛擬性設想,屬於教研範圍。重點在於“說”,是“我”準備怎麼做。微型課面對評委,展示自己的教學情景,是一種“仿真型”狀態,屬於評價範圍。重點在於我怎麼做。區別二:兩種形式都沒有學生在場,前者說出教學設計即可,後者卻要展示教學提問、教學互動,由評委根據展示來判斷學生的學習狀態與效果。區別三:說課時間限制相對寬鬆些,而微型課有明確的限制。區別四:說課重在研討,微型課重在評價。儘管領導要求慎重打分,從寬給分,但每組的最後一名是要被淘汰的。


四、正確理解微型課


職稱評審引進面試環節,增加微型課的講解,領導非常重視,對所有評委進行專項培訓,提出了具體要求。但面試的主要問題是參評教師很緊張,有的沒看清楚課目要求,講錯了課題;有的搞不清楚說課與微型課的區別,相當一部分人不知道如何取捨,在規定的時間內沒有完成教學任務;也有一部分人平鋪直敘,沒有教學亮點。這提醒我們要做好微型課的跟進培訓,同時也引導教師正確理解改革舉措,正確理解微型課。


在評委培訓會上專家專門講了如何把握微型課評價尺度的問題。(1)看真假,主要辯別參評選手是真教師還是其它崗位的人員頂替教師身份來參評;(2)看課型,搞清楚說課與微型課的區別。說課是“虛擬”,微型課是“仿真”;(3)看過程,是否是流程明快,線索清晰,分工明確,重點突出。(4)看能力,包括教學設計能力和活動組織能力。(5)看意識,教師的課程改革意識,是否轉化為教學能力,或在教學過程中所體現出來的主體意識、主導意識、服務意識、引領意識、激勵意識和創新意識。(6)看創意,優秀教師的素養往往反映在教學創意上。教師所表現出來的教態、儀態和神態也是評價的參考因素。


評價微型課,十項指標:1、學習目標達成度;2、課堂活動參與度;3、情感體驗愉悅度;4、問題拓展延伸度;5、學習主題凸現度;6、個性張揚自由度;7、師生互動融洽度;8、學法指導保障度;9、啟發思考生成度;10、學習效果滿意度。其實,評價一節課的優劣高低,很多的時候只是一種總體感覺,很少有人逐項對照評價表去打分的。但是,參評者知道評價標準的話,就會明白自己該怎麼講,怎樣做,才能符合要求,符合評委的評價要求和審美傾向。


職稱面試:教師如何講好微型課?


備註:優秀 80分及以上;良好 70—79分;中 60分—69分;差 60分以下。

附:評分細則

一、儀表教態:5分

1、優:行為舉止大方得體,精神風貌良好

2、中:儀容儀表端正,穿著整齊

3、差:行為舉止不當,過於拘謹

二、標題板書:10分

1、優:板書設計合理,難重點突出,字體清晰規範美觀

2、中:板書設計整體合理性不夠,字體工整,無錯別字

3、差:字體不規範,字體潦草,板書混亂

三、教學內容和程序設計:20分

1、優:重點突出,難點突破,疑點講解清楚,教學方法靈活,前後銜接合理

2、中:講解正確,重點比較突出,難點基本講解清楚,無大的失誤

3、差:講解錯誤,疑難問題講解不清,有明顯失誤

四、邏輯思維和語言表達:20分

1、優:思路清晰,思維敏捷,邏輯性強;語言表達準確、流暢,普通話標準

2、中:思路比較清晰;語言表達無誤,能用普通話講解和回答問題

3、差:思路不清晰,邏輯混亂;普通話不標準,方言口音重

五、分析處理問題的能力:15分

1、優:分析問題全面透徹精闢,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合理有效

2、中:能夠提出問題分析問題,但不夠全面深刻

3、差:不能有效地提出並分析問題,解決處理問題的能力較差

六、臨場發揮和應變能力:15分

l、優:思維敏銳,反應敏捷,應變自如,能較好地展示個人才能和素質

2、中:臨場發揮一般,能夠按要求回答問題

3、差:臨場慌亂,反應遲緩,應變能力差

七、教育理論基本素養:15分

1、優:教育理念正確、先進,符合素質教育和新課改的要求,教育理論素養較高

2、中:能夠了解素質教育和新課改的一般要求,有一定的教育理論素養

3、差:教育思想陳舊、落後,不符合素質教育和新課改的要求,教育理論素養較差。


職稱面試:教師如何講好微型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