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6 她一生為他生了九個孩子,沒能得到他的愛,只因為她太嘮叨


01 姥姥的婚姻

姥姥20歲嫁給姥爺,姥爺那時14歲。

姥姥有三個兄弟,家裡只有她一個女兒,是父母的掌上明珠。

姥爺有三個姊妹,家裡只有他一個兒子,是父母的命根子。

姥爺的婚事是經過姥爺的父母精挑細選,選了面容姣好,溫柔賢淑的姥姥。

姥姥的腳裹得很小很小,據說這也是姥爺的父母選她的其中原因之一。

姥姥和姥爺成婚後,沒有跟姥爺的父母分開住,而是住到了一起,一家住前院,一家住後院。

每次吃飯,姥爺的父母總是把好吃的留給姥爺,姥姥和姥爺的三個姊妹吃粗糧喝稀粥。

記得小時候,姥姥有一次回憶說,“看到你姥爺拿了一塊餅坐那裡吃,只有20歲的我,好饞,很想跟姥爺要一小半。可是我還是忍住了,你姥爺那個時候還是個孩子,不會疼人......”

姥姥說這些的時候是苦笑著說的,還是孩童的我那時難以體會姥姥的苦澀,只是覺得好玩,心想:姥姥可真饞!

姥爺24歲的時候就已經是四個孩子的父親了,那個時候姥姥30歲,每天早上五六點鐘就起來做飯伺候孩子,而姥爺要睡到八九點起來吃飯。

姥姥後來回憶說,其實那個時候她很想叫姥爺起床幫她一下,她太累了,可是她不敢說。

她所有的淚水和汗水都只能在姥爺外出的時候,獨自在家裡流,她不敢當著姥爺的面委屈,也不敢委屈,她怕姥爺吼,怕姥爺的父母說她矯情。

姥姥一生九個子女,無一夭折,小姨和小舅是龍鳳胎,媽媽說姥姥在生孩子的前一個小時還挺著大肚子推磨,推著推著肚子痛了,然後回到房間裡,接生婆還沒來就生了,小舅比小姨早出來一個小時,小姨生了很久都生不出來,姥姥那一次差點死了......

大姨大舅二姨二舅長大了之後,姥姥開始愛嘮叨了,大家都說姥姥“嘴臭”,說話不好聽,愛抱怨,不喜歡聽她嘮叨。

我想姥姥一定是忍了幾十年,眼看著孩子長大了,姥爺不敢再吼她,姥爺的父母不敢再說她,她終於仗著孩子長大有了底氣,才敢“嘮叨”。

九個孩子一個人帶大,還要去地裡幹活賺工分,還要洗衣做飯伺候姥爺,我難以想象那麼柔弱的一個女人是怎麼做到的,可是她做到了......

姥姥的九個孩子中六個女兒的婚事姥姥都沒能做主,都是姥爺做主,但是姥姥每一個都進行了干涉和嘮叨。

姥姥說不指望女兒能大富大貴,但求嫁個疼自己的男人,不求女婿長的有多好,只要性格好,人品好,會疼人就夠了。

姥爺每次都說:“你個婦道人家懂什麼!”

可是姥姥依舊託人打聽對方的家裡情況,打聽自己女兒未來的婆婆厲不厲害,未來公公打不打人,未來女婿性格好不好......

如果打聽到對方家裡女婿人品不好,姥姥便會一直不停的嘮叨,直到姥爺同意不把女兒嫁給這樣的人家為止。

所以姥姥的六個女婿雖然沒有一個玉樹臨風、瀟灑倜儻,也沒有哪個是富貴人家,可是各個都對媳婦不錯,家庭和睦。


她一生為他生了九個孩子,沒能得到他的愛,只因為她太嘮叨


02 姥姥的愛

聽父親說過很多次姥姥對他的好,天寒地凍的時候,父親沒有棉鞋,凍得腳生凍瘡,姥姥看到後,連夜給他做一雙棉鞋,以後每年都提前給他做好。

我和弟弟剛出生那幾年家裡很窮,連燒的柴火都沒有,姥姥於是又天天嘮叨姥爺和舅舅去山上砍柴推著推車給我家送去。

姥姥姥爺每年過生日四姨都會買兩個大蛋糕,九十年代的蛋糕在農村算是稀罕玩意,姥姥每次都在吃蛋糕前嘮叨:“你們吃一個就夠了,剩下的給孩子沒來的每家分一點帶回去給孩子嚐嚐...”

於是即便上學不能去給姥姥過生日,也不用擔心會錯過蛋糕,每年兩次的蛋糕是我們兒時記憶裡最甜蜜的部分,而這些都是姥姥嘮叨的成果。

姥姥經常對舅舅姨媽和媽媽嘮叨:兄弟姐妹生在一家是緣分,不能鬧矛盾,互相謙讓著點,有事都要互相幫忙,血濃於水,如果你們兄弟姐妹不聽話鬧了矛盾,我到了地下也不會安心的......

於是姥姥的九個兒女在我的記憶中從未有過矛盾,都是一家有難八家支援,沒有過不去的坎,我想這也是姥姥後半輩子嘮叨的結果。

姥姥七十歲去世,在醫院沒有查出什麼病症,治了三個月就去世了。

姥姥去世前的半年,有一次父親去看姥姥,看到姥姥佝僂著腰一邊喊著腰疼一邊給姥爺做飯。

父親二話沒說把姥姥用小推車推了八里路推回了我家,那時候我只有8歲,看到姥姥來非常高興。

接下來父母把所有的錢都拿出來給姥姥買好吃的,還給姥姥做了一身新衣服。

姥姥在我家待了一個月,父親看到姥姥身體沒有明顯好轉,又推著姥姥去了醫院去檢查身體。

我現在記不清楚檢查出了什麼病,只記得聽父親說姨媽舅舅們都去了,醫生說沒什麼大礙,於是又回了家。

父親不放心,隔三岔五都去看看姥姥,一個月後又把姥姥推回了家。

後來姥姥又被舅舅接回去了,接著又去了醫院,最後三個月姥姥是在醫院度過的,那三個月父親和母親輪流守在那裡。

記得當時母親說不用他們天天守在那裡的,姥姥那麼多兒女,可是父親說不放心,要自己看著才放心......

後來經常聽姨媽們說,姥姥經常對外人說她的三女婿(我媽在姊妹中排行第三)比兒子都孝順。

父親卻經常說姥姥對他比親生母親還要好,姥姥的恩情,他沒齒難忘。姥姥每次都說:”一家人什麼恩情不恩情的,互相幫助罷了...”

如今姥姥已經去世二十多年了,每每想起姥姥的嘮叨心裡都暖暖的。

雖然姥姥已經不在多年,可是她的嘮叨卻深深的影響著我們整個家族的家庭和睦,互幫互助。

感謝姥姥的嘮叨,感謝生活中所有善意的嘮叨!


她一生為他生了九個孩子,沒能得到他的愛,只因為她太嘮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