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做一套紅木傢俱到底有多難?從古代到現代都不容易

一噸(2000斤)紅木,只有600斤是用於製成的傢俱上,而剩下的1400斤在製作的過程中就已經被損耗了。那麼,這麼多木材是如何被損耗的呢?

明清傢俱專家周魯生曾提出自己對紅木出材率的計算:烘乾後水分的損失是15%,平鋸平均損失8%,刨光損失8%,雕刻成型損失18%,劈裂損傷白膘全去掉損失20%,實際利用率僅為31%。

也就是說,如果進了一噸(2000斤)紅木,只有600斤是用於製成的傢俱上,而剩下的1400斤在製作的過程中就已經被損耗了。那麼,這麼多木材是如何被損耗的呢?

1400斤紅木就這樣“溜走”了

紅木的開料流程,包括大料、小料的切割,直料、彎料的調整等,都會產生大量的木粉、木屑,損耗不少的紅木木料。據明清傢俱專家周魯生的推算,損失量是整棵木材的8%。


做一套紅木傢俱到底有多難?從古代到現代都不容易

做一套紅木傢俱到底有多難?從古代到現代都不容易

做一套紅木傢俱到底有多難?從古代到現代都不容易


開料過程中,會剔除含白皮、蟲眼、爛心的部分,這是產生整塊廢料最多的一個環節,各種紅木的廢料不同,但廢棄木材的比例平均能達到20%,這些廢料都是完全不能用於製作傢俱的。


做一套紅木傢俱到底有多難?從古代到現代都不容易

做一套紅木傢俱到底有多難?從古代到現代都不容易


紅木木材要經過多次烘乾,才可使用。烘乾後水分的損失是15%,也就是說紅木重量將減少15%。一般情況下木材在製作傢俱前都會進行三次烘乾,並且板料、方料分開烘乾。


做一套紅木傢俱到底有多難?從古代到現代都不容易

做一套紅木傢俱到底有多難?從古代到現代都不容易

做一套紅木傢俱到底有多難?從古代到現代都不容易


紅木中的榫卯工藝:打榫眼、出榫頭、木料切割調整等,又不可避免地產生一批木屑和邊角料。


做一套紅木傢俱到底有多難?從古代到現代都不容易

做一套紅木傢俱到底有多難?從古代到現代都不容易


雕刻成型,木料損失18%。傢俱組裝好,上大漆之前,要進行刮磨,使用十多種刮磨工具進行刮磨,才能使傢俱平整。刮磨完成後,還需要用目數不同的砂紙進行磨砂,才能使傢俱質感細膩。這其中,又耗費不少木料。


做一套紅木傢俱到底有多難?從古代到現代都不容易

做一套紅木傢俱到底有多難?從古代到現代都不容易

做一套紅木傢俱到底有多難?從古代到現代都不容易


上完大漆,完全做好了的紅木傢俱,最後還需要進行20-25天的反覆陰乾,才能面向消費者,這又會去除一些水分,損失重量。


做一套紅木傢俱到底有多難?從古代到現代都不容易

做一套紅木傢俱到底有多難?從古代到現代都不容易


原材料問題是傢俱價格高的原因之一

紅木傢俱價格較高的原因之一,繞不開原材料的問題。


一方面,紅木原材長成時間都是以百年計算的;其次,非洲、東南亞各國都在打擊走私,紅木原料供應出現嚴重缺口;最後,進入國內的紅木原材料實際使用率僅為31%。這樣算下來,紅木“稀缺”就更加嚴重了。

紅木傢俱的價值體現在稀缺,這是紅木的整個獨特的生長環境所決定的。大的形勢是紅木必然是越來越少。民間有句俗語叫做“千年紫檀,百年酸枝”,業內主流的觀念是酸枝木生長週期為300年左右,雞翅木的生長週期一般在100年左右,而紫檀木生長週期則要500年以上。紅木極其緩慢的生長週期,直接導致紅木資源的奇缺。中國是紅木消費大國,國內的紅木木材基本上來源於進口。之前國內一些比較有實力的紅木傢俱廠商繞過經銷商,直接在老撾、越南、緬甸等東南亞國家,與當地人合作開辦紅木加工廠,再將加工後的鋸材或半成品運回國內。隨著東南亞各國對紅木出口的嚴控和對走私的打擊,這些加工廠的命運也不容樂觀。進而,市場上紅木原材料的正常供應受到了很大程度影響。至於紅木木材到達廠家後的損耗問題,前面已經詳述過了,這裡就不再贅言。從以上所述,我們可以得知紅木傢俱的耗材量所代表的價值是多麼的驚人。那麼,是否有方法可以降低傢俱的耗材率呢?開料時精確1毫米,出材率提高了10%

開料是紅木傢俱製作過程中相當重要的一個環節。上好的木頭,不僅要按照它的曲直、粗細做出分類,還要根據傢俱製作需要,考慮開料時板材的紋路、長短、厚度。


這麼下工夫,為的都是最大限度地合理用料。但是,另一個對省料有著巨大作用的因素——鋸路,往往被忽略了。


在紅木傢俱行業,用於開料的帶鋸,鋸路通常是2.5毫米,而目前更精細的鋸路只有1.5毫米。精度雖然只提高1毫米,省下的料卻不是個小數目。我們不妨對這1毫米的價值做一個量化分析。


做一套紅木傢俱到底有多難?從古代到現代都不容易

做一套紅木傢俱到底有多難?從古代到現代都不容易


由於做傢俱不得不把厚、粗的圓木破成方料,再把方料破成板材,紅木鋸切中的材料損耗不可避免。


而帶鋸或圓鋸鋸片的厚度、鋸路的大小,直接影響到紅木的出材率。比如說,厚度為200毫米的一根方料,要開成20塊板。


理想狀態下,按鋸切20次計算,鋸路2.5毫米,厚度損失為50毫米,即最終板材有效厚度為150毫米、出材率為75%;如果鋸路精確到1.5毫米,厚度損失就只有30毫米,即最終板材有效厚度為170毫米、出材率為85%。兩者相比,鋸路精度提高1毫米,出材率提高了10%。


做一套紅木傢俱到底有多難?從古代到現代都不容易


提高10%的出材率,在材料稀缺、價格昂貴的紅木傢俱行業,帶來的意義和價值遠不止節約相當大的一筆錢,還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紅木傢俱的產量。


鋸路精度的提高,使得鋸切下來的板材表面更為平整、光滑、細膩,只需用細砂紙打磨,就能直接用來製造傢俱,從而又省下了刨削的木材損耗(通常刨削厚度在0.3-0.5毫米)。這不僅節省了人工成本,還進一步將出材率提高了1%-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