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1 關中美食饃

關中,南靠秦嶺,北接黃土高塬,中間最低處渭河自西向東流入黃河,因特殊的地理位置,秦嶺和高塬的滲水或雨水匯入渭河,過多的滲水匯入及雨水匯入,早年經常造成渭河氾濫,沖刷,久而久之行成了平原。平原自適合種植小麥,關中歷來以麵粉為食。

關中人將面玩出來了花樣,從主食來講,一是麵條,一是饃。麵條千遍萬化,饃亦如此。關中分東西府,東府相對西府愛吃饃,西府相比東府愛吃麵。因我是東府人,就聊聊饃吧。

關中美食饃


自小記憶起,日常吃的饃,7天就得蒸一次,用的是大鐵鍋,拉的是風箱,蒸前一般頭一天晚上用老酵子把面發好,第二天蒸,冬天就比較麻煩了,得早上和麵,天氣好的話,揪成麵糰,揉成圓形,將篦子和上邊的饃,放在太在太陽下發,天氣差的話,就得放在被窩裡了發,用電褥子加熱。蒸時發的好的饃,出來一個個漲的老高。

關中美食饃


蒸饃時,這裡的饃就有變化了,可以將饃做成花捲,可將饃做成餛飩(裡面添豬油或大油),可將饃做成油圈饃(有的墊油,鹽,辣椒麵,花椒麵),可將饃做成糖包饃(裡邊加白糖),可將饃做成棗饃,等等,有些有手藝的人可將饃做成各種圖案的,如蝴蝶饃,兔子饃等。

蒸好的饃就成了一人三餐不可缺少的主食,早晨起來,老年人和孩子會把饃切成一片一片的,撒點鹽用開水泡起來吃,條件好的,可以順便在上邊衝個雞蛋,一般點就放些油潑辣子吃起來。中午,做兩菜,熬鍋稀飯,把饃一託(蒸一下),開吃。下午一般,是油潑面,臊子面,碎面,但都離不開饃。

關中美食饃


有時家裡人少了,蒸的饃一星期沒吃完(當時沒冰箱),防止饃發黴,這時就想辦法吃饃了,當然這方法就多了,如把饃切成片曬乾,把饃搗碎弄溼加上蔥花蒸麥飯,切成片油炸饃,揉成碎、雞蛋炒饃花,切成片用爐子烤,把饃切成片放在燴菜裡煮等等,所有吃飯基本離不開油潑辣椒。

以上是日常的饃,按做法其實還有鍋盔饃(鍋盔饃是拿鏊子烙出來的),石子饃(將面擀成圓形薄餅放在高溫的石子裡烙熟),擀饃(鏊子烙熟),烙饃,油酥饃(也叫三角饃……

關中美食饃


記得家家過事也離不開饃,孩子滿月,蒸老虎饃,給過事人家送門戶,蓋房上樑,過事人家蒸帶有銅錢(或分分錢)的餛飩,從房頂往下撒,看誰有運氣撿到,傳遞喜氣,老人家過事,女家蒸大饅頭祭奠老人。這就是早期80.90年代的東府的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