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我省廣大婦女擎起脫貧“半邊天”

我省各級婦聯打造獨具特色的扶貧模式,引導廣大婦女投身攻堅深度貧困,助力婦女脫貧


我省廣大婦女擎起脫貧“半邊天”

  3月7日,山陰縣眾福緣合作社扶貧作坊正加緊製作中藥香囊送給抗疫一線醫務人員,該合作社扶貧作坊由山陰縣移民新村吸納貧困婦女組建而成,已帶動近四百名婦女就業。(衛紅宇攝)


  “如期退出貧困縣序列,我們‘半邊天’也出力。”3月4日,在榆社縣箕城鎮惠民家園易地搬遷小區,常竹梅正在家裡熟練地趕工,一撐、一套、一紮,一個水氣球就做好了。從建檔立卡的貧困婦女到擁有一技之長的手工能手,榆社縣2000多名貧困婦女的命運隨著小小水氣球而華麗轉身,邊帶娃邊掙錢,居家就業兩不誤,真正實現了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一塵一土築高臺,百水千滴匯成海。近年來,全省婦聯充分發揮“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組織優勢和“聯繫、服務、引領”婦女的工作優勢,引導各級婦聯組織通過創新工作機制,豐富工作內容,打造出具有婦聯特色的扶貧模式,充分發揮了婦聯組織在服務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大局中的獨特作用,取得了良好效果。


  轉觀念 激發脫貧內生力


  康改清是興縣奧家灣鄉郝家山村第一書記,她成立家政公司,帶領全村婦女脫貧致富;興縣蔡家崖村張麗麗通過養豬帶動30餘名貧困婦女致富,紅月村劉巧蘭從生活困難的農村婦女成長為月薪七八千元的金牌月嫂……在省婦聯舉辦的“巾幗脫貧大篷車”呂梁站巾幗脫貧故事分享會上,她們自力更生的脫貧故事打動了臺下許許多多婦女。


  舉辦一場健康知識普及和義診活動、發放一批特困婦女健康救助金、組織一場就業技能培訓對接活動、召開一次巾幗脫貧故事分享會、幫扶開設一間巾幗脫貧農家書屋……省婦聯“巾幗脫貧大篷車”先後深入我省10個深度貧困縣,通過引導廣大婦女投身攻堅深度貧困,助力婦女脫貧。各地婦聯結合實際,採取靈活多樣、為民便民利民的形式,因地制宜開展活動,為深度貧困地區處於生產、生活特殊困境中的婦女群眾帶來幫助,增強了她們的獲得感。


  “沒搬到濱河移民小區前,我整天無所事事,到扶貧工廠上班後,現在一個月能掙2000元,欠下的外債都還完了。”繁峙縣建檔立卡貧困婦女劉永利操著一口濃郁的方言打趣地說,通過縣婦聯組織的培訓課,自己掌握了掙錢的本領,現在買漂亮衣服也不用伸手問丈夫要錢了。


  困難困難,困在家裡就難;出路出路,走出去才有路。為了把“等、靠、要”徹底扔掉,繁峙縣婦聯堅持救助與開發結合,扶貧與扶智並重,積極開展知識技能培訓,力爭從源頭上解決貧困難題。兩個月內,他們把16場“新時代新女性新作為”勵志培訓課開到農村婦女群眾當中,極大地激活了婦女群眾脫貧的內生動力。


  興產業 脫貧致富剜窮根


  宋家溝村是岢嵐縣一個易地扶貧搬遷的集中安置點,習近平總書記曾來到這裡視察。村婦聯主席李愛嵐探索婦女工作新模式,大力打好文化旅遊牌,成立了巧娘創作組、旅遊接待組、文化活動組、家事調解組等七個小組。村民劉林桃依託本村旅遊業優勢,出售自家純手工製作的碗託、麵皮等傳統小吃,增收2萬餘元;吳愛蘭通過出售莜麵、胡麻油、小雜糧等岢嵐土特產,增收4000餘元;鄭仙仙開辦的農家樂,受到遊客一致好評……在李愛嵐的帶領下,家庭婦女逐漸擺脫貧困,走上了一條幸福路。


  “婦女既是脫貧攻堅的主體,也是脫貧攻堅的力量,我們把興產業作為長效之策來抓。”婁煩縣婦聯主席劉月花告訴記者,該縣創辦了婦聯巾幗創業創新創優培訓基地,通過舉辦傳統晉繡技藝創業培訓,為農村婦女開出了“藥方子”、找到了“好路子”。在2019年10月舉行的首屆山西省職業技能大賽中,幾個月前還是一個刺繡“門外漢”的尹豔芳,卻憑藉精湛的技藝和新穎的創意,奪得了刺繡工項目決賽的一等獎。


  大同市廣靈縣巧娘宮手工編織專業合作社從一個手工作坊開始,免費吸納、培訓近千人,為農村婦女提供就業平臺,基本實現“家門口辦廠、培訓一人就業一人”的目標,直接帶動645名貧困婦女脫貧增收。“我現在一個月可以賺到5000元左右的工資,是我家掙錢最多的,多虧了縣婦聯的月嫂培訓班。我要繼續學習,努力成為金牌月嫂,爭取月收入過萬元。”沁源縣叮噹家政服務公司月嫂武紅星自豪地說。


  在我省各級婦聯的組織帶動下,越來越多的婦女凝聚在組織周圍,參與脫貧攻堅的熱情高漲,依靠自己勤勞的雙手擺脫了貧困、實現了致富夢。據統計,我省發展婦女手工龍頭企業235個,建立婦女手工協會108個,帶動54758名建檔立卡貧困婦女通過婦女手工實現就業增收;幫助67993名建檔立卡貧困婦女通過巾幗家政勞務輸出轉移就業;通過發展巾幗電商,帶動29050名建檔立卡貧困婦女就業。我省各級扶持創建包括農業產業、家政轉移就業、婦女手工等三類“三晉巾幗脫貧示範基地”1077個,幫扶帶動建檔立卡貧困婦女70865人,總計增收1.05億多元。


  扶能手 發揮“龍頭”動力源


  平順縣的80後女青年梁餘妮很忙,每天不是在去往田間地頭的路上,就是在去貧困戶家裡的路上;不是在教鄉親們如何種菜,就是在幫鄉親們的蔬菜找銷路。7年間,梁餘妮從城市白領到鄉村企業家,從昔日帶動1個鄉鎮、6個村、150戶種植戶,到如今通過電商帶動3個市、7個縣區、18個鄉鎮、2000餘戶種植戶從事蔬菜種植產業實現增收,成為新時代農村扶貧產業帶頭人。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我省各級婦聯組織找準工作切入點和結合點,充分發揮“能人”效應,調動產業能手的積極性,帶領廣大婦女因地制宜、因人而異開展脫貧攻堅工作,讓巾幗脫貧團隊由助攻變主攻,巾幗脫貧成效由“盆景”變成“風景”,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不讓一個貧困婦女在小康路上掉隊。


  靜樂縣90後女大學生姚豔梅把傳統文化和農耕文明完美結合,讓創意農業在家鄉土地上生根發芽,吸引了周邊眾多市民前來觀光。“2019年的水稻產量不算低,畝產800斤左右,今年我想進一步擴大種植面積,在稻田裡養魚、養鴨,實現鴨、魚、稻共生的生態種養良性循環。我還要結合靜樂傳統文化,發展稻草工藝品和雜糧秸稈工藝品,通過這些農業文創項目把鄉親們帶動起來,大家一起致富奔小康。”姚豔梅說。


  嵐縣的劉四連既是致富能手,也是帶動婦女創業就業的高手。她捨棄了製作麵塑賺錢的機會,多年來與縣婦聯、縣文化局合作,手把手地教農村婦女麵塑製作技藝,還創辦了四連麵塑專業合作社,組建麵塑創作團隊,解決了村裡十餘戶貧困戶的就業問題。目前,有很多經她培訓出師的麵塑製作手藝婦女從事此項業務,年收入在10萬元以上,為農村貧困婦女自主創業發展提供了一條新路子。


  厲兵秣馬戰脫貧,巾幗建功綻芳華。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的統領下,我省各級婦聯組織下足“繡花”功夫,實行靶向服務,將轉思想和長本事、添活力和增動力、提技能和興產業相結合,種種“加強版”“創新版”脫貧攻堅方法不斷推出,幫助貧困婦女脫貧致富,匯聚起澎湃的“巨能量”,奏響了脫貧攻堅最強音。(山西日報記者高建華 楊文俊 通訊員路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