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5 石橫特鋼50年傳奇故事之一:敢於挑戰美國專家的技術團隊

從1970年建廠至今,石橫特鋼集團已有50年的歷史。這是一部精彩的創業史,也是一部輝煌的改革史,更是一部石特人白手起家自我革新的發展史。豐富的歷史積澱了優秀的文化,優秀的文化造就成功的企業。石橫特鋼微信公眾號從今天開始推出

《波瀾壯闊歲月,輝煌壯麗篇章——特鋼50年傳奇故事》欄目,通過挖掘企業故事,再現企業精神,凝聚石特力量。

本期推出傳奇故事之一:敢於挑戰美國專家的技術團隊。

跨入21世紀,中國經濟進入了快速發展的時期。為了實現“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產品從低端向優特鋼中高端方向發展”的企業戰略,石橫特鋼做出了引進美國摩根公司高速線材軋鋼技術的重大決策:“不幹則已,幹就要幹一個世界一流的!”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他們用“不講藉口,爭創一流”的精神贏得了鮮花和掌聲。

十幾年過去了,石橫特鋼高線工程建設中技術團隊攻克技術難關、敢於挑戰外國專家的感人故事,至今仍歷歷在目,使人難以忘懷……

(一)談判桌“過招”

石橫特鋼50年傳奇故事之一:敢於挑戰美國專家的技術團隊

2003年9月6日—20日,美國馬薩諸薩州伍斯特市,美國摩根公司總部。

石橫特鋼技術團隊和摩根公司高管層,就引進摩根高速線材軋鋼技術和設備進行了艱苦的商務談判。其激烈程度,堪稱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談判剛開始,雙方就在搶佔合作主動權方面進入了短兵相接。

摩根公司項目經理約瑟夫·萊溫達夫斯基很快拋出了一個合作條件:“中方必須全套引進摩根軋鋼技術及設備。”

石特技術團隊見招拆招:“關鍵技術和設備由美國摩根公司引進和製造,但其他設備由中國國內自己配套。”

針尖對麥芒,雙方針鋒相對、互不退讓,談判一時陷入了拉鋸戰。

經過多次的周旋過招後,摩根公司終於做出讓步,同意了石橫特鋼的方案,雙方完成簽約。

摩根公司為什麼會作出讓步?其實他們還在心裡打著小算盤:一方面,是為了搶佔中國市場,還有一個更重要的方面,就是引進摩根設備並投產運行後,關鍵設備和備件仍然掌握在摩根公司手裡,石橫特鋼想要使用,就必須要花幾倍或者幾十倍的大價錢向他們購買。這就是美國式的“精明”。

但事實證明,摩根公司的“如意算盤”終究落空了。他們沒料到石橫特鋼在消化應用並熟練掌握了摩根軋鋼技術設備後,很快就致力於備品備件的國產化攻關。僅僅用了五年時間,就實現了備件國產化率突破60%,時至今日已經達到90%以上。

(二)勇敢的“冒險”

石橫特鋼50年傳奇故事之一:敢於挑戰美國專家的技術團隊


2002年11月19日,石橫特鋼高速線材工程指揮部正式成立。馬鞍山鋼鐵設計研究總院負責工程設計,中國第22冶金建設公司承建。2003年3月14日,基建部分廠房先期破土動工;2003年底,土建施工、廠房建設等相繼完工,工程建設進入設備安裝調試的關鍵階段。


石橫特鋼50年傳奇故事之一:敢於挑戰美國專家的技術團隊


此時,石橫特鋼高管層提出了一個非常大膽的想法——除加熱爐、P/F線和一些液壓潤滑設備外,軋線主體設備由石特員工隊伍負責安裝,依靠自己的技術團隊和安裝隊伍完成國外高尖端設備的安裝調試!想法一提出,立即遭到了中外專家的強烈反對。他們認為,石橫特鋼用自己的員工隊伍進行世界級的高水平生產線的設備安裝調試,是不現實的,也是相當冒險的。

馬鞍山鋼鐵設計研究總院的領導及設計人員,善意地提醒時任高線工程指揮部副總指揮朱強:“我佩服你們的冒險精神,但千萬別拿這麼大的投資開玩笑。”摩根公司亞洲服務經理艾倫·蓋瑞更是連聲叫嚷:“NO、NO、NO,你們太冒險了,這樣不行!”德國的西門子專家同樣投來懷疑的目光:“控制系統是很複雜的,你們自己搞不了,再說美國人可是很挑剔的!”

石橫特鋼50年傳奇故事之一:敢於挑戰美國專家的技術團隊

不請專業隊伍安裝,僅僅是為了節省一大筆昂貴的安裝費嗎?這絕不是主要原因。高管層其實有更深層次的考慮:如果在外國專家的指導下自己親自幹,不僅有利於摸透生產線的脾性,而且也可以很好的鍛鍊和培養自己的操作維修隊伍,這樣的收穫和價值是無法用金錢來計算的。

經過反覆做工作,摩根公司勉強同意,但是他們一再強調:“出了問題,我們概不負責!”

冒險不是蠻幹,石橫特鋼的安裝隊伍早就做了充分的演練和準備。派出近百名設備安裝人員遠赴杭鋼等企業,接受培訓;花費20多萬元購買了全站儀、水準儀等檢驗儀器,保證安裝質量和精度。但是,仍然有很多困難是意想不到的:設備供貨推遲,圖紙資料不全,設備及備件到來時順序顛倒……這些都給設備安裝調試造成了極大困難。

石橫特鋼50年傳奇故事之一:敢於挑戰美國專家的技術團隊

馬鞍山鋼鐵設計研究總院的支持和配合下,石橫特鋼決定先幹能幹的部分,圖紙分類一部分一部分的設計,現場按圖紙要求一塊一塊地施工。流體管道的安裝沒有現成資料,他們就派人去兄弟鋼企現場學習,回來後琢磨研究;沒有安裝過平立交替軋機,他們就專門去兄弟鋼企請來有經驗的師傅指導講解,邊摸索邊幹;鋼坯提升機“卡脖子”問題解決不了,就電話諮詢兄弟鋼企,並根據現場實際重新設計配套裝置;摩根公司分批發來的個別零部件不合適,他們不等不靠,自行拿出解決方案,徵得外方同意後立刻執行……非常舉措收到了理想效果。

(三)“你們是最優秀的團隊”

在高線設備安裝過程中,石橫特鋼員工對外國專家的態度一直是“相信他們,但不迷信他們”。他們敢於和外國專家“較真”,給外國專家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石橫特鋼50年傳奇故事之一:敢於挑戰美國專家的技術團隊

時任管道工程師的於學慶有一次發現水泵房控制系統的一個參數不準確,向摩根專家提出了疑問,但傲慢的專家對此毫不理睬。於學慶拿著數據找專家進一步核對,終於使外國專家認識到了偏差,並同意修改了數據。

石橫特鋼50年傳奇故事之一:敢於挑戰美國專家的技術團隊

為保證精軋機底座的平整精度,時任機械工程師的陳波和幾個青年技師緊貼地面,手持小鏡子伸進又深又窄的縫隙裡反覆校驗,弄得灰頭土臉,使精軋機底座平整精度專家實測達到0.01毫米,遠低於《摩根安裝手冊》規定的0.05毫米。

對於控制系統接線難題,西門子專家提出:電氣安裝準確率只要達到90%,就不會影響試車。石橫特鋼的電氣技術人員充分發揚工匠精神,實際安裝精度達到98%以上。西門子專家對時任電氣工程師邵波佩服地說:“你們的電氣安裝接線準確率是中國高線第一,與你們合作我感到很榮幸!”

石橫特鋼50年傳奇故事之一:敢於挑戰美國專家的技術團隊

安裝工程結束的那天,摩根專家對石橫特鋼員工的讚美溢於言表:“我真想帶走石橫特鋼的幾名技術骨幹,到其他鋼鐵企業去搞安裝。”

(四)寫不盡的是“忠誠”

石橫特鋼50年傳奇故事之一:敢於挑戰美國專家的技術團隊

在高線工程建設的日日夜夜裡,石橫特鋼從工程指揮部成員到工程技術人員及參戰員工,他們懷著對企業的無限“忠誠”,發揚“不講藉口、爭創一流”的企業精神,創出了不凡的業績,留下了一件件感人的事蹟。

鹿東軍,時任軋鋼廠廠長兼工程總調度,他身兼數職,顧大局、識大體,在抽調車間四五十人參與高線安裝的情況下,既保證了原有兩個車間的穩產高產,又確保了高線工程的安裝進度。

王長生,時任高線建設中主管工藝和生產準備的高級工程師。他細心研究技術資料,認真編制技術工藝,精心組織,精心準備,為高線達產達效做出了貢獻。

石橫特鋼50年傳奇故事之一:敢於挑戰美國專家的技術團隊

張力、王亞中等電鉗工們,是高線安裝隊伍的主力軍。安裝設備時,由於設備離地面較底,他們有時只能跪著、爬著、躺著,在設備下邊幹活。為了搶進度,到車間的設備有時不落地,馬上搬運就位日夜連軸幹。在緊張調試階段,一個過程不搞完不吃飯,經常中午飯拖到下午兩點吃,但是他們從沒有叫苦叫累。


石橫特鋼50年傳奇故事之一:敢於挑戰美國專家的技術團隊

時任石橫特鋼黨委書記、高線工程總指揮的殷永華動情地說:“在高線工程建設中,所有指揮部領導、工程技術人員及員工,他們每天的工作時間都在十幾個小時,沒有一個叫苦叫累的。他們不講藉口,不辱使命,在他們身上表現出了忘我的工作態度和頑強拼搏的主人翁精神。如果沒有工程技術人員和參戰員工的忠誠奉獻,高線工程的完美投產是不敢想象的!”

石橫特鋼50年傳奇故事之一:敢於挑戰美國專家的技術團隊

2004年9月6日,這是一個載入石橫特鋼史冊的大喜日子,高速線材生產線熱負荷試車成功!

石橫特鋼50年傳奇故事之一:敢於挑戰美國專家的技術團隊

摩根公司項目經理約瑟夫·萊溫達夫斯基在剪彩儀式致辭中動情地說:“在高線設備安裝和調試階段,我們被石橫特鋼員工的高度責任心,對每一件事情都追求盡善盡美的精神所打動”。馬鞍山鋼鐵設計研究總院副院長解天智的致辭更為直接:“連美國摩根公司指導安裝的專家都伸出大拇指交口稱讚,你們創造了國內高線建設史上的奇蹟!”

高線建設是石橫特鋼發展史上一座不朽的豐碑,它永遠矗立在人們的心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