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7 多少年過去了,人間正道是滄桑無愧於我心中的經典二字。

這部劇涵蓋的內容很廣,講了一大家子的事兒,覆蓋了親情、友情、愛情,每個人的選擇和掙扎都演的不錯。在那動盪的年代,國共兩黨的關係不斷變化,劇中三兄妹的命運發生了突變,立青和立仁兩兄弟反目成仇。血濃於水的親情、革命理想以及純潔的愛情將何去何從?電視劇《人間正道是滄桑》給予了很好的詮釋。能夠獲得第28屆中國電視劇“飛天獎”一等獎等多項大獎是對該劇的肯定。主旋律正劇中難得的不偏不倚的客觀表現歷史的作品。典型的兄弟鬩牆的故事,父子兄弟分別代表不同的意識形態,象徵意義不言自明。幾位主要演員演技在線,刻畫人物生動可信。重看必須承認藝術水準高,但政治作為貫穿全劇的靈魂,不得不說編劇依然把其附庸於一種看似堅不可破實則千瘡百孔的家國情懷,裡面呈現出來的每一種政治主義,恐怕都無法接受這種調停式的和稀泥歷史哲學。這裡面給立華單獨的鏡頭總是很奇妙,歪斜的、昏黃的、色彩重點突出,似乎在表達她不定與矛盾的心境,很戲劇舞臺化,也很特別。這裡面最喜歡的是立仁,演員把他塑造的很飽滿很豐富。

多少年過去了,人間正道是滄桑無愧於我心中的經典二字。

一家人對於信仰的不同,是這部劇最戲劇衝突的地方也貫穿了始終。每個人物都發揮的淋漓盡致。楊瞿兩家三代人的國恨家仇,愛恨情愁,不同的信仰,不同的追求,演繹了國家走向偉大復興的曲折之路。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不論一個國家,一個黨派,一個民族還是某一個人只有走正路,才會被歷史所銘記。歷史劇難得拍的沒有濃重的政治指向性和說教意味,通過楊家三兄妹的故事展現了波瀾壯闊的近現代史,人物眾多卻都有血有肉,毫不紛亂空洞,加上巨大的時間跨度,很有歷史正劇的範兒;印象最深的是孫淳的角色,混合了周恩來和瞿秋白,非常理想主義,但真的完美,由衷的佩服。這部劇中的每一個人,你都不能把它看成一個單獨的個體。就如同楊家老爺子,代表的就是經歷了百年國恥的舊中國。在新中國即將建立之時,離去…瞿恩和瞿霞的死是本劇最令人心疼的地方,他們不愧為中華兒。瞿恩死之前都非常之棒,那封遺書感人至深,"我最親愛的兒子,你從未謀面的生身父親在給你寫信,此時窗外月白風清、萬籟俱寂,只有哨兵傳來的腳步聲,我知道這將是我在這世界上給你留下的最後的文字,雖然沉重,但…我想告訴你,我親愛的兒子,你的父親是怎樣一個人,又為什麼變成今天這樣一個人。” 背景史實上確實有不少可商榷的地方,但總體上實在是太好,隱喻太多,可解讀的角度也太多。政治就不多說了。只說這類歷史劇我最討厭感情戲,然而這部卻好,完全沒有同志之類取悅觀眾的東西,都是直男直女,愛憎分明,男人有擔當有情義,女人有奉獻有獨立。

多少年過去了,人間正道是滄桑無愧於我心中的經典二字。

當時在電視上看的,最愛的還是立仁,相較立青他顯得更簡單更純粹。立仁一直堅信這一件事雖然最後還是離開了大陸,但我堅信他就算如此他也不會動搖的。兒時不懂事,只能淺薄地說出導演在劇中的拍攝手法多麼巧妙。主演和一眾配角之間的對手戲多麼精彩。長大了,才知道。我感動的,是那個時代大環境下家族與歷史交融的興衰史。是那時無法詳談對錯的政治立場,是面對政見不同卻依然無法割捨的親情。多少年過去了,人間正道是滄桑無愧於我心中的經典二字。

多少年過去了,人間正道是滄桑無愧於我心中的經典二字。

1925年的某一天,晴天,清澈的陽光透過窗傾斜在地板上,瞿霞一臉無辜笑看著初次見面懵懂的楊立青,問道:天,是不是藍藍的一條線。 風吹著她的短髮飄呀飄,在往後的那些殘酷的歲月裡微風也吹動著林娥的頭髮,她們是如此的堅定和自信,而我,好像真的置身於其中,多麼美好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