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9 看了臺灣電視節目,我吃外賣的姿勢都抓馬了起來


看了臺灣電視節目,我吃外賣的姿勢都抓馬了起來

作者 | 放學堵他 編輯 | pibo

提到臺灣,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麼?美食?美景?偶像劇?霸道總裁?統統答錯!第一反應當然是——抓馬!


先科學解釋一下“抓馬”——英文單詞“drama”的諧音,本意為“戲劇”,但現在多解釋為“有戲劇性的”,也就是通常說的“誒,你戲很多吶!”(突然臺灣腔)一般指人或事很誇張、很情緒化、很吸引注意、很戲精。


想想那些年看過的臺灣綜藝,再想想其他新聞政論電視劇……是不是想到了一堆戲精本精?


看了臺灣電視節目,我吃外賣的姿勢都抓馬了起來


part 1

臺灣電視節目,各有各的抓馬


臺灣的電視節目到底有多抓馬呢?從內容上就可見一斑。


最有名的《康熙來了》雖然被稱為下飯綜藝,但裡面的重口味可不少。


比如《康熙來了之年終總結大會朋友篇》這一期,嘉賓潘若迪居然在節目裡大談屎尿屁,稱沈玉琳在自己的沙發上拉屎。沈玉琳自然不能承認,趕緊辯解稱自己坐到了咖喱便當上面,所以才會在沙發上留下黃色的印記……


看了臺灣電視節目,我吃外賣的姿勢都抓馬了起來


更抓馬的還在後面。眼見自己解釋不能,沈玉琳竟然開始反擊潘若琳,稱他和65歲的保姆泡澡,還說潘若迪泡澡時唱山歌。如此胡謅八扯,居然還編得有模有樣,氣得潘若迪差點把他踢飛。


看了臺灣電視節目,我吃外賣的姿勢都抓馬了起來


屎尿屁混雜著葷腥無忌,再加上臺灣腔和綜藝效果,真是又shock又好笑,像這樣有趣的梗,臺灣電視節目隨便翻一翻就是一大把,吼,你說臺灣節目怎麼醬抓馬了啦!


先來看看綜藝節目,這裡面處處是抓馬名場面。


《康熙來了》《全民大悶鍋》《女人我最大》《國光幫幫忙》《我猜我猜我猜猜猜》《大學生了沒》……綜藝風格全都不拘小節,主持人犀利尖銳、口無遮攔,許多參演嘉賓也多是通告藝人,這類藝人以跑通告為主,在各個節目中摸爬滾打,自然鍛鍊得伶牙俐齒,渾身是梗。


這類節目通常很有料,因為大家超敢說,什麼女明星超私密八卦情事、政界調侃、靈異鬼話……只有你想不到,沒有臺灣節目談不到,總之,百無禁忌。


談話之外,惡搞、整蠱的無厘頭套路也是臺灣綜藝一大心頭愛。據媒體統計,素顏卸妝、翻明星包包一度成了臺灣綜藝的流行主題,此外,什麼陌生人激吻、吃蟑螂、舔腳、比腳臭……各種抓馬情節紛紛上場。甚至為了上通告,《黑澀會美眉》裡十幾歲的美眉都要去學各種抓馬才藝。


看了臺灣電視節目,我吃外賣的姿勢都抓馬了起來

▲那些年最愛的卸妝環節

在另外一檔電視節目《綜藝大熱門》裡,為了向觀眾展示女藝人剛起床素顏的樣子,MC居然拿著穿了好幾天沒洗的襪子臭醒女嘉賓。


看了臺灣電視節目,我吃外賣的姿勢都抓馬了起來

▲這誰頂得住啊

而在《娛樂百分百》中,還留下了小S在節目裡舔Makiyo腳的抓馬內容。


綜藝節目如此抓馬也就算了,臺灣還盛產抓馬電視劇那些年一起看過的臺灣偶像劇,抓馬情節歷歷在目。365款霸總鼻祖、365種耍酷炫富的方式……想想小時候爛熟於心的偶像劇臺詞,是不是雞皮疙瘩都起了一身?比如2004年的《紫禁之巔》,因為一句“不要再打了”,在表情包界硬生生殺出了一條血路。


看了臺灣電視節目,我吃外賣的姿勢都抓馬了起來


八點檔鄉土劇也沒能逃脫抓馬魔咒。動輒幾百集一播好幾年,更要命的是極其複雜纏繞的劇情和剪不斷理還亂的人物關係。詳情指路《看其他劇要錢,看臺灣劇要命》。


要是說綜藝和影視劇都是娛樂產品,抓馬還能理解。可是臺灣的新聞節目為何也如此抓馬呢?


你以為播新聞的都是這樣——


看了臺灣電視節目,我吃外賣的姿勢都抓馬了起來


那你可是天真了,其實臺灣的新聞節目可能表面看起來也如此嚴肅,但一開口,就讓你滿是疑惑——“這樣軟萌的臺灣腔,怎麼都不覺得是在播正經新聞!”


而且即使是在嚴肅政論節目中,也是動輒就會吵起來。先不說茶葉蛋和榨菜,比如已經停播的政論類節目《正晶限時批》,某期節目裡,主持人大呼“全世界的水果屬臺灣的最好吃”,結果農業學家迅速補刀,稱“那並不是事實”。主持人也是,都不和專家對臺本的嗎?


別急,還有後續,在農業專家打臉之後,還有一位嘉賓當場暴走,表示“你居然說臺灣的水果不如大陸好吃,我實在聽不下去了!”


看了臺灣電視節目,我吃外賣的姿勢都抓馬了起來

▲嘉賓當場嗆聲,就是這麼抓馬

這位嘉賓,就憑您這銷魂的表情,真的不考慮出演影視劇麼?


part 2

抓馬是臺灣電視節目的精髓



縱觀臺灣節目,我們不難發現它們的節目效果只有兩個字,那就是“誇張”


甭管什麼節目都如同打了雞血的電視購物一樣,主持人和嘉賓都有可能隨時化身咆哮教主馬景濤,似乎他們的臺本裡就不曾有過逗號、句號、省略號,恐怕都是清一水兒的感嘆號!!!


看了臺灣電視節目,我吃外賣的姿勢都抓馬了起來


這一特點在臺灣的政論類節目裡表現尤為突出。遮去標題單看節目,總給人一種嘉賓馬上就要喊出“只要998,一個電話帶回家”的感覺。


看了臺灣電視節目,我吃外賣的姿勢都抓馬了起來


臺灣綜藝教父王偉忠曾經制作了一個系列節目《中國電視史》。其中講述了臺灣電視節目或廣告的一些過程,同時也解釋了臺灣節目歷來的抓馬套路。


比如在臺灣,不管什麼電視節目都深諳《雷雨》之道,總是喜歡在出現衝突或反轉之時加入打雷、閃電等特效,再不濟就是配上“哇”“啊”這樣的背景音,搞得所有節目都跟情景喜劇似的。


而節目中特有的臺灣腔加重了這種抓馬感——臺灣腔特別的拖字、咬重音、“啦、吼、誒、吧、呢”一連串語氣詞等特點,魔性洗腦效果奇佳,以至於衍生的表情包都自帶音效。


看了臺灣電視節目,我吃外賣的姿勢都抓馬了起來


花裡胡哨的“花字文化”是另一個抓馬利器,小s系列表情包的出圈也得益於這些“用力過猛”的花字。其實,花字的“始祖”是日本上世紀末的節目,而最初的臺灣綜藝受到很多日本文化的影響,因此也很早開始使用花字,並且在花字的抓馬力度上加入了獨特的臺灣特徵。


此外,抓馬這一特點在節目標題上更是體現得淋漓盡致。比起港媒,臺灣節目標題的抓馬程度有過之而無不及。


像一檔調解欄目《分手擂臺》,期期標題都很吸睛。什麼《19歲富二代與相差12歲老師不倫師生》《我想要變性,請給我自由》《姊妹陰謀奪取幸福家庭》……感覺和《知音》和《故事會》一脈相承啊!


看了臺灣電視節目,我吃外賣的姿勢都抓馬了起來

▲來源:知名博主@蘿貝貝吐槽臺灣新聞標題

part 3

為什麼臺灣的電視節目這麼抓馬?



其實臺灣節目的抓馬也有部分無奈之舉。


比起來大規模的燒錢綜藝,臺灣節目以抓馬風格獨樹一幟,一方面可以保障收視率,另一方面又可以省錢,何樂而不為。


據媒體統計,2010年前後,臺灣同時開播的談話類節目超過40檔。除了主持人,每期節目的嘉賓在5-10人之間,對藝人的需求量非常大。為了在省錢的基礎上出收視率,不得不在內容和效果上愈發抓馬。


而日韓綜藝風格的傳入,臺灣綜藝開始廣泛吸收“整人”套路,結果效果奇佳。


但其實在臺灣電視節目越來越抓馬的背後,卻是相關工作人員的辛酸。或許他們也並不想誇張,並不想套路,但是抵不住臺灣媒體業的衰落。


早期的臺灣媒體業是相當繁榮的,1962年臺視的成立,成為了臺灣電視的開始,之後的1969年和1971年,中視與華視相繼開播。此後的30年裡,三臺鼎足而立,平分秋色,產業一片榮景。


看了臺灣電視節目,我吃外賣的姿勢都抓馬了起來


當時的三臺人才濟濟,經營者善於運營,專業者時有佳作,為後來的諸多節目提供了優秀的模板。這是臺灣電視節目的輝煌,卻也為後面的套路化留下了隱患。


1993年,“有限廣播及衛星廣播電視法”的通過,結束了三臺寡佔市場的時代,臺灣市場進入了百家爭鳴的局面。可惜臺灣的市場規模狹小,最終還是形成了過度競爭,經營者無利可圖,只能削減人力成本和製作費用,最終導致臺灣人才外流。


並且為了競爭收視率,電視內容還是向譁眾取寵的內容傾斜。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國外及內陸綜藝節目的強勢崛起,給臺灣的電視節目造成了最後一擊。


在某檔臺灣節目裡專家給出了確切的數字,臺灣最好的電視節目最多隻能賣到5億人民幣,但是大陸的綜藝卻能賣到20幾億人民幣,二者早已不是一個量級。


看了臺灣電視節目,我吃外賣的姿勢都抓馬了起來


市場狹小,人才外流,資金缺乏……有著這樣的因素,臺灣的電視節目真的想不抓馬都難了。


但式微之下,我們也難免會懷念起看著臺灣節目下飯的日子,畢竟正是這些抓馬的節目曾經陪伴我們度過一個個開心與不開心的瞬間。


看了臺灣電視節目,我吃外賣的姿勢都抓馬了起來


你印象最深的臺灣節目是哪個?

留言裡分享一下


看了臺灣電視節目,我吃外賣的姿勢都抓馬了起來

[1]賀琬婷.臺灣綜藝電視節目衰退原因探析——以《康熙來了》為例[J].戲劇之家,2019(11):83-84.

[2]陳桂清.大陸電視節目在臺傳播狀況與影響評估[J].現代臺灣研究,2018(05):53-61.

[3]賀琬婷.臺灣綜藝電視節目衰退原因探析——以《康熙來了》為例[J].戲劇之家,2019(11):83-84.

[4]陳一鑫. 電視節目主持人“明星化”現象分析[D].河南大學,2016.

[5]王立新,徐文松.當代臺灣電視批評方法的多元與嬗變[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6(02):52-55.

[6]王立新.臺灣電視批評發展總體研究[J].臺灣研究,2009(05):42-46.

[7]夏倩芳.臺灣電視:從壟斷走向競爭[J].新聞與傳播研究,1995(03):62-69.

[8]果紀.臺灣電視業的變化[J].當代電視,1988(04):2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