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0 《鶴唳華亭》男裝大賞

《鶴唳華亭》,江湖人稱《被嫌棄的太子的一生》,憑藉山路十八彎的反轉,在這個冬天的影視圈佔有極高的話題流量,一時間讚譽與刀片齊飛。

雖然羅晉飾演的男一,始終處於主角光環開啟失敗的循環狀態,被虐到淚水環繞地球兩億圈,但他聯手皇帝爸爸,單靠媲美時尚博主的神仙衣品,便能打出一片天。這背後是全劇服化道的超水準發揮。

《鶴唳華亭》男裝大賞

《鶴》劇改編自同名小說,原著曾常年霸佔晉江閱讀量熱榜。作者雪滿梁園行文十分考究,用典鋪天蓋地,大有和馬親王一較高低之勢。值得慶幸的是,作者的考據精神在劇版中得到很好的發揚,《鶴》劇也一躍成為近年來服化道優秀的古裝劇。

讓我們放下蕭姓皇帝必是南北朝的執念,《鶴》劇的服化道設定是宋朝為主,雜糅明代元素。在劇情即將結束之際,回顧一下劇中那些驚豔的男裝。

袞冕

首先我們來看《鶴》劇男裝的最高定製款,袞冕。

袞冕為古代皇帝及王公的禮服,是一套從頭到腳十分完備,規制極高的制度服飾。適用場合:祭天地宗廟、受冊尊號、元日受朝、冊皇太子。

袞冕為上衣下裳制,由首服、身服、足服、配飾等組成。頭戴冕冠,上身最外穿玄衣,內著交領中單,中系大帶,下著纁衣,外懸蔽膝,足穿履。此外,佩戴若干配件,如綬,玉組佩,佩劍等,手持圭。

《鶴》劇在第一集太子冠禮時恰到好處迎來了袞冕的集體亮相。第一位出場的是露出慈祥姨母笑的君父爸爸。

《鶴唳華亭》男裝大賞

由於宋朝袞冕多為文字記載,鮮有圖像傳世,於是劇組便選擇了明朝版的袞冕。明代袞冕在文獻、圖像乃至出土都有詳細資料可查,這給現代製作提供了豐富的理論支撐。因此,劇中所有袞冕款式均為明制。看一下明朝版的袞冕賣家秀,來自賣家岐陽王李文忠。

《鶴唳華亭》男裝大賞

岐陽王李文忠畫像

袞冕之上的每個元素都有豐富的內涵,不僅僅是為了出街時尚,皆是古人絞盡腦汁的竭力之作。明朝帝王的袞冕上紋飾有代表古代最高章紋的十二章紋。上衣玄衣有八章:日、月、龍、在肩,星辰、山、在背,火、華蟲、宗彝在袖。裳有四章:織藻、粉米、黼、黻、各二。劇中皇帝的冕服在這一方面的表現可圈可點。

《鶴唳華亭》男裝大賞

而皇帝頭戴的冕冠,在以往的影視劇中,往往被粗暴加工成滑板的孿生兄弟。

明朝的冕冠在沿襲唐宋制度,做了一系列時代創新:“袞冕,制以漆紗,上覆曰綖,青表硃裡。綖之四周,匝以雲龍。冠之口圍,縈以珍珠。綖之前後,旒各十二,以珍珠為之。綖之左右,系黈纊二,系以玄紞,承以玉瑱,纊色黃,絡以珠。冠之周圍,珠雲龍網結,通翠柳調珠。綖上橫天河帶一,左右至地。珠鈿窠網結,翠柳硃絲組二,屬諸笄,為纓絡,以翠柳調珠。簪以玉為之,橫貫於冠。”

《鶴唳華亭》男裝大賞

明代冕冠

小小的冕冠已然如此複雜,完整版的袞冕更不是三言兩語能夠說盡其中精妙。劇中皇帝爸爸所戴的冕冠基本還原明制,冕旒為十二旒,並極其用心採用了赤、白、青、黃、黑五色玉珠。綖板上還別具心思添加了天河帶,只是明代的冕冠上並無這種搭配。此外,金池上的金博山貼片也不是明朝所常見。

《鶴唳華亭》男裝大賞

除了皇帝,悲慘的太子和他的弟弟們也身著袞冕。

同樣是冕服,太子親王們和皇帝依然存在諸多差別,如冕旒數和章紋數都相應減少。太子冕冠前後玉珠為白色,與明代的五彩玉珠不同,但這也是漢代以來的千年傳統。但太子的冕服藝術化處理過於明顯,在一眾冕服中有些另類。

《鶴唳華亭》男裝大賞

而劇中齊王和五大王的冕服採用了明制青衣緋裳,冕冠同樣採用五彩珠,十分難得。只是冕冠的八旒似有畫蛇添足之意。

《鶴唳華亭》男裝大賞

朝服

我們再來看《鶴》據公務員的高定款——朝服。

劇中朝服基本以大宋衣冠為主。朝服的形制在東漢明帝永平二年便已形成一套固定制度,此後沿襲千年。作為文武百官一生中最重要的服飾,朝服一般在重大典禮時才會穿著,如大祀、慶成、正旦、冬至、聖節及頒詔開讀、進表、傳制等。

宋朝朝服基本款為首服+身服,即梁冠配絳紗袍。梁冠為進賢冠,絳紗袍為赤紅色上衣下裳,配赤紅羅蔽膝,內搭白紗中單。

《鶴唳華亭》男裝大賞

朝服的最高級別款式為通天冠、絳紗袍。這是皇帝專屬御用,為參加大祭祀致齋、正旦、冬至、五月、朔、大朝會、大冊命、親耕籍田時所穿戴的冠和服。“通天冠。二十四梁,加金博山,附蟬十二,高廣各一尺。青表朱裡,首施珠翠,黑介幘,組纓翠緌,玉犀簪導。絳紗袍,以織成雲龍紅金條紗為之,紅裡,皂褾、襈、裾,絳紗裙,蔽膝如袍飾,並褾、襈。白紗中單,朱領、褾、襈、裾。白羅方心曲領。白襪,黑舄,佩綬如袞。”

臺北故宮博物院現藏的宋太祖趙匡胤的老父親宋宣祖圖中,可以清晰看到通天冠套裝的模樣。

《鶴唳華亭》男裝大賞

宋宣祖畫像

在冊立皇后的劇集中,皇帝爸爸帶著通天冠出現,這也是國產古裝劇的創舉了。但劇組可能出於製作原因,並沒有復原宋制,而是選擇了在明朝的通天冠基礎上進行再創作。

《鶴唳華亭》男裝大賞

大臣們的朝服則是統一的絳紗袍套裝。一片紅紅火火恍恍惚惚中是不是就看不清品級,不要捉急,機智的宋人用帽子解決了這一問題,品級越高,官帽上的梁越多。二品以上戴五梁冠,五品以上戴三梁冠,六品以下只能戴兩梁冠。

《鶴唳華亭》男裝大賞

而尊貴的中書門下這一級別帽子上要加籠巾貂蟬。這並不是一頂簡單的帽子,梁冠上飾以銀,前有銀花,上綴以黃金附蟬,左右各為三小蟬、御玉鼻,左插貂尾,故名為貂尾籠巾。劇中中書令李柏舟的朝服造型,生動再現了籠巾貂蟬梁冠的朝服形象。

《鶴唳華亭》男裝大賞

公服

公服也稱常服,是宋代皇帝及廣大996的公務員們平時稍正式場合穿用的辦公制服。以往的影視劇中也時常會表現宋朝優秀公務員形象,恰似從小賣部的辣條袋中走來。

《鶴唳華亭》男裝大賞

事實上,宋代公服基本款繼承大唐款式,頭戴幞頭,身穿圓領大袖襴袍,腰束革帶,足蹬烏皮靴。

《鶴唳華亭》男裝大賞

《中興瑞應圖》之“磁州謁廟”局部

和唐朝相似的還有嚴格的服色制度。據《宋史·輿服志五》記載:“宋因唐制,三品以上服紫,五品以上服朱,七品以上服綠,九品以上服青。……中興,仍元豐之制,四品以上紫,六品以上緋,九品以上綠。服緋、紫者必佩魚,謂之章服。”宋神宗時,對顏色做了調整,去掉青色,四品以上服紫,六品以上服緋,九品以上服綠。武官和內侍都是紫服,一直沿用至南宋。

《鶴唳華亭》男裝大賞

劇中,公服頻頻上鏡。而穿著公服最惹眼的莫過於頭上的帽子——幞頭。幞頭。一名折上巾,起自後周,在唐朝漸趨流行。而宋朝的幞頭別有一方天地,最明顯的變化是幞頭的兩腳。宋代朝服所搭配的幞頭為平直展腳(內襯鐵絲),每個幞腳最長可達一尺。據說這種睿智的設計是為了防止官員上朝交頭接耳。此為謠言。

《鶴唳華亭》男裝大賞

放一張大宋美男子哲宗皇帝的定妝照,對比可以看出,《鶴》劇仍有需要努力的地方,如腰間束帶。

《鶴唳華亭》男裝大賞

南薰殿藏宋哲宗像

此外,《鶴》劇幞頭後山樑上有環紋型裝飾,這則是混搭了了明代公服烏紗帽的設計。

《鶴唳華亭》男裝大賞

氅衣

《鶴》劇的頭號男模不是男主而是他的爸爸,皇帝陛下。他除了各種尊貴的皇帝職業套裝,休閒裝也層出不窮,這其中的代表便是氅衣。

氅衣一般為對襟、直領、大袖,衣襟以帶子繫結,領袖衣襟均施有深色緣邊,兩側一般不開衩。

《鶴唳華亭》男裝大賞

皇帝大大初次登場時便身穿直領對襟氅衣,內穿交領中單,下裳裹圍裙,頭戴程子巾。宋朝的學者大牛,喜愛帶復古款的幅巾。於是吃瓜群眾便以名人的名字命名所戴式樣的幅巾,如“東坡巾”、“程子巾”等。

《鶴唳華亭》男裝大賞

程伊川像

作為一個氅衣控,劇中的皇帝還cos了一把《聽琴圖》裡的宋徽宗。

《鶴唳華亭》男裝大賞

從內搭到髮簪,買家秀和買家秀傻傻分不清楚。

《鶴唳華亭》男裝大賞

聽琴圖

這只是皇帝陛下衣櫃裡的冰山一角,無論青紅皂白色調的氅衣,皇帝都能輕鬆駕馭。

《鶴唳華亭》男裝大賞

《鶴唳華亭》男裝大賞

窄袍

宋朝時的時尚潮流是寬衣大袖,它的前身是唐朝的爆款服飾圓領袍。但出於搬磚務工的需要,窄袖圓領袍依然存在,近似唐朝時的缺胯袍,宋朝時這種衣服叫窄袍。

《鶴唳華亭》男裝大賞

窄袍由於修身窄袖,腰身開衩,十分方便活動,得到了宋朝廣大勞動人民的喜愛。著名的中興四將,岳飛等人所著均為圓領窄袍,內搭交領中衣。

《鶴唳華亭》男裝大賞

《中興四將圖》局部

劇中嘉義伯顧逢恩出身軍旅世家,窄袍成為他日常出街穿搭。

《鶴唳華亭》男裝大賞

劇中殿帥李重夔作為高階軍官,時常穿著窄袍,同時搭配捍腰宋朝武人的經典形象。

《鶴唳華亭》男裝大賞

襴衫

襴衫是宋朝士子的經典款服飾,圓領長衣大袖,衣袖及衣緣處連綴黑色布緣。襴衫在唐代便已出現。《新唐書·車服志》記載:“中書令馬週上議:《禮》無服衫之文,三代之制有深衣。請加襴、袖、褾、襈,為士人上服。”

《鶴唳華亭》男裝大賞

劇中參加科考的顧逢恩等生員便穿著玉白襴衫,頭戴烏巾,十分儒雅。

單品

除了令人眼花繚亂的各式男裝,《鶴》劇中的男裝搭配單品,也令人稱讚。鑑於篇幅只簡單介紹兩個穿搭神器。

其一是幞頭。宋代衣冠繼承唐制,其中最有大宋特色當屬幞頭。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記載,幞頭分為直腳、局腳、交腳、朝天、順風一共五種。

劇中老吏趙叟所戴即為交腳幞頭,整體氣質頗具古風,和宋華《歌樂圖》中的樂工有幾分神似。

《鶴唳華亭》男裝大賞

《鶴唳華亭》男裝大賞

《歌樂圖》局部

而太子所戴的這個幞腳豎立的帽子則是傳說中的朝天幞頭,影視劇中很少見到。

《鶴唳華亭》男裝大賞

另外一個體現《鶴》劇水準的單品是方心曲領。以往的影視劇中曾努力表現出方心曲領,但幾乎都以失敗告終。初代魔幻鉅製《西遊記》中,上到玉帝,下到龍王,包括不限於閻王均在脖子上套著山寨版的方心曲領。

《鶴唳華亭》男裝大賞

方心曲領,形似瓔珞,是附在袍衫上的一種裝飾。根據《禮記集說》記載:“今朝有方心曲領,以白羅為之,方二寸許,綴於圓領之上,以繫於頸後結之也。”從中可以看出,宋代方心曲領是用帶子系在後頸,並非以往影視劇中套在脖子上的封閉圓圈,這種設計是向唐代前輩的致敬。

《鶴唳華亭》男裝大賞

方心曲領的奧妙是在背後。

《鶴唳華亭》男裝大賞

宋代畫家陳居中所作《文姬歸漢圖》中的漢臣服飾,便採用身後繫結式方心曲領。

《鶴唳華亭》男裝大賞

《文姬歸漢圖》局部

《鶴唳華亭》是繼《長安十二時辰》後,又一部服化道考究細緻的良心劇。主角服飾的款式之多,製作之精,令某寶賣家望洋興嘆。儘管劇情虐肺,但依舊給同行者豎立了一個良好的榜樣。

歷史的風煙早已瀰漫,千年之後的我們在看到劇組的滿滿誠意時,依然心生欣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