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4 陳紹源——沙縣




陳紹源 (1888~1955年),字養清,號石泉居士。沙縣城關興義坊人。6歲喪父,9歲喪母,但自幼刻苦好學。15歲時考入福州普通學堂,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以優等成績畢業。民國3年(1914年)畢業於福建省立甲種農林學校,同年任沙縣縣立第二高等小學校暨第二國民學校校長。民國5年參加福建建安道道試,列優等第五名俊士。民國8年後任建安道立甲種森林學校教務長、福建省立第四中學(設在南平)教員。 民國11年經沙縣教育會和沙縣縣長推薦,被派往法國留學。同年7月入法國里昂中法大學學習,民國13年入法國迪戎大學攻讀法學。陳紹源留學經費原定從縣內筍乾附加稅中解決,但陳抵法國不到半年,縣政府便中斷了經費供給,陳紹源堅持勤工儉學,於民國26年6月獲得法學博士學位,在醫學、教育學、醫藥化學等方面也頗有造詣,同年10月,被法國索爾本大學聘為中國高教部研究員。 在法國留學期間,陳紹源積極參加中國旅法各界救國聯合會組織的愛國活動,同朱伯奇、廖耀湘、汪德耀、黃曾樾等留法學者建立了密切聯繫。 蘆溝橋事變發生後,陳紹源放棄在法國的優厚待遇和舒適生活,於民國27年春回祖國參加抗日戰爭。先後在貴州畢節縣縣立中學、貴州大學工學院附設職業學校、雲南大學法文學院等學校任職,後任滇黔綏靖公署陸軍醫院特種訓練班教官和川滇公路管理處軍事委員會運輸統制局、川滇東路運輸局秘書科長、專員等職。 陳紹源熟悉多門學科,主要著述有《中國教育史研究》、《化學講義錄》、《製藥化學》等。他在民國28年針對日本侵略軍使用毒氣寫成的《毒氣學大綱》一書,是國內這一方面較早的軍事著作。1986年,該書被中國軍事博物館收藏。 民國35年,陳紹源回沙縣參加國民政府國民代表大會代表的競選。競選失敗後出任縣立初級中學校長。因受地方派系勢力的排擠,一學期後辭去校長職務。 解放初,出任沙縣首屆各界人民代表會議代表,並擔任夜校的掃盲教師。他曾在代表會上宣傳土壤改良的知識,但未被時人接受。1951年,因政治歷史問題受到管制。 1955年夏,國務院外交部曾來函查詢陳紹源的情況,中共沙縣縣委派人查找,陳已於當年7月逝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